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提起SHAREit被印度政府封禁的事,Elsa还是会想起被“打脸”的那天。
2020年6月29日,印度政府发布公告,永久封禁 59 款来自中国的手机应用,茄子科技旗下的SHAREit与TikTok、百度、微信均位列其中。
此时的SHAREit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8亿的用户,仅在印度就有超4亿用户,作为一款在全球极受欢迎的一站式数字娱乐内容与跨平台高速资源分享平台,SHAREit在印度部分区域的数据几乎赶超YouTube,是当地当之无愧的国民应用。
这一次封禁,让茄子科技一下子失去约四分之一的用户与重点业务市场 ,也让Elsa在内的部分员工惶然不安。
某个工作日,Elsa在自动售货机上看到了外包装写着“明天会更好”的饮料,于是买下来放在了坐自己后排的CEO Michael的桌上。尽管在全球获得巨大成功,茄子科技依然像个创业公司,平时Michael与Elsa等员工之间没有多少层级距离,管理层均不设置独立的办公室。
“我当时想,老板最近心情应该比较低落,压力肯定很大,看到这瓶饮料上写的字,估计能感受到来自一位不知名人士的鼓励。”
不过事情偏就没有按照Elsa的剧本走。
没过半晌,Michael回来了。他拿起桌上的饮料,“吨吨吨吨”就直接往嘴里灌,随后把瓶子“哐当”一声扔进了垃圾桶。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豪迈的‘吨吨吨吨’的声音,喝水的速度多么快,垃圾桶的声音多么响,他应该根本没在意瓶身上写了啥。”
“原来如此,是我矫情了。”
尽管外界议论纷纷,但茄子科技内部其实颇为平静。互联网行业的危机总是与成功相伴而生。茄子科技的这次“至暗时刻”并没有外人以为的戏剧化故事和夸张的情绪,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平淡而已。
在确认封禁无法改变后,茄子科技很快做出调整,将优化后的产品策略平行运用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并加大了全球商业化布局。
这一年,茄子科技收入翻了两番,三个月追平了被封之前的收入。
21/22财年,茄子科技广告平台营收更是实现了3倍增长。
当寒冬来临,互联网公司纷纷调整求存,茄子科技穿越周期的故事,或许可供全球化路上的所有创业者共勉。
一
回归:满足用户最本质的需求
2021年5月,SHAREit 6.0在Google Play上线。
新版首页从双列feed流重新变回了一直以来的通屏模式,凸显传输这一核心功能,再辅之以文件管理、手机加速等必备工具,看起来更加轻盈、简洁。此外,新版针对印尼、菲律宾、埃及、孟加拉、南非等区域做了很多本地化改动,天气预报、星座等冗余小功能,也在这次完成了“断舍离”。
Fang是资深UI设计师,2015年11月加入SHAREit以来,一直负责SHAREit首页的UI设计工作。为了这次改版,Fang数不清与研发、产品同事进行了多少次脑暴加班。
在茄子科技内部,SHAREit 6.0版本,被视为回归产品初心的一版。
SHAREit 6.0时代
经历了5年的探索,茄子科技在数字内容服务与文件传输、用户体验与商业化之间终于达成了平衡。
SHAREit的核心功能是近场传输。两个人,面对面,不需要网络,不耗费流量,只要打开App,建立热点,就能实现200倍蓝牙速度、最快42M/s的安全无损文件传输。同时,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SHAREit也提供短视频、游戏等数字娱乐内容,通过内容获取、消费、分享,构建生态闭环。
在全球大部分区域,由于基础设施落后,4G/5G并不普及,2G/3G是最常用的网络,网速慢、网费高、Wi-Fi覆盖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致使有相当大一部分全球人口,因为地理、语言、阶级等因素,无法充分享受数字内容服务。
SHAREit近场传输技术,为这些被数字时代忽略的网民搭建了与移动网络、Wi-Fi平行的第三张网络,成为这部分人获取数字内容服务最简单、最便宜的方式,因此诞生之初就获得了成功。
截止2022年,以SHAREit为代表的茄子科技矩阵产品已经拥有超24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45种语言,位居Google Play十年全球下载热门App第9位。
然而行业与用户的需求瞬息万变:AI技术兴起,短视频、社交、游戏等数字娱乐内容迎来全面繁荣……
为此,SHAREit曾经做过无数次成功或者失败的尝试,甚至完成了一次转型。
近年来,新冠疫情肆虐,Web 3.0来势汹汹。选择回归初心,是茄子科技应对时局之举。
但其内在逻辑,其实与此前无数次尝试的逻辑一样:通过抓住用户最本质的需求而赢得市场。
这种逻辑可以说是茄子科技内在气质的一部分,从诞生之初,延续至今。
二
起点:迭代,然后All-in 全球
让我们一切从头说起。
SHAREit最早叫茄子快传,是为人们互传文件而诞生的传输App。它的初始团队,是一群资深码农,包括创始人Michael。
Bruce是其中之一。他曾在三星工作,是国内最早接触安卓系统的那批程序员。
“研发要有产品思维。”
Bruce记得,这是团队当时反复强调的一个指导方针。作为一支由资深码农构成的队伍,茄子科技坚持一种朴素、古典的产品观,那就是观察、了解用户需求迁移的状态,让产品顺着用户的需求去研发、迭代。这种产品观,贯穿了其整个发展历程。
SHAREit起初依靠网络实现传输。
直到有次野外团建,大家在山上合完影,发照片时发现因为网络太差,根本发不出去。“我们就思考,如果有一种不依赖网络的传输就好了。”
产品该迭代了。
之后,无需网络、无需流量的近场传输技术登场,成了SHAREit的核心功能。
Pistil是见证SHAREit从无到有的UI设计师。她记得那时App界面还不是蓝色,而是青春洋溢的绿色和橙色。首页是醒目的“发送”和“接收”两个大Button,再有一些群发、PC互传、投屏等辅助功能,十分简洁。为了让小白用户都能明白,甚至还找保洁阿姨试用产品。
2015年3月,茄子科技正式成立,全公司上下只有30多人。海淀上地的某个小办公空间,成了Bruce、Pistil等人创业梦想的起点。
“当时天天加班,不是内卷,而是大家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记得为了SHAREit传送门改版,将1对1传输模式迭代为1对多模式,Pistil与产品、研发同事经常在一起开会脑暴,在一个月内前前后后提交了十几版方案,细节的改动更是不计其数。
在Bruce、Pistll的设想里,接下来的发展该是公司在国内大展宏图,打造传奇。
但故事在这里再次发生了转折——
2015年下半年,茄子科技决定,All-in全球。
回顾当时,2015年3月,公司刚成立没多久,Michael第一次踏足印度,发现SHAREit在这里很受欢迎。这似乎可以解读为他决心All-in全球的开始。但其实在当时,对Bruce、Pistil等人来说,公司还没有展现出这一迹象。
作为研发负责人,Bruce记得清楚,当时公司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继续将SHAREit做大,一个是发展互动游戏内容。
Pistil作为UI设计师,才参加了公司在重庆高校开展的地推与调研,第一次直面用户:基于一直以来的产品观,茄子科技十分喜欢组织各岗位员工参与用户调研。
说回All-in全球。
SHAREit海外版是2013年初上传Google Play的,一年后,用户突破2000万。茄子科技当时对海外关注不多,这个数字震惊了整个团队。
现在回头看,All-in全球似乎是自然而然:国内网络基建不断完善,发展空间日渐逼仄;产品在海外大受欢迎,新兴国家通讯设施落后,网络传输不便,市场大有可为……
但对当时的茄子科技而言,事情没那么理所当然。毕竟,SHAREit发展多年,在国内已经积累了庞大用户,海外虽增速惊人,但总量依然无法和国内相比。
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更多是出于高层的先见之明。若非如此,茄子科技全球化的步伐,应该会滞后很长一段时间。
2015年9月,SHAREit 3.0正式上线。Bruce为此和同事花了两个月时间。
SHAREit 3.0时代
这是专门为全球用户设计的版本,为不同国家的语言都做了系统适配,去掉了用户积分、勋章系统、热传榜和共享中心等渗透率不高的功能。
不仅如此,因为Google Play上的用户反馈,Bruce和同事们从海外搜罗来五花八门的手机机型,测试了适配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将3.0的设备兼容性做到了极致。
一切就绪。接下来,就是本地化了。
这里交代一个背景。
2015这一年,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工具App才在海外崭露头角,出海圈刚刚起步。
本地化还没有成为圈子共识,大家普遍相信孙正义的时光机理论。
抱着这样的想法,许多中国互联网人梦想在海外大展拳脚,然后纷纷在东南亚、印度、中东、拉美等市场碰壁、折戟。渐渐地,本地化,成了出海圈人人必谈的话题。
茄子科技从一开始就不信奉时光机理论。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大家抱着最朴素的产品观,认为只有明白用户需要什么,重视用户反馈,保持快速迭代,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那么,如何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在当时,海外用户还太过神秘,要探知他们的需求,没有太多经验方法可循。比起后来庞大的用户调研、运营和本地化团队以及遍布全球的本地员工,那时的茄子科技主要靠两个办法:一个是建立用户社群,运营Google Play的用户评论,线上与他们交流;一个是到用户中去,线下面对面沟通,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
印度线下用户调研
在深耕印度的那几年,茄子科技组织过多次线下调研,从高层到研发、设计、市场等岗位的普通员工,都曾踏足过印度的土地,比如Bruce。
“那个时候在印度,只要你说是SHAREit的员工,他们就会很高兴地和你合影。”
曾有印度手机卖家这么问Bruce:“用户会用SHAREit一键换机,当传完的App要安装时,会弹出索要权限的弹窗,他要一次次地跳出SHAREit去设置权限,十分麻烦,能不能跳过这个步骤。”
当然没有问题。之后的更新,SHAREit为一键换机的用户提供了设置应用权限的入口。
2015年下半年,茄子科技All-in全球。同年,SHAREit全球用户超3亿。2016年,SHAREit用户突破8.7亿,稳居新兴市场多个国家的Google Play工具榜第一位。
这里面,没有一个用户是花钱买量而来的。
孟加拉国用户拍摄的SHAREit主题的短片
三
本地化:一个系统性工程
本地化,似乎人人可谈,但实践起来,却十足艰难。它不只是雇一些本地员工做执行,而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贯彻到一家公司的各个岗位。
以下是SHAREit运营Elsa的故事。
2016年9月26日,这是Elsa正式入职茄子科技的时间,那时公司已经搬到了后厂村。
Elsa记得,虽然在全球已经有8个多亿的用户,但公司的微信群总凑不够100个人,群里除夕夜发的红包,等到大年初一抢都还来得及。
她是SHAREit运营的0号员工,一开始负责新闻、图片、段子等内容的推送。在此之前,Elsa没有接触过海外市场,为了让内容被海外用户喜欢,她每天追踪Google Trends,或者上Twitter看热搜,上YouTube找灵感。“你只能用这些数据去判断,但你可能无法知道当下印度的热词是什么,可能印度人压根不在Google、Twitter上看热搜与趋势。”
这亦是无奈之举,毕竟本地化团队搭建需要时间,对海外用户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
加入公司头一年,Elsa的工作并不太忙,她每天准点上班,准点下班。多亏这段时光,Elsa这一年顺利找着了对象。“如果再晚一年,就不好说了。”
此言非虚。
经过一年多的全球化探索,茄子科技的业务与团队开始充盈起来。2017年的11月,SHAREit全面开启向内容平台转型。
这时候的Elsa已经不需要一条一条地编辑内容了,只需要找合适的内容源即可。但她的工作并没有变轻松,而是正相反:她开始负责SHAREit的Push推送,同时要与其他部门配合,搭建系统,让内容能够通过算法实现个性化下发。
印度电影《Daddy》的预告海报——这是Elsa在SHAREit推送的第一条Push,时间是2017年9月8日,由于是测试内容,总曝光只有7926个。
2017年,SHAREit全球用户已经超12亿,但一切都发展得太快,公司才刚刚起步。
因为初建的内容下发系统尚不稳定,有时难免出现将推送印度的内容推送至全球之类的情况。为此,Elsa养成了记录每一条Push推送及其数据的习惯,并保留至今,这些推送,被她和同事整理在一份叫做《Push上下五千年大事记》的表格里。
回顾自己推送过的内容,Elsa觉得,那时海外用户的想法对她而言,像天书一样难以捉摸:“你以为会火的内容,用户根本不买账,维密秀、奥运会、世界杯这些全球热门话题,到了印度,全都反响平平。”
为了提高数据表现,Elsa和运营同事走过“弯路”。
比如因一次偶然的推送,她们发现印度人似乎对蛇很感兴趣,只要是蛇相关的内容,热度都很高,这让苦于摸索用户喜好的大家如获至宝。于是曾有一段时间,印度地区的用户通过SHAREit能看到不少蛇相关的内容。对此,Elsa和同事们也犹豫过,这是否与产品定位的优质内容不符,直至看到了一些用户提出负面的反馈,Elsa和同事们才决定优化掉这部分内容。
“现在想想,我们那时候太局限于某几个正面指标了,忽略了负面指标。”Elsa回忆,那时SHAREit后台的内容推送数据指标只有三个,曝光、点击和点击率,不像现在,已经整整一排,对用户需求的认知维度,越来越全面。
SHAREit南印地区本地化广告“发现印度,发现世界”
尽管早期踩了不少坑,但一切终究慢慢进入了轨道。随着SHAREit本地化团队不断扩大,Elsa很快有了帮手,有专门的海外本地“同学”提供内容推送的素材,她只需要做审核与指导即可。Elsa还忙里偷闲,结了个婚。
“那时候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很兴奋,因为每天都会接触许多有趣的东西,而我个人的生活,也好像和公司同频,慢慢进入轨道,一切向好。”
据了解,茄子科技的本地化过程走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让海外本地员工成为手与脚,只做执行;第二阶段,变成了眼睛和耳朵,开始反向输入;第三个阶段,变成大脑,真正去做决策。
现在,茄子科技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000多人的团队,为用户与合作伙伴提供本地化支持,从基层、中层到高层的合伙人,都有大量本地员工的身影,他们成为头脑、眼睛、耳朵与手脚,帮助公司制定、执行各项决策。凭借强有力的本地化支持,茄子科技不断摸索、发现不同区域用户的差异需求,进而满足他们。
四
转型:摸着石头过河
2017年11月,SHAREit上线4.0版本。
Fang依然主导这次UI设计,她将SHAREit的icon蓝色调深,拿掉了最外围的一层线圈,并将连接三个小圆圈的线做了切割,以提升画面的速度感。“这样整体形象会更为简洁突出,有利于用户加深对品牌的视觉记忆。”
SHAREit 旧 Logo(左)|SHAREit 新 Logo(右)
相较于此前的版本,用户还能看出一个变化的趋势,那就是传输和发送的功能位置逐渐往上缩小,视觉上的权重减弱,这是SHAREit功能不断丰富导致的。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首页的功能配置,Fang将传输与接收的Button设计成圆形蓝色样式,并将底部做成白色效果,以使功能更为聚焦,不被过多其他颜色干扰。
在Fang的印象里,这个方案最开始在团队内部并不是评价最好的,不少人偏向于类似支付宝的页面形态,将重要的功能大面积做重。然而Fang却有着自己的专业判断,“海外用户的思维与国内用户不同,他们想法非常简单直接,看到什么就会理解成什么,不要过多地通过视觉去干扰他们,而是要把自由交给用户。”测试数据验证了Fang的判断,最终这版方案被保留了下来,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Icon和界面的变化昭示着SHAREit的转变。2017年,是茄子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公司发布了“让数字内容被平等获取”的愿景,并宣布转型为数字娱乐内容服务与分发平台。
随着新兴市场网络与经济的发展,单纯的工具类产品已经很难像以往一样称霸市场,社交、数字娱乐内容成为新宠。当其时,茄子科技发现,新兴市场并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内容供给用户。那么作为最便捷、低成本的内容获取方式,SHAREit向内容服务与分发平台转型,也就顺理成章了。
Elsa回忆,当时运营将本地化工作做到了极致,对印度的区域与人群做了更精细的划分,甚至连德里都作为一线城市被单独拎出来有针对性地运营。
转型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岗位职责的变动。2019年,Pistil负责的业务线从SHAREit变成了独立的短视频产品。
这与SHAREit这种工具型产品的UI设计完全不同。“内容型产品的UI设计的重点,在于需要思考封面应该如何呈现,有哪些元素可以辅助点击,如何让首页内容的曝光的效率更高,点击率更多,简而言之,如何刺激用户的关注与点击。”
另一边,也是2019年,“五一”小长假刚过,Tanner加入茄子科技。
Tanner的工作地点在印度,这是他曾经创业过的地方。办完入职手续之后,Tanner随即飞往班加罗尔,负责管理短视频内容的本地运营,这是SHAREit当时发力的主要业务点。
Tanner的故事,比Pistil、Elsa等人更为曲折一些。
Tanner拍摄的印度街头
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发。公司派驻印度的中国员工有十来号人,Tanner是当时唯一有工作签的。为了防止疫情封锁,刚在国内过完春节,Tanner就立即收拾行囊去机场,直接飞回了印度。在他到达印度的第二天,国际航班熔断。Tanner不得不一个人在异国,扛起海外运营的KPI。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班加罗尔每天新增几千个确诊病例。从到印度的那天起,Tanner就开启了漫长的居家办公,所幸物资虽然短缺,但依然能够买到,公司也给印度员工派发了大量食物和医疗物资包。
危机也意味着机遇。当时Tanner和团队伙伴一致认为,疫情居家,线下娱乐受限,是对短视频行业的一个利好。为了抓住这个机会,Tanner加大了对内容的投入和本地化运营的精细程度。由于当时印度民众普遍十分关心疫情,Tanner与各地的地方新闻机构合作,由后者为产品提供疫情相关的独家内容,并智能推送给相应地区的用户。
努力没有白费,在被限制在家的几个月,Tanner和同事们的努力在产品的数据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印度政府封禁事件出现。一夜之间,公司在印度的努力都化为乌有,这里面也包括Tanner的。“当时感觉好像公司的一半东西都丢了。”
在疫情肆虐的印度奋战了大半年,Tanner不得不再次选择离开。此前他已经错过一次6月份的中国撤侨飞机。他很幸运,后来顺利买到机票,转机德国,回到了国内。
对于被迫付诸东流的印度事业,Tanner已经没有太多失落的情绪,在他看来,意外和危机,是创业常态,如果这个市场做不了,去开拓下一个就是了。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五
未来:共同穿越周期
2022年,已经转战印尼多时的Tanner,接到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他要配合战略团队在印尼开展规模庞大的线下用户调研。调研主要有三次,两次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及其周边,一次在日惹。
调研对象都经过精心设置,根据年龄、职业等分成不同的Catagory,囊括了家庭主妇、学生、工人、白领等各个群体。Michael亲自到了现场。Tanner也参与了用户线下访谈。
在Tanner的印象里,这是公司第一次在印尼有如此大规模的线下调研。“每年用研团队都会发布报告,统计产品与用户的数据表现,但数据是冰冷的,而当你真正1对1面对用户时,那种感受就完全不一样,非常具体,更为深刻。”
图拍摄于印尼线下用户调研期间
2021年以后,茄子科技开启一个新的阶段。在内容转型几年之后,逐渐摸索到了数字内容服务与工具服务的平衡。
这一年,Pistil回归SHAREit矩阵产品,参与SHAREit Lite的UI设计。这是一个更为轻量级的SHAREit,为低端设备用户提供服务,只保留SHAREit核心功能,追求小包体运行流畅,以挖掘更多市场可能性。同年3月,SHAREit Lite正式上线。2022年,Pistil再次转换赛道,带领自己的团队,负责公司某个创新产品的UI设计工作。
做了多年Push的Elsa,也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工作。2021年11月,SHAREit用户激励系统上线,Elsa参与运营这个全新的项目。2022年,又从0做起,接手SHAREit产品资源位的运营统筹工作。
2022年,Bruce全面接手SHAREit矩阵产品,主导着SHAREit迭代的方向,目前正指导产品新版本更新。
还有Fang,作为资深UI设计师,她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主导、负责SHAREit主产品的UI设计,并作为管理者,培养UI设计人才。
“回归初心”,是这两年SHAREit内部被反复提起的一句话。自诞生之日起,SHAREit靠着“跟随用户的需求迭代”的朴素产品观念,穿越了互联网行业的周期。而Elsa、Pistil等人,也在这个过程中神奇地与公司同频共进,成功穿越了属于人的周期。
“加入公司第一年,我找到了对象;第二年,结了婚;第三年,有了孩子;第四年,有了房;第五年,有了车。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节点,全是在SHAREit度过的。”Elsa在公司工作7年,从没有太多经验,变成独当一面的运营老将,从单身贵族,变成扛起家庭责任的母亲。
“在公司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觉是很扁平很包容,我中间经历过不少或成功或失败的项目,但公司从不会因为项目失败而放弃谁。”Pistil现在拥有两个孩子,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尽管是UI设计,但需要深度参与产品、研发的工作,与之紧密配合,这大大拓宽了她的视野,“这是公司与众不同的地方,它的业务架构模式,能够让我有更全面的发展。”
“每一次产品改版,能够得到周围同事的认可,尤其是得到用户的认可,这对一个UI设计师来说,是最骄傲的事。而作为一个管理者,能够将新人培养成独当一面的人才,对我来说也十分有成就感。”在Fang看来,个人的成长目标是和公司的发展目标紧密相关的。
Bruce在北京20多年,早已摆脱了广为流传的所谓程序员“35岁魔咒”。“不光是我,这里有不少‘大龄’程序员,在团队里,他们与年轻的程序员没有什么不同。”在他看来,只要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经验优势,不断保持自我更新,穿越码农的职业生涯周期,并不难。至少,在茄子科技是这样。
从2015年到现在,茄子科技依然保持创业公司那样的扁平结构,不断贴近用户,不断探索尝试,一次次跨过市场周期,而如Bruce、Fang、Pistil、Elsa、Tanner等近千名的茄子科技员工,也同这家公司紧密相连,同频奋战,在这种“创业”中,一次次跨过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