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 2024年11月6日刊
媒体看海东法院
//
近年来,海东市社会经济蓬勃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更成了城市建设的亮丽风景线。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问题与挑战。资金链断裂、逾期交房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案件不仅关乎建工领域的纷争,更牵涉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工程中的大事。
案件起因
“多少金额?”
“总计一亿三千万余元。”
今年6月24日,当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李强接过这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卷时,法官助理小马正对着起诉书上的诉求金额瞪大了眼睛,一脸惊愕。
面对如此庞大的标的额,还有那一叠沉甸甸的证据材料,李强和小马都深知,这起案件绝非简单易解的一般纠纷。
这起案件涉及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楼盘项目,承担该楼盘施工建设的是江西某建筑公司。为了这座楼盘,建筑公司已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然而,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公司经营不善,导致逾期交房、工程款拖欠、项目无法按时竣工验收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同时,建筑公司也因工程进度款未能如期到位,自身资金紧张,无法继续垫资建设,面临着严重的违约风险。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建筑公司无奈将房地产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工程款及利息共计一亿三千万余元。而房产公司则辩称,案涉项目的工程款尚未达到付款条件,因此拒绝支付。
这是一个尚未完工的“保交房”项目,工程已接近尾声。面对这样的案件,如果单纯进行判决,可能会引发后续的执行难题,不仅不利于项目的后续建设,更会给开发方、建筑方以及亟待购房入住的业主带来沉重的压力。
开庭前,李强询问了原被告双方是否有调解意愿,双方均表示无意愿调解。
案件经过
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对该项目已完成的工程量提出了质疑,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
案件暂时休庭,需寻找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该项目目前的完工量进行鉴定。但是面对持续数个月鉴定期和预计100多万元的鉴定费,双方都产生了迟疑。
同时,市保交房工作专班和该项目所在民和县政府也表达了积极协调的意愿,希望尽快推动案款到位,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工交房。
鉴于此,合议庭经过慎重商议,决定尝试通过调解的方式来解决这起纠纷。
9月10日,案件因鉴定问题及双方申请调解而暂时休庭。
为了确保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合议庭前期对涉案公司和单位进行了多次走访和协调,向他们阐明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努力争取双方能够缓和态度,积极配合调解工作。同时,还积极搭建沟通桥梁,确保信息反馈的及时、准确和真实。
然而,调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9月28日,原被告双方来到法庭开始第一次调解,但是双方再次因施工面积问题产生争议,调解并未成功,双方再次离庭协商。
10月10日,双方当事人再次进行调解,对该工程内的已完成面积及工程的应付未付款项进行了确认,但双方在履行时间上又产生了分歧,导致调解再次未果。
案件从立案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久调未决。这是政府保交房的项目,其中还涉及部分群众的安置问题,即将进入冬季,全省建筑行业将于11月中旬进入施工冬歇期,一旦案件进入僵持,不仅会损害原被告双方的利益,消费者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可能引起规模信访事件。
面对种种困难,法院没有放弃。
李强向市中院主管副院长韩如龙做了汇报。为积极响应“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专项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市中院主动联系市政府保交办、住建局、民和县政府及县住建局等多部门协同参与案件调解。
10月14日,为了尽快解决这起纠纷,市中院组织多个相关行政部门及双方当事人协同参与,组织召开了案件协调会。
在协调会上,各部门群策群力,深入剖析案情,细致梳理争议焦点,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多轮讨论和协商,初步制定了一份调解方案。
10月16日18时,李强和小马再次带着精心准备的文书和法律条款,走进了审判庭,与双方公司负责人围坐一堂,开始了最后一次的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中,虽然双方时有争执,但已将重心放在了项目的后续收尾工作和工程款的支付上。这让李强两人看到了调解成功的曙光。
经过数轮的沟通和调解,在综合考虑各方诉求的基础上,法院为双方“量身定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其中,涉及该项目已完成和未完成项目、已付和未付金额、给付时间、账户解封要求、违约结果等十几个条款。
2024年10月17日凌晨0时32分,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同意继续合作,携手推进项目顺利完工。
案件后续
这起案件的顺利解决,是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系统践行“司法为民、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不仅彰显了法院工作司法为民的宗旨,更体现了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积极作为。
近年来,海东市两级人民法院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始终坚持把服务经济发展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创新举措,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市场环境,助推海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全市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等实现网上办案全流程全覆盖,集诉前网上调解、网上立案、网上交退费、网上阅卷、跨域立案、在线保全、电子送达、信息查询功能于一体,通过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时间段的诉讼服务。涉企案件实现办案“网络化”,解纷“就地化”,送达“快速化”,在提高审判效率的同时,大幅度缩短和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和费用成本。法院干警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转型发展、涉法涉诉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法律角度为企业“精准把脉问诊”,实现了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转变。
同时,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提升审判执行质效。2023年,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企业需求,从诉前、立案、诉讼、执行等各个环节制定了《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五条措施》,为全市法院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着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来源 | 海东日报
校编 | 研究室 唐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