十大问题,火爆到天际的指数基金,应该怎么买?

文摘   2024-11-11 08:01   四川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指数基金从诞生那一天起,一直是作为主动管理基金的“小弟”存在的。

在2021年的时候,指数基金持有的A股市仅为1万多亿,而主动管理基金则高达近5万亿,两者的差距非常悬殊。

而这种差距,在2024年的9月份,得到了历史性的扭转。

指数基金持有的A股市值,历史性地超越了主动管理型基金,目前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在全行业的股票型基金中,规模排名前10的均为指数基金。
国家队加仓,基本上都是加的指数基金。咱们普通的投资者,也有不少人去追指数基金,稀里糊涂的可能还不在少数,所以,非常有必要弄清楚,指数基金到底应该怎么投。
第一是:坚持“低买高卖”

从场内指数基金申购赎回的数据来看,指数基金投资者呈现出明显的:越跌越买,反弹止盈的“高抛低吸”的特点。

每一轮大幅的下跌,都会迎来一轮“加仓潮”。而在市场反弹时,往往会迎来“减仓”。

这种“低买高卖”的操作方法,是指数基金投资长期获利,甚至是能够“超额收益”的关键。你学会了么?


第二是:买指数基金的首要原因是“透明度高”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知道我到底是买了啥,我知道怎么去赚钱,即便亏了,我也知道是怎么亏的。

或许可以这样说:我的盈亏我负责,赚了是我能力强,亏钱我也不怪别人。

所以,指数基金不是简单地“交给基金经理”。


第三是:投前要做好的“功课”

指数基金投资是要“自己为自己负责”,投前要做哪些准备哪?

接近半数的人会:分析基金的历史业绩、了解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投资价值以及跟踪相关指数的市场表现。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直接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

从效果来看,专业的投资顾问确实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投资效果。

看来是:专业人士的话一定要听。

勤奋的人,自己去做功课。想走捷径的,就要问专业人士。


第四是:指数基金投资的常见问题

大家在指数基金投资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不知道啥时候买;

二是不知道买啥。

如果大家也有这两个问题,给大家两个“万能方案”:

第一是,买啥的问题。

采取“均衡策略”,重点选择中证A50、中证A500这种行业均衡宽基指数。是属于“不会错”的选择。

或者采取红利+成长宽基指数搭配的“哑铃策略”,自己来构建一个均衡策略组合。

第二是,啥时候买的问题。

对于啥时候买的问题,可以参考“股值百分位”。按照100-股值百分位来决定自己的仓位。

比如说:现在沪深300的估值百分位是60%,就保持4成仓位。

如果估值百分位达到100%,就全部清仓,若在20%分位就保持80%的仓位。

有了这个“依据”,啥时候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五是: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更偏爱指数基金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3年以上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往往更偏爱指数基金。

尤其这两年,有一大批的“老股民”,发现“指数基金比炒股香啊”,就纷纷转战指数基金。

当然,如果经验比较少的朋友,也可以在投资指数基金的过程中加强学习。

投资指数基金的这批投资者,之所以能够做到“低买高卖”。要么是自己有比较高的认知,要么是自己能够坚定地“跟着高人”走。


第六是:宽基指数基金为主

大家首次购买时,比较偏好上证50ETF和科创50ETF。

也很有意思的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指数,上证50是属于蓝筹,比较稳;科创50属于成长,比较嗨。

我想,很可能是大家两个是一起买的。所以才会,两个风险迥然不同的产品上,同时成为了大家的道选。



在宽基、行业、主题三大类中,多数投资者选择了宽基。

这也在于宽基的规律性更高,稳定性更强。

尤其是普通的投资者,坚持以“宽在为主”的策略,一般不容易出错。

行业和主题型的,往往会跟行情的热点有关,需要有更高的专业能力。


第七是:亏损后会怎么办
指数基金的投资,向来不是追求“包赚不亏”,“浮亏”是投资过程很重要的一个“过程”。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较多的投资者会先亏损时,先观望,再考虑补仓或止损。

坚持定投、加大定投和手工补仓的投资者,占比也比较高。

也有一部分会考虑止损后低价再买入。

总的来看,投资指数基金,讲究的就是“越跌越买”,这是能够长期盈利的关键。


第八是:你能够容忍多大幅度的亏损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半数以上的投资者能够容忍10-30%的亏损。

这个幅度的亏损,其实能够应对大多数的市场调整(大熊市除外)。

同时,可以通过仓位控制、低买高卖等方式来拉低亏损幅度。

过去两年,不少的基金亏损幅度在50%以上,确实超出了大家的容忍度,但这种情况确实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

咱们也不能“因噎废食”,现在就不敢去投了。

就市场本身来看,多数情况的回撤幅度其实是在30%以内的,尤其是宽基指数。

所以,对于市场的波动,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忧。


第九是:买场内还是场外
指数基金既有场内(股票账户),也有场外(银行、互联网平台),我们是选择场内还是场外呢?

从投资者的偏好来看,选择场外的投资者更偏好于长期持有,而场内的投资者更偏好于能够分批买入。

所以,一般喜欢频繁操作的,可以选择场内,不喜欢频繁操作的,可以选择场外。

当然,场外比较简单、方便操作一些,更适合普通的投资者。

场内需要更多的投资技巧,更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投资者。


第十是:基金公司综合实力很关键


在选择具体标的方面,指数的成长性,或者说收益空间以及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大家考量的主要因素。

哪个指数更有收益空间,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前10的公司,可以作为大家产品选择时的重点参考。

目前,管理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是华夏基金,达到了6978.50亿,其次是易方达、华泰柏瑞、南方、嘉实、广发、国泰、富国、天弘、招商

前10家公司的规模在全行业的105家公司中占到了78.73%,可见,指数基金在行业中是“高度集中”的。



丰慧系列的组合(已上线平台:天天基金网、雪球、好买、京东金融等,搜“丰慧”即可找到),近两年也加入了一些指数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效果。

尤其是2022年以来跟投的,基本上都取得了正收益(2021年开始投的可能还需要再涨一涨)。

我们也将在雪球平台,重磅推出纯指数“躺赢”组合,将会采取经典的“哑铃配置”策略,兼顾收益空间和回撤控制。

初步考虑的是这样的结构:

40-60%的中证A50和中证A500(市场不好的时候换成红利);

40-60%的创业板和科创板;

0-20%的行业主题。

同时,通过股值百分位法的方式,来给大家提示仓位情况。


敬请期待!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公众号:丰慧自留地
编辑:二丫
-扫码关注我们-






丰慧自留地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会走得比较远。在自留地,我们都是基金投资者。懂基金,知保险,这是我们金融一线员工种财的一亩三分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