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齐齐哈尔牛肉之源,看县域经济“犇”腾发展

时事   2024-11-14 12:59   北京  

依安:万年黑土孕育创新,县域经济高歌奋进 

图为在国牛牧业红星牧场的牛舍里,饲养人员在清扫饲喂道。国牛牧业/供图  


初冬的清晨,车辆行走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大道上,昨夜的小雪为道路两旁大片肥沃的黑土地撒上了一层“糖霜”,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光。道旁排列着一棵棵沙棘树,红彤彤的果实在枝头喧闹,诉说着依安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两年来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动人变化。





“依安牛”成县域经济“顶梁柱”


越过一片片黑土地,车子驶入一片牧场,这里是黑龙江国牛牧业有限公司依安县红星乡牧场,占地1016亩,共有21间牛舍。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看到,一排排牛舍干净、明亮,牛舍上的大字,如“怀孕牛舍”“产房牛舍”“断奶牛舍”等,昭示着牛舍“住户”们的身份。


在“怀孕牛舍”南边,十几头通体纯黑的牛儿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


“它们都是纯种的安格斯母牛,我们管它们叫‘大黑妞儿’。”国牛牧业总经理赵晓铭告诉记者,黑龙江国牛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共有4个牧场。位于红星乡的这个牧场,是国牛牧业的核心繁育基地,目前共有母牛、小牛15000头左右。


“依安县深挖资源优势,深入贯彻省市关于畜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推进国牛牧业高端肉牛养殖及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建设,形成饲草供给、规模养殖、精深加工、智库平台全流程、全产业链的发展势头。”依安县政府党组成员刘峰表示,依安县重点发展“依安牛”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国牛牧业高端肉牛养殖及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专班靠前服务,与企业在选址落位、项目设计、手续办理等全环节同向发力、双向奔赴。“2025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出栏高端肉牛可达到10万头。”


“我们紧抓国内优质牛肉需求量逐年上升的有利局面,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路线,计划总投资7047万元,在依安县双阳镇建设种公牛养殖基地项目,以安格斯种牛与和牛为基础培育新型高端肉牛新品种——国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种公牛总存栏规模200头,繁殖核心群纯种安格斯母牛和杂交母牛共1000头,年产可销售冻精80万支、优质纯种犊牛900头。”赵晓铭说。


不仅如此,依安县还立足高端肉牛,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延链增效。


在依安县高端肉牛养繁育屠宰加工一体化(二期)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办公楼已经封顶。国牛牧业屠宰厂厂长董飞介绍,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屠宰肉牛10万头,可实现产值32.75亿元,税收1.3亿元,安置就业150人。“屠宰后的产业链包括初加工生产冷冻牛肉、中温牛肉、冰鲜牛肉等,深加工生产牛肉干、酱牛肉等,以及精深加工,包括生物制药等。”


赵晓铭告诉记者,目前,县政府与企业组建招商团队,全力引入皮毛骨血加工等延链项目。牛黄生产试验已经开展,今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对国牛牧业植入牛黄菌种的试验牛进行了牛黄长势检测,发现试验牛体内牛黄已长至8克左右,长势良好。“牛黄培植成功后,我们将与片仔癀药业等药企合作,每头肉牛可增加产值3.4万元,项目满负荷运行后可增加国牛牧业年产值3亿元以上。”





农牧产业耦合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平衡木”


走进依安县东方瑞雪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制糖车间,潮湿的蒸汽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甜菜糖的香味。一颗颗新鲜的甜菜源源不断地经筛土机过滤后,顺着几十米长的传输带滚落到甜菜洗菜机中,流洗、切丝、浸出、蒸发、蒸煮等环节有序进行。没过多久,一堆雪白的绵糖就出现在传送带上,去往包装车间。


东方瑞雪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启元告诉记者,黑龙江省原本有33家制糖企业,然而,由于原料受限,也就是甜菜供应严重不足,导致这些企业难以为继,纷纷退出,只有东方瑞雪“硕果仅存”。


“作为一家于1982年建厂的老工业企业,我们之所以能够存活到今天,而且还计划扩建,正是因为我们在依安。可以说,依安县实行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农牧耦合发展模式救了我们。”李启元说。


今年正月初十,依安县召开了全县订单农业签约大会,围绕龙头企业的需求,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协议。在这个春天,品种、价格全都白纸黑字,合作社只需要踏踏实实耕作就好了。这样既解决了合作社种什么的问题,稳定了品种,又解决了企业原料来源的问题,从而获得了双赢。


“我们今年与合作社签了10.7万亩甜菜种植订单,获得了大丰收,能够提供甜菜35万吨。而去年甜菜产量只有13万吨,前年只有8万吨。就生产天数来说,也有大幅增加,去年是48天,而今年将达到110天左右。”李启元说,不仅如此,甜菜榨糖后剩下的渣料也将达到5万吨以上,将全部以200元一吨的价格销售给国牛牧业,增收将达到1000万元。


捧起一把冒着热气的甜菜渣,赵晓铭表示,鲜食甜菜渣料糖分和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短,有益于牛的瘤胃,是牛儿们喜欢的“高能量美食”。


尝到循环发展甜头的还有北纬四十七(依安县)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北纬四十七有7.5万亩种植基地,利用这种优势,依安县积极推进“玉米种植+肉牛饲养+有机肥生产”循环发展。北纬四十七将鲜食玉米秸秆、玉米皮和玉米芯作为肉牛饲料卖给国牛牧业,而肉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生产成有机肥还田。企业通过种养循环降低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循环转换、增值增效。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县域经济“定盘星”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个词,而如今依安县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正是这个创新举措所带来的结果。


依安县委书记王柱介绍,从2022年开始,依安县着眼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怎么把土地的增值效益留给农民”等问题,聚焦破解土地细碎化、农业低效化、农民和村集体增收乏力等问题,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探索构建了“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统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经过两年实践,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依安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是引导农户以自有承包地、村集体以集体耕地入股组建农民合作社,将土地进行整合,采用“五统一”(统一生产经营、统一资金监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收益分配、统一平台赋能)的运营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农民得福利。同时,县里搭建了综合为农服务平台。成立县乡村三级为农服务中心(站),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负责农资订购、农机调配、金融服务等工作,为合作社提供从种到卖的全流程服务,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去年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整合的土地只有20万亩,而今年已经达到100万亩,明年预计在170万亩以上。对比农户自购,合作社等主体统购农资,每亩可节省20元成本,整合100万亩土地,就可节省成本2000万元。”王柱说。


依安县传统经营模式中,土地耕种多以“小四轮”、人工为主,机械作业效率低、质量标准不高,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抗旱抗灾能力偏弱。而合作社地块在耕、种、防、收等环节都采用大机械作业,不仅收成更好,而且助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产出更加优质安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成静)


END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责编/制作:刘维

审核:袁琳

政审:蔡若愚

终审:杨秦


中国发展改革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官方公众号,宣传报道国家发展改革重大工作部署,及时、全面发布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