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补足教师专业“成长之钙”,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12月10日至13日,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各学科教研员深入阅海三小指导常规教学及教研工作。以雪为令共清欢,以教为媒共提升。
窗外雨雪霏霏,教室书声琅琅。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主阵地听课“诊脉”,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活动管理、学生学习状态等多方面出发,力求发现问题、精准指导。
万石千钧积累成,未应忽此一毫轻。听课后,教研员针对每一节课的目标达成、课堂实效、学科素养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点评,并提出可行性强的实践建议,帮助教师们延伸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
六位语文老师深耕文本沃土,精心挖掘内涵,结合学情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耕耘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知识之田。她们或讲述妙趣横生的故事引入新课,或借助抑扬顿挫的深情朗读渲染情感,或在热烈的小组讨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
评课环节,语文教研员仇千记老师从教学环节的精巧设计到师生互动的微妙把控,从语文素养的无声渗透到如何让课堂节奏张弛有度等方面侃侃而谈,尤其是用“喂零食”“小胖墩”等生动形象的比喻,把“简简单单上语文”这一理念剖析得深入人心,让精心凝炼教学过程、语文课堂“返璞归真”成为老师们今后教学实践的不懈追求。
勤思细备路漫漫,逐光笃行亦灿灿。听评课结束后,老师们意犹未尽,下午的教研沙龙开起来。执教老师再次明晰课堂教学目标,结合教研员的指导建议,深入交流如何改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自觉主动思考,扎扎实实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数学
数学组六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以匠心精神反复打磨教学细节,巧妙设计教学流程,积极探寻多元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扎实的教学技艺和多元互动的场景模拟,将原本晦涩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经验。
数学教研员胡明老师以高屋建瓴的专业视角,肯定了执教老师们的教学热情与敬业精神,同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类比迁移。胡明老师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深入剖析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
英语教研员李云老师认真听课后,对五位执教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给予高度肯定。李云老师提出,小学英语教学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着力提升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的英语核心素养。在设计课时,可以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巧妙处理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中学有所用。同时要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杨晶老师对两节道德与法治课认真评析,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个人素养。她提出,思政课一定要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来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杨晶老师建议,要不断钻研,优化师生互动,多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科学
科学教研员丁玉军老师在听完三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后,肯定了执教老师异彩纷呈的课堂表现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三节课设计了别出心裁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建立模型解决科学问题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丁玉军老师强调,科学课的教学要聚焦学生科学视野的拓宽、科学兴趣的激发,为学生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信息技术
信息组教师胡炜执教的《设置超链接和动作按钮》,以提升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新操作,润物无声地启蒙学生信息意识、拓展了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教研员张洋老师在教研时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完成度决定了课堂成效,要在准确分析教材内容的同时,适当加入个人理解,要在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中保持“新潮”且“接地气”的信息思维。
劳动
劳动教师满佳庆执教的《我做温馨提示牌》,从课程核心素养出发,聚焦提升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增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精神。
教研员王艳老师针对劳动课程的教学流程及时间比例等问题认真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并提出要持续深化劳动素养导向教学,切实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美术
美术教研员郭红霞老师在听了三节美术课后指出,执教教师们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以逻辑性强、观赏性高的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将艺术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广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还指出,美术课堂要用构图、色彩、形状、材料等为学生提供抒发和表达的载体。
教而研则深,视而导则明。此次视导活动全方位诊断学校教学工作,摸清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痛点与需求,用前沿理念、创新思想为教师专业成长“输血”,用“教”和“研”为教学质量提升“造血”。阅海三小将进一步营造良好教研生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凝心聚力,用教研“小切口”写好教育教学“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