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八路军转移,随行乞丐兜里却装满小米,杨成武急下令:枪毙

学术   2024-11-11 21:12   福建  

1941年,日军向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扫荡。为躲避敌人的扫荡,晋察冀根据地一军分区杨成武带领部队,通过巧妙的指挥,数次躲避敌人的追捕。
但很快,杨成武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无论他如何带领部队躲避敌人的追捕,日军总会在一日内重新找到他的行踪,进而继续调整兵力对杨成武围追堵截。

杨成武
要知道杨成武对当地十分熟悉,而且还有当地百姓带路。日军虽然有飞机高空侦查,但也不可能对杨成武的行踪了如指掌。
经过缜密的分析,杨成武察觉出自己的行军队伍中可能混有敌特分子。于是他马上下令,对行军队伍做出了全面的检查。
事实果然如他所料,一名战士在跟随部队一起撤退的百姓队伍中,发现了一个兜里装满小米的乞丐,经过询问,杨成武的行踪果然是这名乞丐泄露的。最后杨成武下令,将这名乞丐就地正法。

那么,这名乞丐是如何混入杨成武的军队中呢?他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百团大战的胜利,引来了敌人的疯狂报复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在战争的初期,日军凭借着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北平、天津陆续沦陷。
紧接着日本又沿着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线路,继续向华北广大地区发动进攻,企图要在“三个月内彻底灭亡中国!”
但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内掀起了全民抗战的高潮。这让日军侵吞我国土地的脚步被不断阻挠!

1940年,随着德军在欧洲战场的不断获胜,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想要迅速压服中国,进而达成下一步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欲望。
为此,日本特意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希望在1940年底前,进一步统一与加强政略、战略与谋略,以迅速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屈服。
同时在华北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全力消灭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同时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八路军决定不再隐藏,准备动用一切力量对正太线铁路的日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百团大战就此打响。
百团大战从8月20日开始至12月5日结束,历经的三个半月,对日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据战后统计,此役共消灭日军5万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不仅一举击溃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还制止了国民党内部存在的妥协危机,极大地鼓舞了国民的士气。
但此役也给八路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暴露了八路军的力量,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军今后的部署。为了消灭八路军,日军决定将华北的军事打击目标放到八路军的身上。
为了调整对华政策,百团大战后,日本军方将原来的华北日军总司令多田骏撤职,派遣了有日本军界“三杰”之称的冈村宁次来接替他的职务。
冈村宁次是个中国通,曾长期研究中国各个地区的情报,还曾担任过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

多田骏
出于对中国的了解,冈村宁次刚刚到任华北日军司令部时,就准备对八路军实施报复。
他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列为第一打击目标,计划发动一次规模空前的的“大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当时是八路军最重要的一块根据地,共管辖70余座县城,拥有1200多万人口,主力部队十多万,民兵人数超50万。
这里的八路军曾先后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甚至还击毙了日本中将阿部规秀。
因此对于日军发起的“扫荡”,当时晋察冀根据地的八路军虽然认真对待,但却没有放在心上!
冈村宁次为消灭晋察冀根据地,做出了周密的部署
然冈村宁次毕竟是个中国通,他为了消灭晋察冀根据地做出了很多部署,尤其是在情报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为了打好这一仗,1941年冈村宁次特令情报部门制定了一个情报收集计划——《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收集计划》,这份报告几乎将晋察冀根据地分析地清清楚楚,甚至还做出了各种备用计划。

冈村宁次
除此之外,日军情报科还对接下来的大扫荡总结出了一份重要的小册子——《对农村共产党组织的侦查要领》,这份报告不仅详细列出了如何识别辨认与抓捕八路军成员,还附带了一系列的诱降举措。
另外,冈村宁次还要求日军每一支联队以上的部队专门成立一个调查班,对八路军和村民以及其他地区进行详细的调查。
除了情报方面,冈村宁次还总结出了之前扫荡失败的经验。在他看来,日军之前对八路军并不了解,虽然一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但是不清楚八路军部队具体部署,日军的兵力只能到处分散,一点一点来搜索。
而八路军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是他们对地形尤为熟悉,只要扫荡过程中出现一丝漏洞,他们就能神出鬼没的逃走。
一旦日军开始追捕,那么他们就会在当地百姓的掩护下退进大山!而为了从内部破解八路军的战术,冈村宁次把目光放到了那些投靠日伪的汉奸身上。

在当时全民抗日的情况下,虽然很多老百姓都坚信中国能够将日军赶出去,但还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甚至贪图富贵的人,他们向日伪谄媚,最终都沦落为了汉奸!
而这些汉奸在日伪的授意下深入农村,在各个村庄中建立了特务组织。由于他们行动隐蔽,给八路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可以说,在看似平静的日子里,一张缜密的日军情报网悄然诞生,他们就像黑暗中那伺机而动的饿狼,随时准备向晋察冀八路军发起致命的一击。
1941年5月,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日军集结5万人的兵力,同时出动大量坦克、装甲车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
日军通过机动、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采用多路进攻,企图将八路军的领导机关与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饶阳、安平等地,聚而歼之。
随着扫荡的深入,晋察冀分区的八路军活动范围大大受限,伤亡惨重。而与此同时,八路军的困境不仅有来自日军的扫荡,还有内部发生了大危机。
当时很多村庄都爆发瘟疫,八路军大批战士因此丧失了战斗力,最严重时因病而导致的战斗减员达到了半数,极大地削弱了八路军的战斗力。
而这一情况又被潜藏在村庄中的汉奸所探知,日军自然了解到了这一状况后,冈村宁次决定趁此“天赐良机”再次增加兵力,一举消灭八路军。

杨成武身负重任,带领指挥机构转移
8月中旬,日军的总兵力增至7万多人,他们根据汉奸所提供的情报,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虚张声势做出要向东南方进攻的样子,随后又掉头西北,向聂荣臻所在的阜平袭来。
阜平在晋察冀根据地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不仅有八路军的党政机关、北方局、党校等机构,更是边区首府所在地,而且还有上万人员在此办公,想要转移难度极大,更何况还有大量的物资。
在此危机时刻,聂荣臻想到了战斗力最强的晋察冀一分区,决定将掩护撤退的重任交给杨成武。
杨成武是八路军的一员悍将,能力极其出众。他从1937年起,白手起家在晋察冀一分区为115师输送了一支又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
而面对如此重任,杨成武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化整为零,部队分散突围!

杨成武通过精简机构,在保留指挥能力的同时,将党政机关其他的工作人员分成一支支小部队,分别跟随各个参战部队一起突围,一些行动不便的同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方隐藏起来,待粉碎日军的扫荡再重新集结。
此外,杨成武又考虑到日军集结兵力扫荡根据地,那么根据地外围的各个据点兵力必然空虚,于是将主要兵力派去袭击日军的各个据点与补给线,而自己则带领指挥机关趁机撤退。
除了指挥机关,杨成武还将军分区警卫连、侦查连和一团三连留下,组成一支500多人的精锐部队,用来保护指挥机关的安全。
这只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装备极为精良,使用的全是日制武器,且每一名战士都能征善战,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这样一支小部队不容易引起日军的察觉,而且万一与日军碰面,也能凭借不俗的战力将对人打得措手不及,从而及时撤退。

然而杨成武的计划很完美,可当他要带队撤离时,意外却发生了。当地很多百姓听说八路军要撤离,都纷纷表示要跟随杨成武一起离开。
老百姓考虑问题非常简单,跟随八路军的队伍一同撤退,有着一定的安全保障,即便遇到日军也会得到八路军的掩护,而且日本人对待中国百姓向来残忍,如果不跟随八路军,那么一旦遇上日军就是凶多吉少!
面对群众那期盼的目光,杨成武陷入了两难。如果带上老百姓,不仅会增加部队暴露的风险,还会减弱部队的灵活性,而且老百姓没有经过训练.
体能不能与八路军战士相提并论,再加上都是拖家带口,将会极大降低部队的行军速度。可如果抛弃他们,那么八路军还称得上是老百姓的队伍吗?
想及此,杨成武不再犹豫,决定即便冒着被日军消灭的风险,也要带着老百姓一起转移。

杨成武
杨成武揪出奸细,成功跳出日军的包围圈
杨成武在晋察冀根据地生活多年,对这里的地形极为熟悉。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扫荡采用的是多层次的包围,这就导致日军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总会存在一些漏洞。
而杨成武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总能带领队伍巧妙的避开日军的搜捕,甚至还能分出一些精力派出部队,抓回来一些伪军,以此来探听日军接下来的部署。
就这样几天之后,杨成武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以及侦察兵的报告,认为部队已经暂时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虽然暂时脱离危险,可也不能久留。但考虑到连日来不间断行军,老百姓与战士们十分疲惫,于是就决定休整一晚,等天一亮立刻转移。
然而正当电报员架好电台,要向各个部队发报询问状况时,警卫员突然跑来告诉杨成武敌人追上来了。

趁着天黑,杨成武连忙赶去查看,发现日军的行军队伍很长,至少是一个大队。
杨成武紧急作出部署,安排警卫连趁敌人还未察觉,占据有利地形,将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此期间,指挥机构与百姓趁机离开。
而日军也没有贸然追赶,因为日军从我方的火力密度上进行分析,认为我方至少有一个团的兵力,而己方仅有一个大队,硬拼不是办法。所以打算咬住杨成武部,然后呼叫援军!
于是在接下来的转移中,杨成武逐渐发现一个问题,无论自己如何转移,日军仿佛是狗皮膏药一般,死死地黏住自己,只要部队停下休整,日军就总能发现自己的踪迹。
但杨成武带领部队转移,走的几乎都是山间小道,有些小路甚至他自己都不知晓,还需要那些长年上山的猎户的带领,日军又如何会知晓呢?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一天夜间,一名参谋悄悄坐在杨成武的身边:“杨司令,我觉得队伍中可能有敌人的奸细,不然日军如何总能准确地找到我们。”
杨成武思索一番回应道:“我也看出来了,队伍中一定有汉奸在对日军通风报信!”为了老百姓与指挥机构的安全,找出队伍中潜藏的汉奸迫在眉睫。
在第二天夜间,杨成武带领部队在一处山沟中休息,杨成武向战士们传达一则命令:任何人不准单独行动!如有内急,至少两人同行。
没想到此举果然有用,当夜果然没有日军赶来,整个队伍数百人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机会。

为了早些找出奸细,天刚蒙蒙亮,杨成武立刻对整个队伍进行逐一排查。而搜查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
老百姓说话的口音相同,身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标志,但唯独在一个乞丐兜里发现装满了小米。警卫员连忙这这一情况报告给杨成武。
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下达命令:“将他就地正法!”
警卫员一时不知所措,虽然有杨成武的命令,但他也不敢就此贸然开枪。杨成武随后拿出了证据:“他兜里装着的小米就是证据!”
原来在当时,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能吃到小米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乞丐一行讨不可能只有一种粮食,肯定还混有其他粮食,即便将粮食分开存放,兜里也不可能仅有小米,肯定还有其他粮食,即便是已经吃完,也有一定的残留。

而看着自己已经暴露,那名乞丐顿时脸色一变,马上就承认了自己是日军的内应,乞求杨成武能放过自己。
原来他为了讨好日军,早在日军进行大扫荡之前就混入了根据地,在杨成武开始转移时,他就冒充难民混入了杨成武的队伍中。而那时中国难民遍地,八路军因此也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揪出了汉奸,杨成武连忙带队继续转移,经过一天的急行军,杨成武再也没有遇到日军,这才彻底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历史典故趣闻
历史人物 和历史时期事件 明古鉴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