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本期编辑:张巧莉
阎敬铭,字丹初,(1817——1892年3月5日),渭南市大荔县赵渡镇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考中进士后,历任清政府户部主事,山东巡抚、工部侍郎等职。清光绪八年(1882年)升任户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九年(1883年)任军机大臣,十一年(1885年)又任东阁大学士,仍管户部,建树颇多。
阎敬铭是原朝邑县南寨子村人,家本殷实、供他读书走上仕途。他勤学苦读,18岁参加举人会考,中举后又要选送京试进士。他其貌不扬,脸像枣核,双眼大小不一,身材不满五尺。面试时教官见他形象不够,竟然让他“出去”。他的恩师是周至人路德,进士出身,曾任军机处章京(文书官),因目疾告退,主讲关中书院。
阎敬铭进京会试,困难多多。从朝邑过河东到山西蒲州府,从大庆关过了黄河,出了蒲州城,又上官家大路,经过虞乡县、借宿屯里村茶坊。因卫生条件差得了伤寒,大热天浑身发冷,呕吐不止……后在“活菩萨”李善人母亲的精心医治护理下,月余后痊愈。李老太让两个儿子护着他返回朝邑家。临行前,他叩谢李老太的救命之恩,认其是再生“父母”,之后定当报答。此后数年,他多次参加京试会考,每次都要到李老太家小住,李老太喜欢知恩图报的他,高兴地收他为“义子”。
1842年,阎敬铭殿试获二甲十二名,进士及第,点翰林庶吉士。后在李老太的邻居购置房产,安家落户。六子在此出生,闺女又嫁当地,与董村张家结为儿女亲家。
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听说阎敬铭担任户部主事期间刚正不阿,很是钦佩,便奏报朝廷,将他调任湖北,总管湖北前线粮台营务,为胡林翼管理后勤。
阎敬铭是少数善于理财官员之一。他为胡林翼管理后勤期间,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胡林翼可以专心于前线战事。胡林翼很欣赏阎敬铭才能,称赞他为“公正廉明,实心任事,为湖北通省仅见之财”。在胡林翼推荐下,阎敬铭被擢升为湖北按察使。其后,阎敬铭历任湖北布政使、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等职。
阎敬铭入仕军机处文书官十年,是他飞黄腾达时期。先受分管户部大学士文庆的青睐,后又经湘军总管军需的胡林翼的奏荐,说了“貌虽不扬,雄拥万夫”,调他到湖北襄助自己,充按察使。后又任山东盐运使,再后又破格赏二品顶戴署理山东巡抚。一时是后备粮台军饷,一时又在前敌运筹帷幄。期间因劳累过度,因病回到虞乡养病,举家住到屯里村。
“恩讬广厦”匾额,确属“文公书院”的见证,也是28位学子对阎敬铭的崇敬之情的真切表达。阎敬铭的书法,从内容到墨迹,都给人以震撼。1876年,养病期间热心讲学。兴办教育,从事恩师路德职业。他建立学校,出版司马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和《格言》类册子。他热心讲学,往返于蒲、解(永济、解州)之间。
1877年,就在阎敬铭任山东巡抚期间,关中发生大旱,饿死了很多人。特别是阎敬铭的故乡陕西朝邑一带,灾情尤为严重。山西等地也发生,阎敬铭奉命到山西视察赈灾事务。这场灾荒,给阎敬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79年3月,吉州知州段鼎耀扣留救灾银,阎敬铭奏请朝廷,将其治罪。
如何在灾荒降临时,及时赈济灾民,将灾难降到最低?阎敬铭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1882年,阎敬铭任职户部尚书,管理国家的钱袋子。他奏报朝廷,建议在经常发生灾荒的陕西关中修建一个大型粮仓,丰年置仓积谷,灾年开仓赈民,能够有效地抵御灾荒。
清政府准奏阎敬铭的建议。当年就在朝邑开工修建丰图义仓。义仓投入使用十多年后,在1900年关中大灾荒中派上用场。大灾荒发生后,朝廷下令丰图义仓开赈放粮,挽救了千万人的性命。因此,人们将阎敬铭称为“救时宰相”。
阎敬铭在1883年任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1885年又授予东阁大学士,当时淸朝不设宰相,同时任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者,都被视为宰相。
阎敬铭训子侄:光绪年间,得知子侄三彪有恃势骄横,欺凌乡里的事情,为此修书一封,让村民将巷道向后移,把巷道拓宽。村人不解其意,感到费钱费物。便央求子侄三彪亲自赴京求情,阎敬铭正色厉声,对子侄大加教训道:“北京的街道有赵渡的街道宽不?” 三彪答:“赵渡的街道太窄小了,那能比得上北京的街道宽大!”阎说:“北京的街道宽大是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出入之地,量你横行不得!”“我感到赵渡镇街巷太窄小,对你冲撞有阻,横行不便,因而让村人移宅让道!” 子侄听后震动很大,诚恳改错,决心悔改……阎敬铭就让其告知村中头目停止。
作者简介
每小平:笔名:每牧、每文、网名:长安美,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乡土文学委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理事、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杜曲乡贤、人文地理、方言、习俗、秦腔、社火、武术、民协文化方面研究者。
往期推荐
【三秦文学】每小平:【水是生命之源(五)】(散文)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