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创新器械“口子”放开
新型人工骨迎来黄金期
集采全国覆盖之下,骨缺损市场经历了“一键重启”。其中,人工骨迅速跃升为行业顶流,市场呈现爆发之势,尤其在前沿创新领域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老龄化背景下,骨缺损医疗需求庞大,市场增速快且潜力巨大。根据Uresearch数据,2022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337.26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347.59亿元。
相较而言,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存在较大局限,人工骨市场份额正迅速攀升。尤其在人工骨国家集采落地后,整体市场快速放量。同时,人工骨领域的少数标外创新产品,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历时十余年,精诚医学创造性地开发出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为骨缺损治疗带来全新体验。旗下博骼列®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于2018年获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属国际首创。目前已顺利完成产品的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效果,预计2025年初可获批,进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18年第7号)
此前,创新医疗器械在进院、支付等环节的破冰之路较为艰难,DRG/DIP改革、耗占比考核、医保政策等都关系到创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情况。但在现阶段,创新器械迎来了明确的政策东风。
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对因新药耗新技术使用不适合按DRG/DIP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探索除外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新药耗新技术在应用初期按项目付费或以权重(点数)加成等方式予以支持。
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山东、河北、浙江等诸多地区以除外支付、特例单议等举措,在DRG/DIP改革中为创新耗材、器械开辟“绿色通道”。
此外,人工骨医保支付范围也在持续扩大。
去年10月,人工骨新增纳入上海市医保支付范围。聚焦创新药械“入院难”问题,上海还明确提出,不得以医保总额预算、用药目录限制、药耗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械的配备使用。
02
国际首创含镁骨修复材料
精诚医学打响人工骨变革「第一枪」
在骨科领域,可降解镁材料的应用已成为业内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其具有可降解吸收、有助于骨组织愈合等优势。目前国内部分团队在骨钉、人工骨等领域的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含镁人工骨将率先迎来产业化新阶段。
据悉,博骼列®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由精诚医学首席科学家秦岭教授、联合创始人之一 赖毓霄博士为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和精诚医学技术团队共同开发。
博骼列®采用国际首创超低温3D打印成型技术,通过3D打印等技术制备的含镁骨修复材料具有独特的宏观孔-微观孔立体三维空间结构,能够提高骨细胞的粘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相较于传统人工骨,博骼列®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可剪切性,产品临床实用性强,已获得了一众临床专家的肯定。
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人体内的多种生化反应。含镁材料在降解过程中释放的镁离子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不会引发排异反应。含镁材料的降解速率可以通过材料配比和工艺调控,匹配新骨生成的速度,避免了传统材料降解过快或过慢的问题。
此外,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的力学强度与人体骨组织相近,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满足骨缺损修复的需求。镁离子在促进骨膜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成骨细胞进行成骨分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新骨的生成和缺损部位的愈合。
在临床应用端,博骼列®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对于抑制肿瘤细胞复发、骨修复、抗菌等方面都能发挥突出功效。
变革与创新是医学进步不变的动力。未来,精诚医学将以突破性前沿创新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引领新型骨修复材料市场革新。在创新医疗器械政策东风下,含镁骨修复材料的商业化进程也将加速推进,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器械新市场正式拉开帷幕。
精诚医学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2013年孵化成立,核心技术团队主要来自深圳先进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公司立足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科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集研发、临床和注册上市销售全流程转化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建成GMP生产中心和综合实验测试中心,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十余项。曾获得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行业一等奖、2020年度深圳市技术发明奖等。
2024年12月4日-8日,精诚医学将携博骼列®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亮相2024COA展会,与业界同仁共赴一场医疗器械前沿创新盛宴,谱写人工骨市场的新篇章。
会议地点: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精诚医学展位号:A5馆 G22
如您有合作意向请扫码留资~
[2] Yuxiao Lai*, Ye Li, Huijuan Cao, Jing Long, Xinluan Wang*, Long Li, Cairong Li, Qingyun Jia, Bin Teng, Tingting Tang, Jiang Peng, David Eglin, Mauro Alini, Dirk W. Grijpma, Geoff Richards, Ling Qin*. Osteogenic Magnesium Incorporated into PLGA/TCP Porous Scaffold by 3D Printing for Repairing Challenging Bone Defect. Biomaterials 2019, 197, 207-219.
[3] Jing Long, Wei Zhang, Yingqi Chen, Bin Teng, Ben Liu, Huilin Li, Zhenyu Yao, Dou Wang, Long Li, Xue-Feng Yu, Ling Qin, Yuxiao Lai*. Multifunctional magnesium incorporated scaffolds by 3D-Printing for comprehensive postsurgical management of osteosarcoma. Biomaterials 2021, 120950.
[4] Rui Ma*, Yuxiao Lai*, Long Li, Hong-lue Tan, Jia-li Wang, Ye Li, Ting-ting Tang*, Ling Qin* . Bacterial inhibition potential of 3D rapid-prototyped magnesium-based porous composite scaffolds–an in vitro efficacy study. Scientific Reports. 5(2015):13775.
[5] Yifeng Zhang, Jiankun Xu, Ye Chun Ruan, Mei Kuen Yu, Micheal O’Laughlin,Helen Wise, Di Chen, Li Tian, Dufang Shi, Jiali Wang, Sihui Chen, Jian Q Feng,Dick Ho Kiu Chow, Xinhui Xie, Lizhen Zheng, Le Huang, Shuo Huang, KwoksuiLeung, Na Lu, Lan Zhao, Huafang Li, Dewei Zhao, Xia Guo, Kaiming Chan, FrankWitte, Hsiao Chang Chan, Yufeng Zheng*, Ling Qin*.Implantderived magnesium induces local neuronal production of CGRP to improve bonefracture healing in rats. Nat. Med. 2016. 22: 1160-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