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时常感到无可奈何: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不听话?
明明每次都和他说,他就是听不进去?
我都说了100遍了,他为啥还是老样子?
其实,父母之所以产生疑惑,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
01
什么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超限效应的案例: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02
容易产生“超限效应”的家长
① 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
这类家长的特点是并不是以孩子需求为第一要素,而是期望孩子满足自己的愿望,要听话就行。
当他们在孩子身上发现某些“问题”的时候,也正是他们自尊受损的时候。
这时候,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会把问题推到孩子身上,而不是觉察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的局限,更不会寻求改变。
② 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的家长
面对孩子的错误,有的家长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打骂、唠叨、翻旧账……这样丝毫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
关心孩子的内心,使用委婉、善意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错误,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③不注意把握好“度”的家长
有的家长会过度夸大孩子犯的错误,殊不知,经常性批评孩子,对孩子过分批评,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也要先看到孩子的优点,采取先鼓励后批评的态度更好。
④不会换位思考的家长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由于不懂得换位思考,常常盲目地指责孩子,结果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强烈反抗,家长越指责,孩子越反叛。
许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陷入困境,甚至孩子与家长无话可说,就是因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03
家庭教育中“超限效应”的后果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喜欢说教、唠叨、反复讲道理。
他们认为孩子小,担心孩子记不住,因此反复说同样的事情和道理,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变化,结果孩子产生“超限效应”家长还浑然不知。
比如,小宝宝在家里玩玩具,喜欢把玩具丢得满屋都是,尽管妈妈每天唠叨叫他们收拾,他们却依然不收拾。
就像每天起床硬是赖床,尽管妈妈每天催促好几遍:快起床,不然迟到了!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赖床,就跟收拾玩具一样。
还有的孩子在某次考试中由于粗心大意看错题目,本来孩子已经发现问题,也很懊恼了,还寻思下次一定不要再犯这种错误。
而有的父母看到试卷后,又将孩子批评一顿,反复强调孩子的粗心大意,唠叨半天,这让孩子可能会产生“超限效应”,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
如果家长长期陷入教育“超限效应”的泥潭,那孩子会产生厌学、逆反的心理,甚至精神异常和自杀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04
如何避免“超限效应”的产生
父母长期的唠叨,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
“超限效应”对教育孩子是消极的,负面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该如何避免呢?
① 批评孩子把握“度”
一天内建议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
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把握好“度”,要做到“点到为止”,批评的话不在于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② 掌握好批评的“学问”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采取能不批评就不批评,必须批评时也应掌握批评的原则:
家长在批评之后要对孩子进行一些心理安慰或鼓励,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父母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③ 多表扬少批评
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④ 父母学会适时放手
孩子大了,父母也该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
例如孩子要迟到了,他自己一点也不着急,那就让他迟到,老师则会给他上一课,不用家长唠叨。
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你推荐🖊:
ABCD成长体系
👇👇👇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如需咨询和报名❤
老学员请联系瀚思熟悉老师
新学员请扫码添加客服老师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