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一言不合就开吃?3步告别「情绪性进食」
健康
2025-01-27 19:59
越南
你是否经历过:
◍ 在抑郁、焦虑、生气、愉悦、无聊的时候会吃下更多的食物?
◍ 有的时候明明已经吃饱了,却还想再吃一点东西?
◍
当你在饥饿的时候是不是对食物有特殊的偏好,比如甜食或者炸鸡、啤酒、锅盔?
◍
在某项工作或者学业顺利完成之后,你是否会用食物来奖励自己?
如果你有过以上这些心理历程,那么你可能确实存在情绪性进食的情况。
图源/pexels
01
借吃消愁愁更愁
吃东西对缓解负面情绪有帮助吗?是有的。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大脑的
“交感神经系统”
被激活,我们会全身心进入一种“战斗模式”:瞳孔放大、心跳加快,以及新陈代谢加快、肌肉工作能力增大。
而“吃东西”的刺激,则会激活大脑的另一种
“副交感神经系统”
,把我们的“战斗模式”强行切换到“修养模式”。
于是,我们的主观感受放松了,实现了“借吃消愁”的目标。
但是,“借吃消愁”一时爽,却不能够一直爽。
情绪性进食的刺激无法维持很久,并且会给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后果:
1)自我评价降低
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皮质醇上升会让我们更渴望高热量的食物,因此,高糖、高油脂、高卡路里的食物往往是我们情绪性进食的首 选。
于是,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心理上的失控感也随之而来。
这种失控感会降低我们的自尊水平和自我评价。
如果你有过情绪性进食的经历,不难体会到,当我们把食物当作对抗情绪的工具,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吃的什么、好不好吃,只是在重复做着“吞咽”的动作。
图 /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应对负面情绪的方式,就是宅在家里不停地吃东西
2)不健康的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吃”是一种相对容易执行的、成本较低的解压方式。
然而,当“吃东西”成为了你主要的情绪应对机制,你就陷入了一种不健康的恶性循环:负面情绪-吃的冲动-吃了超出需要的食物-负面情绪……
一旦进入这样的循环,我们就被卷入了
“越来越胖、越胖越丧”
的漩涡,
不再有心力去解决真正需要解决的情绪问题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课程详情👇
02
究竟是身体饿了,还是情绪饿了?
根据学界定义,
情绪性进食是“个体发展出来应对负面情绪的不良策略, 是一种饮食失调行为。”
(Faith, Allison & Geliebter, 1997)研究者还发现该行为不仅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与积极情绪也相关,但消极情绪与进食障碍的产生更强的相关性,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新研究表明,情绪化进食的成因较为复杂,情绪化进食者处于负面情绪状态时会增加食物的摄取量,但在受到食物信号的刺激时也会暴饮暴食,“情绪性进食”可能无法全面定义情绪化进食者的饮食行为(Peggy Bongers, Anastacia de Graaff , & Anita Jansen, 2015)。
所以说,我们不仅在不开心的时候吃,开心的时候也吃,但是不开心如果进食过度的话,会导致我们的负面情绪升级,导致恶性循环,影响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从情绪化进食的循环中挣脱出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什么
时候是生理饥饿,而什么时候是情绪饥饿
。
对于一个经常用食物来处理情绪的人来说,这里有一些标准可以帮助你进行区分:
综合来看,
生理饥饿下的“吃”是一种对自己的犒劳,而情绪饥饿下的“吃”,更像是一种对自己的折磨。
食物能够填满我们的胃,却似乎没办法填满心理上的缺失和不安全感。
03
程序化的“情绪进食”,如何解决?
情绪性进食的原因其实比较复杂,它就像一个安装在我们身体里的程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启动了。
因此,
这个程序的“卸载”也需要更系统的操作。
在咨询中,辩证行为疗法(DBT)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疗 愈进食障碍的方法,基于这个背景,给大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Step1:察觉问题,给自己一个承诺
任何一种行为出现,它对我们就不会“只有弊而无一利”。
相比于“我不能再吃了”这种口头约束,察觉并理解“做出改变”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和坏处,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的结果。
当你完成这样一份利弊分析,你就能意识到:
你是否真的愿意做出改变情绪性进食的承诺?
经过理性审视的承诺,才更有可能成功。
Step2:正念饮食,开始“好好吃饭”
正念饮食(Mindful Eating)
,简单来讲就是专注于你所吃的食物,在内心重建你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性进食的时候,我们很少关注身体在告诉我们什么,而正念饮食,就是
把我们从情绪中拉回来,有意识地感受到我们在吃什么、吃多少、吃得饱不饱
。
Step3:TIPP技巧,熄灭暴食的冲动
上面我们说到,情绪进食给我们的安慰作用,主要来自于它刺激了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系统”。
而TIPP技巧,同样能够在我们负面情绪快到极限的时候,提供“江湖救急”:
TIPP属于耐受技巧的一种,它并不能消除我们的负面情绪,但它能够以更“健康”地方式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防止你因为情绪而冲动地大吃特吃。
总之,偶尔的食物治/愈并无大碍,但长期用“吃”解决情绪问题,则会像滚雪球一样引发更巨大的生活困扰。
每一口食物都值得好好享受,每一个情绪都值得认真对待。
别让它们混在一起,掩盖了彼此真实的模样。
以上方法来自于简单心理Uni开发的《DBT情绪性进食自助手册》,如果你也面临着情绪性进食的困扰,邀请你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DBT辩证行为黄金疗法
8大模块+每日15分钟精华+配套实操练习
21天课程助你摆脱情绪性进食的困扰
迈出“好好吃饭”的第一步
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是一个引领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我们提供高质量的科普内容、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给你向内生长的力量。
最新文章
家,是一个可以容纳「坏」的地方
当有人告诉我:「你的一生不会一直被疾病束缚」
保持单身这件事,你是看不透还是看开了?
新的一年,我们为你准备了4个心理关怀锦囊
简里里:一个人的「主体性」是杀不死的,它生机勃勃
征集:到底什么是家?说说你「心理意义上的家」
为什么一个优秀的人,往往不会「爱自己」
一言不合就开吃?3步告别「情绪性进食」
给单枪匹马面对世界的你,一个拥抱 | 新书发售
为什么心理咨询不直接告诉你答案?
有不幸的童年,人生真的只能「交白卷」了吗?
为什么我们就是无法说服老人扔东西
「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Pro」2024级冬季班开学集训回顾
给自己5天的时间,了解自己
「你的感受是什么」,一个难倒东亚小孩的问题
「高敏感人群」自洽指南
咨询师「适合」自己的17个迹象
生存焦虑严重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的
花了4年半,我才学会「依赖自己」
快过年了,该如何应对长辈的「我们也是为你好 」?
为何过年会放大一个人的「羞耻感」
「回避型依恋」就注定无法拥抱爱吗?
成为心理咨询师,比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什么?
简里里 x 史欣悦:如何让爱自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直播预告
人到底有多容易被操纵?
一段关系里,比贫穷、无性更沉重的是这件事
童年美好的记忆里,我的父母没有真正在场
10个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征兆
自恋老板来袭:聪明员工的应对手册
借助艺术的方式为自我「松绑」
冬季抑郁情绪高发,如何拯救不开心?
职场中7个隐形的「情绪消耗」
「抑郁」对我来说,是一场657天的重感冒
在不确定的当下,如何安顿好自己?
不要以为你的伴侣是自己挑的
不舒服的恋情,如何将人一点点耗尽
这10个迹象表明,你正受依恋创伤影响
10个心理咨询师「隐瞒」的秘密
为自己设置健康的边界,并不是一件「小事」
我带长期失眠的母亲看精神科
为什么你时常感到「羞耻」?
溺水的人,想找到即刻生效的药
给你的情绪「取个名字」|征集
在万千孤独中,看到自己|测一测你内心有多孤独
爱与依恋,始于童年延续一生
一辈子没遇到真爱,50岁后也可以靠这些「关系」过得很好
我适合做心理咨询师吗?|5天探索心理咨询行业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等别人主动?
产后抑郁第五年,她终于找回了自己
这5种思维方式,正在给你带来负面情绪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