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以来,我国共有 113 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 “十三五” 获批新药数量的 2.8 倍。中国创新药从 me-too 式创新,逐渐向BIC和FIC迈进。
中国上市的新活性物质(NAS)数目不断上涨,2023年全球范围内共上市了69种新活性物质(NAS),仅在中国上市的数量为17个,而其它国家越没有越来越多的NAS,也反映出中国医药产业正在兴起。
回顾2023年,全球共启动临床试验总数为4873个,总数相比前一年下降了15%,其中肿瘤、免疫、代谢/内分泌、神经领域启动的临床试验数量占总数的79%。中国公司在其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试验总数占全球比例从2008年的1%到2013年的3%,到2023年已占28%,超过四分之一。从疾病领域来看,肿瘤领域中国公司占全球的38%,免疫、代谢/内分泌均占比24%,而神经领域占比为17%,值得关注的是新冠领域临床试验占全球的41%。
从以上数据也能看出,虽然中国在这场马拉松式创新竞赛中,中国药企创新也暴露出一些弱点和不足,如FIC新药比例低、部分创新药品种“内卷”严重等问题。其中中国目前基础研究不足是关键因素,那么中国基础研究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经过E药经理人问卷调查,“研发实力不足,原创性理论、技术和产品较少”,占总数30.5%,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研发动力不足”,占总数的19.9%,两项合计超过50%。
产业调查:您认为中国医药相关基础研究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来源:《中国医药手册2024》
那么如何衡量中国医药研发创新水平?按重要性排名,业内专家首选指标是“创新药产品管线的创新程度及研发速度”,占21.9%,其次是“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投入”,占20.0%;排在第三名的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数量”,占总投票数的19.5%,这三项指标相加占总分的61.4%。
产业调查:您认为衡量中国医药研发创新水平 最重要的标准有哪些?
更多深度解析,请关注医药人案头必备工具书——《中国医药手册2024》。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