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特朗普重返白宫再度加剧市场波动性。就在特朗普2024年11月6日赢得美国大选几日后,不少中国对冲基金巨头建议客户在一周内调仓,理由是“落袋为安”。
“中国潜在出口压力加大,加上汇率波动等复杂环境影响,未来有较多不确定性。”一家基金公司写道。
实际上,市场波动性的持续远比投资人想象的漫长。截至2024年11月22日,受特朗普力挺的比特币已朝历史性的10万美元/枚大关逼近。就在前一天,一枚比特币便升至97659美元的纪录高位。2024年11月6日至11月底,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增加约9000亿美元。
同样高歌猛进的还有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截至2024年11月底,彭博美元即期指数已涨5.3%,美元指数升上107的高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亦攀升至4.419%,并向4.5%的关口不断试探。
美元强劲正让非美货币承压,美债收益率高企亦在限制新兴市场降息空间,并加剧资本外流风险及债务负担。2024年11月26日,在岸、离岸人⺠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25和7.27关口,均触及2024年7月以来新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3日的一周内,亚洲股票基金出现3.05亿美元的资金流出。
一路上涨的黄金也因美债收益率高企而失色。截至2024年11月底,国际金价较月初下跌4%,报2632.05美元/盎司。
随着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市场的波动性再度加大。当地时间2025年1月20日,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正式宣誓就职。由于他未立即大幅抬升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人民币汇率市场稍作喘息。
北京时间2025年1月21日亚洲市场早盘,人民币汇率反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初一度涨至7.2530,创2024年12月11日以来新高。北京时间1月20日隔夜,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涨至7.27上方,日内上涨近800点。
受避险情绪和特朗普发行加密货币影响,黄金与比特币市场再掀波澜。2025年1月22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已在盘中探至2750美元/盎司。2024年,国际金价创40次新高,美元金价上涨幅度达26%,创2010年来最大的年度回报率。
在特朗普发布自己的meme币:TRUMP币后,比特币则于美东时间1月17日又一次直线拉升至105000美元/枚,不过随后稍有回调。
“不要错过任何一次选举。”这是常驻上海的交易员琳达铭记于心的一句话。政治选举对金融市场的意义在于,一国的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及监管政策将生变,进而左右资产定价。
这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减少税收”“提高关税”“限制移民”是特朗普经济政策最核心的“三支箭”,这将抬升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推高通胀,限制美联储降息幅度,进而抬升美元、美债收益率。
在当前国际经济结构中,中国通过商品出口赚取美元,后将其作为外储投向美债等资产。但特朗普上任后的关税政策料将对这一逻辑源头——贸易出口带来冲击。
美国及其盟友曾冻结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这不免让市场担心,崇尚“孤立主义”的特朗普仍可再度将美元武器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特朗普关税政策若落地,或冲击中国外贸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格局。“但也不需过度紧张,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减轻特朗普冲击的影响,当前中国对美出口的份额已明显下降。”他说。
余永定进一步表示,为应对外部冲击,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双循环、国内循环为主”的战略调整,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落实金融服务业自由化承诺,在对跨境资本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有序开放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汇率一度承压: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预计,2025年,中国央行或降息40个基点、降准50个基点。预计中央财政赤字或为3.6%,广义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或为13%,为明显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黄金大战比特币:
黄金是不生息资产,美债收益率高企正让黄金黯然失色。不仅如此,特朗普胜选靴子落地也降低了对黄金的避险需求。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第一周,全球黄金ETF流出约8.09亿美元。截至2024年11月底,黄金已自10月31日创下的纪录高位下跌约4%。
与之相对,比特币则一路高歌猛进。截至2024年11月21日,比特币升至97659美元/枚的纪录高位。不仅如此,贝莱德440亿美元iShares比特币信托的首批期权押注还表明,交易员认为比特币还有打破更多纪录的空间。
但随着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市场的避险情绪不断发酵,加之特朗普发行加密货币影响,黄金则与比特币同步上涨。进入2025年1月,黄金不断拉升,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更是于1月22日在盘中探至2750美元/盎司。
在特朗普发布自己的meme币:TRUMP币后,比特币则于美东时间1月17日又一次直线拉升至105000美元/枚,不过随后稍有回调。
比特币上涨主要来自特朗普的支持。市场人士预计,特朗普将放松对加密货币巨头的监管,改革银行处理其代表客户持有的数字资产的法规,这可以让更多的大银行和基金经理进入加密货币市场。
“特朗普声称将比特币纳入国家战略储备,其他投资者也可能闻风而动,由于比特市场的体量仍然较小,这种变化将对比特币的价格产生明显影响。”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对《财经》说。
数据显示,2024年10月17日,现货比特币ETF的总净流入首次超200亿美元。相比之下,黄金ETF花了约五年时间才达到同样的数字。
在金融市场上,这已让黄金与比特币正面交锋。在避险品种选择上,不少基金公司将黄金与比特币并列,甚至需要在其中二选一。
但从存量来看,比特币仍无法与黄金相提并论。截至2024年11月13日,在全球前十大资产排名中,黄金市值第一,达17.2万亿美元,比特币市值则为1.78万亿美元。
不仅如此,从外汇储备角度来说,黄金是全球多国政府的选项之一,但比特币不尽然。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达186吨,新兴市场是主力军。据媒体报道,目前仅有萨尔瓦多中央银行公开披露,将比特币添加到该国的储备资产中,但占比还不到10%。
在此背后,与全球多国对比特币监管态度不同不无关联。对于虚拟货币,2021年,萨尔瓦多成为全球首个比特币合法化的国家。
在其他地区,美国和欧盟施行混合监管制,重点监管对象分别为证券类虚拟资产和加密虚拟资产。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采取沙盒监管制度,由当地金管局及证监会监管。在中国内地,监管部门称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法律地位,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
虽然当前黄金涨势暂歇,但高盛等投资机构仍然看好黄金走势。“去买黄金。”高盛在报告中表示,到2026年二季度的目标价位在3000美元/盎司。该行预计,这一预期的结构性驱动因素是央行需求增加,周期性提振将来自随着美联储降息流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资金流。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研究负责人贾舒畅对《财经》表示,未来对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下滑的担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黄金投资。2024年四季度,中国黄金零售投资需求将略有回升。在近期和未来潜在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增长步伐或将加快,进而提升未来几个季度的金条和金币投资。
他也提醒道:“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后,此前推动黄金投资增长的部分驱动力或有所减弱。就中国市场而言,虽然经济刺激政策会提振黄金的投资需求,但刺激政策将推动经济扩张,黄金将面临中国其他资产的竞争。”
应对全球货币体系变化:
多元贸易和提振内需
2008年-2009年,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一度高涨。但由于美国拒用特别提款权(SDR)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及技术障碍,呼声最后归于沉寂。“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或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助推器。”余永定表示。
对于中国当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国际收支提供了观察视角。2015年后,中国呈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格局。中国出口商品与服务换取美元,而后将美元资产以美债等形式投回美国。在此背后,中国贸易出口情况、美债市场表现左右了中国在其中的位置。
“特朗普2.0或使美国孤立主义重现,叠加美元信用危机和美元武器化的风险,这可能撕开了全球贸易与货币体系的一道裂痕。”郭凯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从出口角度来看,为将制造业回流美国,特朗普表示将对中国、墨西哥、欧盟等贸易伙伴征收关税,这有可能招致反制,进而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如果各国对美贸易顺差减少,加之美元信用问题,各国投资美债的动能将减弱,全球货币体系亦将受到影响。
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则将加剧美国的国际收支危机,这会影响中国海外资产的安全性。据余永定估算,如果美国不能压缩财政赤字。美国的海外净负债对GDP的比重可能升至100%。
全球各国还面临美元武器化的风险。2022年2月,美国及其盟友曾冻结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在支付层面,随着全球贸易活动加剧,与其交织的美元体系日益庞大。目前,美元在国际支付中使用份额达46%,高于美国在全球经济26%的比重。
此外,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对《财经》表示,特朗普执政后,美元汇率的波动性将进一步上升,这会对人民币交易和企业外汇管理带来一定挑战。由于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一旦在此过程叠加关税等贸易战,中国的贸易出口及银行业均将受到冲击。
对于如何应对全球货币体系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多元化贸易伙伴、加速海外投资、扩大内需是三大药方。
在外贸出口方面,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19.47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6.6%,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最高水平。
“中国的光伏、电池、电动车等出口‘新三样’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可与包括巴林在内的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巴林工商大臣阿卜杜拉(Abdulla bin Adel Fakhro)告诉《财经》。
在对外投资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72.9亿美元,同比增长8.7%,占全球份额的11.4%。
在提振内需方面,余永定表示,中国有足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应该而且能够通过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内需,对冲美国提高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
“中国应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才有望解决中国海外资产安全性问题。从短期看,中国应该通过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从长期看,要通过结构改革,改变企业激励机制,扩大进口需求,稳定出口,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甚至不排除在一定时期容忍贸易逆差。把长期积累的美元‘借条’换成国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资源。”余永定说。
从货币角度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亦是应对之举。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8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另据Wind(万得)数据显示,继2023年后,2024年熊猫债发行额再创新高,至今已超1800亿元。
鄂志寰认为,人民币跨境收付的主体主要是实需,这是中国贸易伙伴多元化的延续。一些非美国家使用本币结算交易,不仅降低了汇率风险,亦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从融资角度来看,近两年人民币融资业务快速增长,主要还是中美利差走扩的因素。
在余永定看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受两大国内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度。近几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开辟了人民币“南下”和“北上”的通道。
市场端的表现与政策方针不谋而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鄂志寰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动态平衡“开放和稳定”“安全和效率”。
她进一步说道,在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时,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还面临着财务安排、基础设施转换等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只有让第三方各类市场主体乐于使用人民币,才更能体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就美元而言,目前全球各国在支付、结算、储备等方面还没有更好的替代选项。
除中国,不少国家亦在推动本币国际化进程。近期金砖峰会的《喀山宣言》提出一系列贸易和金融共同项目,包括支持共同谷物交易所和支付系统并使用本国货币。
余永定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的进程会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和地缘政治基础上形成新的货币集团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经验证明,金砖国家的构成复杂,远不是利益共同体,实现宏大改革计划的条件还未成熟。
鄂志寰也表示,金砖国家增加本币结算,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要尝试。如果这些国家可以增加本币互换规模、增加外汇应急储备,均可为成员国抵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但由于这些国家的贸易规模、本币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金砖国家在金融层面的合作还需要更大程度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