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的中师生,可能是中国素质最好也最可惜的一代教师

教育   2024-11-18 06:02   河南  


经济发展飞速的现代,越来越多学子选择从事经济金融相关的工作,无数人费尽心力、日夜艰辛,就是为了跻身金融行业。

而现今,意向成为教师的优秀人才却已经少之又少。在上个世纪末,中国曾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可以完完全全可以成为那个年代的优秀人才,但是被称为中师生的他们虽有一身知识与才干,最后迎来的现实却令人十足惋惜。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高素质且优秀的他们,在世人眼中或许也是最为可惜的一代教师?
时代的“速成”人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轨道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加强,但依旧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彼时社会资源较为紧张,尤其在教育行业,中小学师资更为匮乏。为了缓解当时的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并从当时的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了最出色优秀的一批人。
这些学生之后被分配到了各个中等师范学校,直接拥有城市户口。在那个年代,拥有城市户口是很值得骄傲和幸运的事,于是在当年,有诸多优秀的初中毕业学子享受到了政策的利好,前往中等师范学校接受进一步的教育。
这些未来的预备教师在师范院校中学习三年后,便前往乡村学校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是当时的一种快速培养人才的方式,这批中师生是时代环境下产物,在经济和工业并行发展的上世纪末,教育自然也被并入重要发展的轨道中。
中师生是当时应景的必要人才,对于当时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初中毕生而言,成为中师生几乎是最好的选择。
从1980到2000年,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全国上下约有400多万名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考入中等师范学校,成为一名中师生。在教育人才稀缺的当年,是他们义无反顾纷纷前往广大的乡村教育一线,撑起了当年中国乡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对当时急需发展教育的大部分乡村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然而实际上,曾有一位中等师范学校的老师言道:“他们以出类拔萃的优异素质,却选择上中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张饭票。”简短的一句话却点破了其中的悲情,才华和素养的有限发挥使得这些众人眼中的尖子生在当时选择了成为金字塔底层的铺路石,而他们做出这番选择的原因,或许不过是为了可以有更加稳定的生活收入来源。
既是时代的浪尖,又是时代的浪尾
将这批中师生称为浪尖,是因为在过去的年代他们向来都是顶尖而出色的优秀人才;称他们浪尾,则是惋惜于他们的才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地施展。
他们不辞艰辛和偏远,加入到了基础教育的行列,这是中国基础教育是发展的大幸,而对于他们的个人前途而言,选择成为乡村中小学教师这一行业,也着实为一种大不幸。
这些人都有成为国家栋梁的潜力,对于他们的能力和智慧,那些了解中师生的人们向来赞不绝口。
对于中师生们而言,学习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兴趣与爱好,他们人人基本都是一本大学的好苗子,“而且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考上”。
但是命运仿佛和他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过去在初中成绩并不优异的同学考上了高中,继而在大学进修,之后他们所遇到的社会机遇和发展远多于这些中师生们,那些人的发展、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或许要远好于中师生们。
试想,倘若这些中师生们在当初能走上继续学识的道路,或许他们的实力和才能会在之后的日子里得到更为全面的发挥。
最早的一批中师生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最晚的一批也年近四十,对他们而言,这一生或许本来有很多选择机会,但在现实的冲击下,却又无从选择,他们带着最优秀的成绩去了师范院校,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乡村。
数十年的风云变化,众人也不能批判他们遭到埋没,因为没有他们,也不会有当前中国教育的稳定发展,他们舍弃了青春的一种选择,来到基层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块稳固基石,然而他们确实也被“埋没了”,因为时代的无奈,他们的理想只能作废,这种身不由己令人为之惋惜。
他们曾是时代浪尖的佼佼者,但也是为了推动时代浪潮扑朔前行的中坚力量。这些中师生们现在或过着平淡的生活,也有不少人在后来通过自己的打拼有了更加优越的生活,但无论如何,他们曾为国家需要挺身而出的义无反顾都应为国人所尊敬。 
“空前绝后的一代”永远是时代的宝藏
有不少人将中师生比作空前绝后的一代,这是因为在国家的教育发展稳定之后,中师生的教育政策就被取消了。
在他们之前和之后,都没有了中师生,因此他们便成为了众人口中“空前绝后的一代”。这些曾经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现在也逐渐步入中年,但他们曾在教育中挥洒的汗水,想必将会是他们一辈子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曾经的他们为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默默扎根在了教育的第一线,拿着很低的工资,做着毫不起眼的工作,因为当时考上中师,就意味着免学费、包分配以及国家补助伙食费,在那个百废待兴、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的年代,早工作早谋生向来是年轻人们普遍的愿望,这些条件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而言自然十分具有吸引力。
在现在的年代,中专生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2000年后,中专开始不再包分配,录取条件的放宽和招收人数的增加使得中专的地位开始慢慢下滑,逐渐地,中专不再是初中毕业生的首选,高中成为了大多数初中生理想的毕业去向。
曾经万分吃香的中专现今已经完全不复当年的热门,而选择就读师范院校的优秀学子也不如曾经那般人山人海。
但是,在过去的年代里,那些中师生和中专生们的能力和才学完全不亚于如今能考上985和211名校的高材生们。在过去,中师生和中专生是顶尖中的顶尖,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担负起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基石的重任。
对他们自身而言,将大半生的精力和你那话投入到中小学教育中,或许是屈才,但他们的才学和素质即便放在现在,绝不仅限于中小学教师素质这么简单。
回望二十年前这批可以称为当时中国素质最好的教师,他们的经历属实令人叹惋。中师生们为了生活而放弃自己的前途,在基层默默为教育事业发展而付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乡村教育的今天。
在机遇层出不穷、高素质人才紧缺的当年,他们放弃了无数可以选择的机会,来到乡村,撑起了中国教育的一片天。
这些中师生们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如今他们的芳华早已悄然而逝,他们理应得到我们最真挚的敬意,身为时代宝藏的他们,在那个百废俱兴的年代熠熠生辉,注定将成为众人们心目中最触不可及却又真实敬重的回忆。

推荐:  一代中师生,撑起中国基础教育的天空

中师生
天下中师生是一家!欢迎关注,共诉当年青春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