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我竭尽所能在帮忙,包括支付医药费和进行骨髓捐献,我自认为自己已经问心无愧。身为一个父亲,我觉得我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现如今,我要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希望你可以理解我的决定。”
看到手机屏幕上的这条消息,杨阳只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手中握着的手机几欲落下。
她怎么也未曾想到,在小凌经历手术,正处于恢复的关键时期,她的前夫却选择了离开。在那条冷冷的、长长的医院走廊中,她背靠着墙壁,缓缓地坐了下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2018年5月的某个下午,杨阳对此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温暖,杨阳和她的女儿小凌在家进行例行的大扫除。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边干活边分享趣事,享受着母女间的欢乐时光。
不料小凌脸色突然变得煞白,随后扫帚从她的手中滑落,发出沉闷的声响。杨阳最初以为这只是女儿想要偷懒,因而轻声斥责了一句:“你这丫头,又在偷懒了啊!”
但是,小凌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反驳,而是软绵绵地坐倒在沙发上,呼吸急促,额头上布满冷汗。
这一刹那,杨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恐慌感瞬间席卷而来,她急忙走到女儿身边,这才发现小凌嘴角流出血迹。
杨阳的思绪一片混乱,但是作为教师的她懂得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她迅速拨通了急救电话。
初步检查后,医生的脸色十分严肃,他对杨阳说:“孩子很可能是得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需要尽快转到专业医院进行详细诊断。”
这句话,让杨阳感觉身体一阵发冷。泪水几乎要溢出来,但她强忍着,告诉自己绝不能在此时崩溃。
数天后,他们到达北京的一家专业儿童医院。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检验和等待,最终的结果令杨阳心如寒冰:小凌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还伴有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
这种病状意味着小凌的骨髓造血功能严重受损,需要尽快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费用高达五十万元。
五十万元,对于杨阳来说犹如天文数字。她一个月的工资仅数千元,家中更是没有多少积蓄。
眼泪终于还是无法抑制,她在医生面前跪倒,颤抖着问:“医生,真的就没有别的方法了么?我实在是筹不出这么多钱……”
医生叹了口气安抚她:“目前来看,骨髓移植是治愈的唯一方式,其他治疗仅能暂时减轻症状。我们将尽可能协助你联系骨髓库。不过,这类病例的匹配极其困难,需要高度配适的骨髓。”
面对巨大的治疗费用,杨阳明白自己一个人根本无法负担。但她也不愿轻易放弃,不愿就这样失去自己的女儿。
经过深思熟虑,她鼓足勇气,拨通了那个沉寂了两年之久,既熟悉又陌生的号码。
当杨阳拨通她前夫的电话时,掌心满是汗水。尽管她意识到自己迟早需要面对这一刻,但心中仍然感觉像是压着重重的石头。
距离她和前夫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两年了,在他们离婚之后,两人之间几乎断了联系,偶尔的通话也仅仅是关于他们的女儿小凌。杨阳焦急地听着电话那端的铃声,每一个铃声似乎都在撞击她的内心深处。
电话被接起的一瞬间,前夫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意外,然而很快他的语气变得焦虑:“出了什么事?小凌怎么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杨阳心中某处突然涌上一丝安慰。她迅速地向他解释了女儿的病情以及急需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的情况。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前夫坚定地回答:“我会帮忙的,无论需要多少钱,我会尽力的。” 杨阳听到这话,感觉心中的重负突然轻松了许多,好像压在心间的巨石终于被挪开了一些。
这次通话让她看到了一线希望,至少在眼下,女儿的治疗费用有了部分着落。最为关键的是,前夫表示愿意进行骨髓配型,这让杨阳心中感到一丝久违的宽慰。
她连夜安排前夫赶往医院,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和配型测试。
数日之后,他们接到了令人兴奋的消息:前夫的骨髓与女儿成功匹配。杨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多次确认后,终于确信这是事实。
她紧握住医生的双手,感激的话语哽咽在喉咙里,医生也用微笑安慰她:“不用担心,配型成功了,下一步就是准备手术,还需要一些术后的费用,过程可能会有点长。”
手术被安排在2018年10月19日。在此期间,杨阳和前夫一同忙着筹措资金。尽管心中过去的一些怨恨仍旧存在,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杨阳不得不承认前夫的确履行了一位父亲的职责。
为了医疗费用,他四处奔波,联系朋友借钱,甚至卖掉了一些私人物品。
与此同时,杨阳也不遗余力地凑钱。亲朋好友们纷纷伸出援手,最终,他们成功筹得了手术所需的全部费用。
在手术当天,杨阳和前夫一同在手术室外等待,心情十分复杂。前夫紧握着杨阳的手,安慰道:“别担心,我们的女儿会好起来的。”
杨阳望向他,发现多年来积累的怨气在这一刻似乎消散了。他们静静地等待,手术室的灯光在眼中闪烁。
几小时后,手术成功了。医生宣布结果的那一刻,杨阳激动得泪流满面,前夫轻轻扶着她,两人都长舒一口气。
手术过后,小凌的状况逐渐好转,虽然仍需长期治疗和监测,但成功的骨髓移植让杨阳看到了希望。
看见父母的关系有所缓和,小凌的恢复速度更快了,精神状态也大有改善,医生们都说,积极的情绪对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凌每一天都在好转,杨阳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然而,杨阳心中清楚,这段平和的日子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虽然前夫展现出了愿意帮忙的意愿,但他已经有了新的家庭,维持这种支持可能并非易事。杨阳不敢多想,只能尽力享受这难得的平静时刻。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杨阳每一天都不离开小凌的身旁。她目睹着女儿的面颊逐日恢复红润,内心感到安宁和满足。
她也同样从心底里感激着自己的前夫——尽管他们的婚姻已经结束,但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他没有犹豫地站出来,担负起了做为父亲的责任。
不过,这段短暂的安宁时光很快就被打破。因为小凌康复之路漫长且艰难,需要持续进行化疗,这就意味着将会出现一大笔医疗费用。
考虑到前夫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杨阳很是纠结,她尽量不提钱的问题,默默负担着大部分经济压力。
尽管不愿意给前夫造成麻烦,但每天的开销如同流水,杨阳已经是债台高筑,负担之重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2019年2月的一天,趁前夫照顾小凌的机会,杨阳回家探望年迈的母亲。她刚坐下没多久,手机的消息提示音响了起来。她下意识打开一看,却见是前夫发来的短信。
杨阳凝视着手机屏幕,几秒钟后,一种不详的预感油然而生。
短信内容虽短,但字字戳心:“这段时间,我已经全力以赴,不论是药费还是骨髓移植,我都已尽到我的能力和责任。作为一个父亲,我认为我已经尽到责任。现在我需要回归自己生活,希望你能够理解。”
杨阳来回反复阅读这几行文字,仿佛周遭的世界都变得死寂一般。她的双手颤抖得无法稳握手机,急忙拨打前夫的电话,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拉入黑名单,所有联系方式都被拉黑。
一阵眩晕袭来,杨阳险些跌坐在地上。
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前夫怎么能选择在这个时刻离开?小凌的康复之路还远未结束,需要的医疗费用还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他怎么能够就这样消失不见?
她心中充满混乱,拨打电话寻求亲友帮助,试图找到前夫的下落,但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看着一条又一条没结果的回复,杨阳感到万念俱灰。
她重新回到医院,小凌看到妈妈神情异常,好奇地询问:“妈妈,爸爸去哪了?”面对女儿,杨阳竭力抑制着泪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回答道:“爸爸有些事情,暂时要离开一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凌逐渐感受到了父亲的缺席,她之前好转的情绪开始再次陷入低落。她变得抗拒治疗,不再配合医生的安排,情绪变得十分不稳定。
这一切变化,杨阳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尽自己所能去安慰女儿,但面对小凌那失落的眼神,她感到异常无力。
在2019年3月的一个深夜,杨阳做出了一项艰难决定——向媒体寻求帮助。已经到了绝路,这是她唯一的出路。
整个夜晚,杨阳在黑暗中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她思考着如何向外界袒露她的心声。
第二天,杨阳与一些地方媒体取得了联系,寻求外部的援助。她最初还非常担忧,公开自己的困难需要巨大的勇气,也不确定是否会有人伸出援手。
但是,事情进展得出奇地顺利,多家媒体对杨阳的呼救迅速作出了反应。记者们前往医院,记录了小凌虚弱的模样,以及杨阳那双充满血丝却闪烁着希望的眼睛。
面对镜头,虽然声音微颤,但杨阳却以坚定的语调分享了她和女儿的经历。尽管显得有些疲惫,但她的眼神却透露着坚韧。
让人意外的是,当这个故事在网络上流传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众多网民被小凌的勇气和杨阳的母爱所打动,纷纷留言表示安慰,并且有许多人开始自发地组织捐款。在很短的时间内,许多人开始慷慨解囊,除了捐款,还有人送来了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杨阳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收到如此强烈的善意和支持,她感到非常感动和感激。
随着捐款数额的不断增长,杨阳手机上的捐款通知变得频繁,每一次的通知声都使她感到一丝的宽慰。
小玲的病房内堆满了鲜花和玩具,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关怀让她感到温暖,情绪也逐渐变得好了起来。
然而,正当杨阳在感受社会温暖和希望之际,网络上却引起了一场围绕她前夫的争议。
有人认为他在完成骨髓捐献及支付一部分费用后,已经完成了作为父亲的责任,并无可指责。毕竟,他需要照顾自己的新家庭,不可能继续无限支持。
然而,也有很多人对他在关键时刻的离去表示强烈的不满,认为他忽视了女儿后续治疗的需求,实在是太自私了。
他的突然离开不仅让杨阳的处境更加艰难,更对小凌的心理造成了二次伤害。一个成年人怎能如此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看来,哪怕是离婚,作为父亲的责任也不应该就此断绝。
网络上充斥着无数此类评论和争议,有些人甚至公开要求前夫站出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在这场争论面前,杨阳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她明白,这些争执无法改变现实,她更关注的是,小凌能否继续接受治疗。
值得庆幸的是,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援,小凌的治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医生表示,小凌的康复情况尚可,但为防排异反应,需要持续进行化疗和药物治疗。这些疗程不仅耗费时间,其副作用也相当严重。
如同医生所说,小凌的身体日益虚弱,药物引发的恶心呕吐不断,秀发也逐渐脱落。
看着这一切,杨阳心如刀绞,泪水难抑,但她努力在女儿面前保持坚强。她反复鼓励小凌:“只要坚持,一切都会变好的。”
杨阳坐在医院病房的椅子上,望着透过窗户照在小凌床边的阳光,感慨万千。她知道,他们的道路仍然很长,未来仍充满了诸多挑战。
但当她望进小凌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时,突然深刻认识到,无论命运如何不公,她们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期待。
或许,生活永远不能完全按照人的意愿来安排,但他们可以选择勇敢地走下去。
这场关于爱和坚持的考验远未结束,但只要内心有信念,总有一天能走出困境。这,也许正是生活赋予她们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