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壁垒”到“开放共享”——车圈掀起抱团潮

汽车   2024-11-06 19:00   北京  
【前言】

车圈“一人一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2024年,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间“新老搭配”,传统车企跨越国度进行“中外联姻”,百年恩怨的“豪门牵手”,貌似不相关企业间的“跨界结盟”。刚刚过去的10月,车圈呈现了集体“抱团”态势。此篇,58汽车研究院整理了10月车圈企业之间部分重要的合资合作事件,并分析其背后逻辑。         

 



回顾刚结束的十月车市,可谓精彩纷呈。国庆假期车市异常火爆,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发酵,经销商预警指数创年内新低,欧盟征收反补贴关税生效。随便拎出一个都能跟大家聊上一会儿。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行业的一种趋势,即:在市场表面繁荣下,在行业内卷背景下,抱团取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10月,一个又一个合作项目先后落地,曾经的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看似不相关的企业携手相拥。 

1. 夜观天象,10月宜结盟
1. 芯联集成获广汽埃安全系车型定点
10月10日,国产车规芯片厂商芯联集成与广汽埃安签订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根据协议,芯联集成将为广汽埃安旗下全系新车型提供高性能的碳化硅(SiC)MOSFET与硅基IGBT芯片和模块,应用于广汽埃安未来几车年内生产的上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以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能源转换和控制,从而提升车辆的性能和驾驶体验。
         

 

    
2. 禾赛成为零跑下一代车型平台独家定点
10月14日,禾赛科技与零跑汽车签署协议,成为零跑汽车下一代车型平台激光雷达的独家合作伙伴,本次合作将涉及该新平台的多款车型,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5年进行量产。
早在3年前,零跑汽车就与禾赛建立了合作关系。零跑汽车的主销车型——C系列智驾版全量搭载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加深。
         

 

3. Momenta与广汽埃安签署战略协议
10月15日,广汽埃安与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共同推进高级别智驾方案,推动城市NDA等高阶智驾技术的量产和普及。Momenta智驾大模型的端到端深度学习算法能力,能让用户在极端复杂的驾驶条件下体验更高级别的便利和安全。
         

 

4. 宁德时代子公司与印尼电池公司成立电池合资企业
10月17日,宁德时代子公司与印尼电池公司Indonesia Battery Corporation(IBC)联合成立合资公司,计划投资12亿美元在印尼设立电芯制造工厂,预计2027年开始投产,规划电池年产能为15GWh。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此次合作是在全球电池供应链中扩张的重要一步,更是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措施。
         

 

5. 奇瑞汽车与韩国车企KG Mobility达成战略合作
10月21日,奇瑞汽车与韩国汽车制造商KG Mobility(原双龙汽车)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平台许可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签署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平台技术许可协议,未来将在车辆制造、设计开发及销售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同时,协议包括共享T2X平台的知识产权,这是奇瑞汽车用于制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对于KG Mobility而言,与奇瑞的合作是其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而对于奇瑞而言,则有助于其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化,提升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6. 索尼和本田共同研发纯电动车,并引入AI智驾功能
10月21日,索尼和本田将在共同开发的纯电动车中引入AI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这是日本车企首次公开计划引入该功能。
双方的合资公司“索尼本田移动出行(Sony Honda Mobility)”将于2026年在美国和日本推出高端纯电动轿车 Afeela,并实现 AI 智驾搭载。AI 控制功能将分阶段引入,性能将随AI的学习不断提高,并实现每年一到两次的升级,最初将搭载高速公路等特定条件下无需驾驶操作的 L3 等级上。
         

 

7. 比亚迪与OPPO达成战略合作
10月23日,比亚迪与OPPO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手机与汽车互融”的新领域。
此次合作方向包括AI融合座舱、健康座舱、数字车钥匙、车管家、多媒体服务共享和算力共享等创新技术。此外,据官方介绍,OPPO Find X8系列手机将首发支持腾Z9GT的手车互联体验。
此次合作为汽车与手机领域的技术融合开创了合作样本。
         

 

8. 小马智行与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签署合作协议
10月23日,小马智行与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将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在卢森堡的研发和布局。
在此之前,小马智行于9月在卢森堡建立欧洲研发中心,探索自动驾驶研发,拟为欧洲市场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未来,将向卢森堡乃至欧洲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
         

 

9. 江铃集团与博世计划成立合资公司
10月24日,江铃集团与博世与签署合资协议,计划成立合资公司。按照规划,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6300万欧元),博世持股60%,江铃40%。新公司主要负责轻型商用车电驱桥系统的开发、应用、生产、销售和服务。
江铃集团和博世有过先例,从早期的供应关系升级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此次成立合资公司也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里程碑。
         

 

    
10. 法拉第未来与Master集团签署投资协议
10月25日,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FF)宣布与Sheikh Abdulla Al Qassimi的Master投资集团达成共同投资协议。
此次合作拟开发法拉第未来公司位于阿联酋的拉斯海马总部。Master投资集团计划于2024年底在拉斯海马的建设工作,法拉第未来将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入驻。Master投资集团为FF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或将缓解其面临的财务压力。
   
2. 结盟逻辑,是取长补短和利益驱动
刚刚进入11月,又有博世与腾讯的合作,小马智行与北汽新能源的签约……如今,车圈之间合作正在成为大趋势,过去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车圈联盟时代拉开大幕。
其实,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车企之间相互合作并不新鲜,但像2024年,尤其是10月这样如此频繁、展开大规模抱团合作模式的现象,却从未发生过。
尽管各种合作抱团的商业背景有所不同,合作的方式和合作内容也各有千秋,但结盟的目的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平均成本。
在产能过剩,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中,汽车行业“内卷”加剧。刀光剑影之下,车企一边忙着厮杀,一边忙着寻找盟友,在困境和机遇面前,共同分摊成本、风险,共享成果自然成为最优解,所以,即使像奔驰和宝马这样百年的对手,为了共同的利益,也能其乐融融地牵牵手加好友。
尤其处在新能源变革浪潮中的车圈而言,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可以同时具备智能化、网联化及电动化方面的核心领先能力,合作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分摊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归根到底,同业竞争中的公司寻找合作共赢,背后的逻辑就是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和利益推动。 

3. 新时代的车圈,抱团趋势势不可挡
总结来看,车圈中的企业们的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能源、智能化、品牌和出海业务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技术群的突破和应用,数字汽车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整个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开放合作已是市场迫切需求。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无论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品牌,相互的竞争优势和业务短板会愈发突出,“单枪匹马”的玩家将难以抗衡联手发力的对手。未来的营商理念也从“建立高深的技术壁垒”,逐渐转化为“开放共享”,只要有先例,携手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会更明显。
毫无疑问,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分摊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车企之间的亲密合作似乎正在成为主流趋势。无论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合作,还是传统车企强强联手,亦或是跨界企业之间的合作,多元的合作模式在未来将会在更多品牌之间展开,汽车市场的格局也将再次被重塑。   

4. 抱团取暖,需要温暖,更需要理智
但话又说回来,尽管抱团合作已成为潮流趋势,但相互之间的合作更要时刻保持清醒,需要根据自身短板,寻找最适合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盲目的结盟联姻。
尤其牵涉到信任、资源、市场和企业变化等多重风险,谁也不敢保证合作一定成功。车企在合作中,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将研发、销量渠道和供应链等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然这样的合作终究会遭到反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互之间可以合作但决不能依赖。
以华为为例,多家车企愿意选择与华为合作,主要是看中了华为拥有强大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技术,能够提供高效而具体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从而快速推出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抢占市场先机。所以从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打开新车知名度和销路的角度来看,车企与华为联手的思路无可厚非。
而现实是,很多消费者已经把一些合作车型视为“华为汽车”,对于汽车业务,只是华为的一条产品线,而对车企而言,汽车却是车企的生存之本。
因此,无论与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牵手,车企也要在研发、销售渠道和供应链上保持一定程度的掌控力,万不可在合作伙伴的光环下迷失自己。  


58汽车
58汽车,是国内领先的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的新车业务。58汽车秉承“让车生活更简单”的服务理念,凝聚汽车点评网的10余年行业积累,构建“渠道+内容+平台”的全新汽车生活服务体系,提供买车、换车、用车等一站式车生活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