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知识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健康   2024-09-18 13:31   北京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表现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或低能量外伤时发生的骨折类型。对于老年人来说,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知识非常重要。


常见的骨折部位有哪些


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的常见原因是跌倒。


发生髋部骨折后,患者可出现下肢屈髋屈膝畸形、外旋畸形、肢体短缩、疼痛、功能受限。千万不要以为能走路就是没有发生骨折。实际上,部分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患者在伤后仍可以走路或骑自行车,但此时继续活动可能造成骨折移位,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由于椎体骨质疏松,在跌倒、打喷嚏、搬重物等轻微外力的作用下,都可能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此外,坠落伤、严重的摔伤等,也会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后,患者可出现腰背部疼痛,卧床时疼痛会消失或明显缓解;在翻身、坐起、改变体位或行走时,可出现疼痛或疼痛加剧、肌肉抽搐;患者还可能出现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驼背、变矮等;骨折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下肢肌力减弱、感觉减退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桡骨远端骨折 人在跌倒时如果用手撑地或手背先着地,此时胳膊局部承受外力,可造成桡骨远端(手腕附近)骨折。骨折后可出现腕关节疼痛、局部肿胀、畸形、手腕功能受限。另外,局部遭受外力也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跌倒、撞击、交通意外等暴力因素都可造成肱骨近端(靠近肩膀的上臂)骨折。例如,跌倒时手掌或肘部先着地,可造成肱骨外科颈骨折;直接暴力打击肩部外侧或跌倒时肩部着地,会造成大结节骨裂与外科颈骨折。发生肱骨近端骨折后,患者可出现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养成好习惯有助强健骨骼


骨质的流失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合理饮食 老年朋友应保证每天的食物包含鱼、肉、蛋、奶和足量的蔬菜、水果。烹饪时注意低油、低盐。


适量、规律运动 无论是步行、快走、慢跑,还是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均可帮助老年人提高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长期坚持,从而降低跌倒的发生风险。


晒太阳 充足的日照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钙的吸收。在生活中,大家不妨多参加户外活动,沐浴阳光。



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钙400毫克,尚需补充钙500~600毫克;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每日摄入量为600国际单位。补钙时要定期监测血钙或尿钙。高尿酸患者要多饮水和多运动,防止肾结石的发生。


戒烟限酒 吸烟可使肠钙吸收减少,长期饮酒可降低骨形成率。除了戒烟限酒,老年朋友还要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以免加速骨骼中的钙质流失。


劳逸结合,情绪稳定 老年人要注意劳逸结合,勿操劳或劳作过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应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调节情绪,如积极解决问题、向他人倾诉、外出游玩等。


定期检测骨密度 老年人在体检时,可主动增加骨密度检测,以便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骨量正常的老年人,可通过正常饮食或在医生指导下额外补充钙剂;骨量低下的老年人,需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如果已发生骨折或骨折风险较高,建议前往医院请医生制订专业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方案。


预防跌倒,避免发生骨折 预防跌倒是避免骨质疏松性骨折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周围环境及居家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会显著增加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家庭环境的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地板、地面、照明光线、进入卫生间的通道以及浴室的地面。地板要平整防滑,不能凹凸不平;日常活动的通道要宽敞,不能有障碍物;室内光线要明亮马桶高度要适合,旁边需安装扶手浴室的地面要防滑,最好在浴室中放一把椅子,穿脱衣服时坐在椅子上进行。


夜间是老年人跌倒的高发时段。老年人在晚上睡觉前应减少饮水,以免夜间频繁上厕所。上厕所时一定要开灯,不能摸黑行走。在起床、洗澡或改变体位时,应站稳后才移步。关节功能不好、下肢肌力差的老年人,行走活动时要携带手杖。平时宜穿着防滑的鞋子。外出或户外活动时,服装鞋帽要合适,天气不好时尽量减少外出。


此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按医嘱用药,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因疾病导致头晕等不适,增加跌倒风险。



来源:老年健康报

编辑:刘嵌玥
审核:潘华虹 毕天琦

健康北京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健康报社共同运维的官方公众平台。关注健康北京,了解新鲜的医疗卫生政策、权威健康指导和就诊攻略。如果您有医疗健康、公共卫生方面的疑问,欢迎留言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