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结亲如结义。”
亲家之间,本无血缘关系,因为儿女缔结婚姻,才成了亲戚。
逢年过节要走动,大事难事要帮衬,无论距离远近,都免不了打交道。
亲家处得好,儿女享福;亲家处不好,儿女为难。
亲家之间往来,说话要有分寸,行事要有尺度。
记住9个字:一不动、二不共、三不比,亲家就能亲如一家!
01 一不动
·不动怒
谚语云:“庄稼是别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
父母偏爱维护孩子是本能,谁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
从谈婚论嫁开始,就想着为孩子多争取些。
于是许多准亲家一谈起彩礼嫁妆,便容易产生不快,甚至引起摩擦。
但双方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有话好好说,有难处慢慢讲。
而不是一有分歧,就心存不满,生气动怒,闹得沸沸扬扬。
哪怕事后双方握手言和,依然会留下难以弥合的裂痕。
婚后小夫妻少不了有些矛盾,亲家也会有不周全的地方。
这时候切忌情绪激动,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口不择言指责对方。
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矛盾加剧,引来亲家怨恨,甚至反目成仇。
家以和为贵,亲家更要如此。不动怒,懂让步,方能给儿女的婚姻锦上添花。
02 二不共
·不共财
俗话说:“亲家交礼不交财。”
意思是:亲家之间,礼节要周到,钱财要厘清。
越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关系,越得在钱财上处处分明。
毕竟,在利益面前,即使是儿女亲家也经不起考验。
共同投资理财,合作做生意,彼此借钱欠债,这些统统都要避免。
有钱一起赚,有难处帮一帮,初心是好的,然而事态往往不尽如人意。
遇上分财不均、血本无归、欠钱不还,势必闹得不可开交。
不到万不得已,亲家之间不要有金钱往来,这样儿女夹在中间,也不会受到牵连。
·不共住
农村有句话说:“一屋不容三姓人。”
原是指婆媳两人,千万不要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要知道,生活习惯不同,价值理念不一,性格脾气不合。
过起日子来,难免就会一地鸡毛,难得安宁,甚至形成积怨。
亲家若是住在一起,不管产生任何矛盾,为难的都是自家儿女。
一时半会儿还能心平气和,互相谦让,但是时间久了,矛盾只会越来越深。
03 三不比
·不比家境
《警世通言》中说:“姻亲一节,须要门当户对。”
通婚结亲,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
两家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不分上下,相互匹配。
但如今婚姻自由,小两口感情融洽,远胜于家庭背景的考量。
一旦步入婚姻,结为亲家,哪怕贫富不对等,也没有高低之分。
自家殷实,不可冷言冷语;自家困窘,不可酸言酸语。
如若不然,亲家之间表面上再亲密,私底下也会渐行渐远。
只要品行出众,人就无贵无贱,彼此尊重,相互体谅,才是真正的教养。
·不比付出
古诗云:“可怜天下父母心,殚心竭力终为子。”
虽说儿女已经成家立业,但有些事情上仍需要父母帮扶。
双方父母为了儿女,往往都会尽心尽力,能帮就帮。
困于现实,总会有一方付出更多,另一方力所不及。
但是亲家之间,切不可斤斤计较,贬低对方,伤了和气。
要知道,多多少少都是心意,儿女心中也有一杆秤,自会领情感恩。
身为父母,尽到自己所能,给到亲家体面,就是赠予儿女最好的礼物。
·不比孝心
《增广贤文》有言:“百行孝当先。”
孝顺双方父母,是儿女成家以后的本分和美德。
孩子们尽孝心的方式各有不同,都是他们的心意。
切莫揪着物品的价格、红包的金额不放,攀比亲家收了什么东西。
比赢了,得意,比输了,怨愤。儿女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真正的孝顺,看的是心意。只要儿女知恩,就是父母最好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