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春梦

文化   2024-10-11 23:53   北京  



股市的春天来了,股民们也随之做起了春梦。

随着利好政策的放出,大A在国庆前疯涨了几日,然后进入震荡上扬阶段,老股民们打开了多年不看、挂满蜘蛛网的尘封的账户,一波波新股民前仆后继踏上炒股的征途,在某张似真似幻的搞笑图片上,和尚和尼姑也动了凡心,沉沦股海,一显身手。

几家欢笑几家愁,据传,节前那个毅然断更的网文大神,跟着感觉走,扫了扫家底,凑出几百万,重仓股市,宣布自己要在财富自由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与读者江湖再见,结果国庆假期刚过没几天,就又发了个声明,说这辈子不碰股票了。


在这个躁动的股市的春天,处处都有“股神”出没,比如我群里的一个哥们儿,看了两天K线,自信心爆棚,让我等群友停止研究巴菲特的“伪科学”,赶紧把他的牌位供起来。
这让我想起2015年的那个股市的“春天”,当时年少不经事的我,炒股炒得有点魔怔了,试图通过《圣经》来分析股票,看到《旧约》里说,将会有连续7个丰年,我将其解读成连续7个涨停,碰巧当时我持有的某个军工股,还真拉了好几个涨停,于是猪油蒙了心,自命股神,不可一世,到处给人上课。

结果没过多久,7个“丰年”之后来了7个“灾年”,赔进去的远比赚到的多,到最后割肉求生,一场春梦了无痕。

前尘往事没有成云烟,在当下这个躁动的股市的春天,看着那些像吃了兴奋剂那样指点江山的股神们,我忍不住莞尔。

看《圣经》炒股是没用的,看《金刚经》大概也没用,可能有那么一点用的是,看看《孙子兵法》,看看股票方面的书,看看经济史,看看巴菲特传记,看看那本传得神乎其神的《聪明的投资者》。

《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一生最推崇的著作

点击下图,可一件下单收藏

昨天去楼下剃个头,就连给我理发的托尼老师也变身股神,已经开始布拉布拉地给我布道,不管他说什么,我都连连称是,不是认同他的观点,是担心我头上的那几根毛的安危。

还有那位最近经常能在视频网站刷到的上海爷叔,说什么“爱在深秋”,说什么“买的伟大,套的光荣”,无疑是一位广受关注的股神,有的人已经将这位疑似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老人家供上牌位,但据说也有人在长假之后,想要到上海人民广场上去敲掉他老人家的两颗尊牙。

中国的股市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毕竟是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翻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史,或者直接翻翻股票史,就能得到启示。

中国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关键时刻,股民都希望国家出手,来提振信心,指明方向。

1992年,春天的故事,春天的股市,邓公南巡期间,专门就股票证券业说过一段话,认为股市要放开了试,错了可以纠正。

就在这一年,中国股市从春天开始就呈现出亢奋之态,上证指数连日上蹿,5月20日上证指数只有616点,到了5月25日,仅仅五天时间,就已上涨到1420点,当时最有名的股票是豫园商城,股价竟然狂飙到10009元,堪称空前绝后。

回望历史上那个“春天的股市”,思忖当下的这个“股市的春天”,你会懂得很多。


1992年,8月7日,深交所发布《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公告》,宣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抽签表500万张,每张抽签表可以认购1000股,中签率为10%。

认购者需凭借身份证办理相关事宜,一张身份证可以买一张抽签表,每个认购者最多可持有10张身份证购买抽签表。

该公告一出,寄往深圳邮局的身份证如雪片飞来,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快包裹重达17.5公斤,里面装着2500张身份证。

当时的深圳只有60万常住人口,公告发出后,络绎不绝的人流纷纷涌进,两天内来了150万人,广州到深圳的火车票原本30多元,一度被黄牛炒卖到200元。

很多人由于没有边防证,进不了特区,当地农民发现商机,带着来客钻铁丝网,每位40元。

从7日下午开始,深圳市300歌发售点排场长龙,有人拿来长绳,男男女女将绳子绕在手腕上,大太阳底下,紧紧抱住前面人的腰,即使汗流浃背,也丝毫不敢松手,到处弥漫着恶臭。

到了9日上午,抽签表准时开卖,仅仅两个钟头,便宣布售罄,可怜上百万股民,又是买高价票,又是钻铁丝网,最终却没有多少人买到抽签表。

一时间,愤怒蔓延开来,股民潮水般涌向街头抗议,导致深圳市中心各大马路全部瘫痪,酿成了中国股票史上的第一个恶性事件。

11日凌晨,深圳市政府宣布增发50万张认购申请表,事态这才逐渐平息。

经过事后调查,抽签表在发售环节出现了大规模舞弊事件,涉及金融系统4180人,各发售点平均私分私购达44.6%,许多知情者甚至认为,真实的比例远高于此。

这起舞弊事件,大大打击了股民的信心,在之后的4天里,上证指数跌幅高达45%,几乎跌去一半。

不过,也正是这起股票舞弊事件,直接促成了证券管理机构的诞生。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当时的朱镕基副总理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

 

 

1994年,香港导演李国立请来潘虹、刘青云、王汝刚,拍出电影《股疯》,真实描述了那个疯狂的全民炒股时代。


电影中,排队的股民伸手抱住前面的人,前胸贴后背,无论男女;场内炒股的人,紧盯大盘走势,有人手持大哥大故意高声喧哗,引来他人艳羡。

炒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人期待手中股票暴涨,一夜暴富。

“恭喜发财”不再是庸俗的表述,当时的《人民日报》甚至发表题为《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

万物狂飙的年代,经济蒸蒸日上,亦催生改革。

《股疯》上映的那年,上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终于醒悟到要转变思想。

为了盘活手上的房产资源,吸引富裕的外来人口,上海推出了“蓝印户口”政策。

外地人只要有钱买房,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就能享受与上海市民同等待遇,且在一定年限内,可以申请常住户口。

这意味着买房的外地人,不仅有机会在上海安家落户,还能让子女在上海求学、工作,实现梦寐以求的“阶级跃升”。

这项政策实施了8年,总共发出了42000份“蓝印户口”,超过90%的购房者最后都顺利落户上海。

房地产的开发,后来成为遍布全社会最大的一次财富再分配浪潮众多人的命运也就此分野。

早先的股民,还不太看得上速度慢的像乌龟的房地产,他们渴望一夜暴富,渴望火箭般的速度。

有不少一夜暴富,赚到百万乃至千万的资产,转而开始炒期货。

商品期货刚刚出现时,赚钱容易到令人难以置信。

仅仅通过简单的“杠杆原理”,5%保证金就能获得至少20倍的收益,从资本市场“撬”来成百上千万的收益。

这也是资本市场的散户,第一次理解到“杠杆”的威力。 

当年的散户也很单纯,几乎都是抱着股票思维习惯性地做多,让那些庄家和“有能力”的大户有了可乘之机。

这也是资本市场的散户,第一次理解到“做空”的魔力。 

1995年“327国债”事件,给了散户们当头一棒,终于理解了资本市场的残酷。

 

 

在当年的人看来,房子的涨势像乌龟,而股票的涨势像兔子。

时间最终成了乌龟的朋友,房价长达二十多年的稳定上涨,最终跑赢了三心二意的兔子。

1998年,福利分房取消,商品房出现,让昔日习惯体制内生活的人们怅然若失。

对太多人来说,买套房并不容易。

合肥电池厂的张阿姨辛苦半生,家中存款不到10万。面对原单位拆建后,内部售价500元每平的商品房,依然踌躇。因为她每月的退休金还不到500元。

在工厂区奔跑长大的孩子们渐渐发现,熟悉的厂区早变成了高楼大厦,身边听到的都是无奈的叹息。

市区中的楼房越建越多,价格却一年一涨,一场热浪正席卷全国。

买房既是“刚需”,也是一种投资。

那时新闻中听到最多的便是“温州炒房团”,他们组团潜伏入二、三城市,每人出资百万,集资过亿后,便择机买下城市新房三分之一的存量。

他们控制了小城房价风向标,只要他们抬价,其他卖家也会跟风涨价。

无数购房者望房兴叹,只能幽怨地盯着那些入夜便深陷黑暗的楼群。

九十年代尾声,炒房成为更多投机者的选择,有人哭,有人笑。

飙升的房价,重新划分着财富阶层,人人自危,担心被时代抛下。

读书人哀叹,十年寒窗,依然买不起一套房子;开工厂的也发现,辛苦一年,比不上卖一套房子的收益。

拔地而起的楼宇见证了南方沿海城市的繁华,深圳、广州成为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们心中“圣地”,他们乘坐火车,甚至步行来到这里,期望在此改变命运的轨迹。

渴望美好生活,担心阶级滑落的焦虑,成为一代人内卷的根源。

1992年,4000万人“孔雀东南飞”,到九十年代末,数字变成了9000万。

体制内的人纷纷“下海”,他们不会想到,自己想逃离的围城,后来成了自己孩子挤破头想钻进来的香饽饽。

 “发财梦”让曾经拿着死工资的演员跃跃欲试,频频“走穴”。

当年,李连杰演《少林寺》,只拿几十元的基本工资,为了多赚钱,恳请导演让他兼职“躺尸”。

因为香港演员扮演“死尸”,每天能领50元的“红包”。

九十年代初,刚到香港的李连杰,电影公司就给他开出了百万片酬。

李连杰也不会想到,他当年既向往,又愤愤不平的“50元红包”,后来竟成为了股市段子——散户唯一赚钱的方法。

【炒股如何才能包赚不赔】首先你要加入各种投资者交流群,认真学习炒股知识,获取各种内幕,群友股票涨停要抢先祝贺,让他发庆祝红包;别人股票跌停要及时安慰,让他发转运红包。你只管闷声抢包,注意千万不要买股票

那时的春晚舞台,黄宏说得更直白:过去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有钱能使磨推鬼。

对于普通人来说,赚钱太不易,前路风雨难测。

1999年,沈阳的下岗工人还在小心翼翼测算每月生活费怎么控制在300元之内时,北京的富人来到燕莎友谊商城,甩手给服务员就是100元的小费,掀开这纸醉金迷世界的一角。

后知后觉的人们寻求任何致富的可能,哪怕只是一根稻草。

 

 

2007年,中国股市突破6000点,专家和媒体激动豪言,“肯定突破10000点”,股民为之振奋,在冰山下奋力开凿前进。 

8月27日,股灾3天前,早已投身股市的“杨百万”察觉不妙,及时清仓后,劝说亲朋好友赶紧撤,很多人不信,以为他在危言耸听。

随后,股市大盘从6124点一路跌到1668点,万众期待的中石油跌破20元,再也没回来。

成千上万的股民被封入冰雕,等待漫长的解冻。

股市大盘在2007年急速跌落后,曾在2015年再度风光无限,可惜功亏一篑,再度偃旗息鼓。

2015年6月15日到7月2日,沪深两市市值蒸发16.43万亿,每天蒸发1.17万亿。

财富曲线,眷顾得只是极少数人,普通人的“发财梦”因为信息不对称,早成了海市蜃楼。

2000年之后,信息差造成的鸿沟,让个体财富的增速差距越来越大、

从九十年代的下海经商,到千禧年前后网络创业,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布局,财富的每一次突变,背后都是大时代的风浪。

雷军说了,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20年间,这些富人从中孕育出一大批“中产阶级”。

他们喝着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吃着神话牛排,格外注重生活品质和仪式感。

不过,他们的 “成分”十分复杂:

很多人是“小镇做题家”出身,靠读书改变命运、高薪积累财富,如蒲公英般落到大城市后,生根发芽。

 

有的是出国留学后,看到了海外的互联网机遇,回国创业,靠“降维打击”,实现了事业成功。 

 

有的是“富二代”“官二代”,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上后,无需经历这个世界的风浪,便能轻易获得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富裕生活。

 

有的是一夜暴富的“煤老板”,钱来的莫名其妙;还有的是在时代变革中,抓住隐藏的财富机遇,咸鱼翻生。 

 

还有无数从规则的缝隙中钻出来的“高启强”们,在规则外收割财富,又一步步洗白自己。

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财富差距,已成天堑。

最让普通人绝望的是,某个资质背景差不多的朋友,他们彼此间的财富差距,可能区别只在于对方在合适时机,买了几套房。

这成为很多人一辈子的焦虑来源。

不过,被人艳羡的“中产阶级”,即便住着豪宅,开着豪车,吃着考究的食材,他们内心也同样充满了焦虑。

他们的焦虑来自担心孩子在人生竞跑中掉队,自己日渐稀少的头发和逐渐增多的皱纹,以及资产增速,追不上物价飞涨,精致生活碎裂的不安。

他们更担心命运只要重新掷个骰子,一切就烟消云散。

 

也许,正是渴望、焦虑和恐惧,让一代代的人,前赴后继冲入股市。

——我的人生到底是向上跃迁,还是无情滑落。

 股市中情绪的大起大落,背后折射的正是阶级滑落的恐惧。

对股票的看法,中国民间往往存在着正反两个极端。

有人将股票当作发财的捷径,比如偷师巴菲特的“中国股神”林园,他在采访中,多次将炒股说成改变命运的豪赌,只要在上涨波段,抓住一只股票,梭哈一次,幸福一生。

与此相反,另一些人畏股票如蛇蝎,以为沾上了它就得倾家荡产,但那些真正倾家荡产的,往往是抱着发财的春梦。

对此,巴菲特最推崇的《聪明的投资者》是这样回答的: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使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聪明的投资者》,点击下图,可一件收藏

在眼下的这个股市的春天,作为一个自媒体从业者,我无需再用文字来点燃散户们通过股票发财致富的决心,毕竟遍地都是股神的日子也许又快来临了,他们雄心百千丈,他们眼光万里长,反倒是有必要给这些一心要靠炒股发财的人稍微泼一泼冷水。

千万不要像赌博那样来炒股,也就是千万不要加杠杆,要看清自己不是股神,只是个脑袋泛绿的散户,而无论在熊市还是牛市,多数散户都是很难赚到钱的。

毕竟,除了春梦外,还有更多的人生。
台湾省歌手张洪量写过一首歌叫《整个给你》,里面有几句这样的歌词:引人遐思是春梦,入梦情不自禁,我这个给你,我那个给你,我整个都给你,可是你的眼睛在告诉我,你对我有些犹豫。

这是一首写情欲的歌,我觉得也特别适合充斥着贪欲的股市,面对引人遐思的股市春梦,股民们情不自禁,拿这个炒股,拿那个炒股,甚至不惜卖楼卖房拿整个家产炒股,可是股票行业就像所有行业那样,真正赚大钱的人永远只是少数。

最后,祝大家春梦成真。

-END-

本文作者:哲空空,蓝钻读书主编,午夜遛狗的哲学家。

蓝钻故事
硬核阅读,引领我们上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