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技术】3200 t 钢结构屋盖滑移 170 m 创国内记录!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正式启用

学术   2024-12-17 22:49   北京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北京建工

12月15日,随着北京地铁3号线通车,由北京建工承建的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与国铁朝阳站成功“牵手”,成为北京面向东北地区旅客的“城市门户”。

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总建筑规模约13.3万平方米,地上两层约3.1万平方米、地下三层约10.2万平方米,包括北侧公交立体停车楼和南侧枢纽换乘大厅。

整个枢纽内部设置了61台扶梯、直梯,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换乘体验。规划公交车始发线路16条、公交驻车80辆、旅游大巴8辆、网约车停车位300个、出租车发车泊位15个、蓄车泊位300个、自行车停车位1500个。

枢纽北部为公交立体停车楼,中部核心位置为换乘厅,南部为出租车进站区,地上高铁与地下轨道纵横飞驰,各种市内公共交通无缝衔接,聚合多元城市功能,成为北京东部集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景观形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活力中心。

远眺枢纽大厅,其建筑巧妙融合“半隐地下,外简内繁”之韵。从高铁站房内放眼望去,1.2万余块装饰铝板鳞次栉比,排列在眼前。从整体上看,项目结构设计极为复杂,枢纽换乘大厅的屋面由厅内的两根菱形网格巨柱支撑,巨柱与屋面造型一体化处理,使室内效果近似于无柱空间,形成室内站前广场,以提升建筑美感。

生根于地下19米的两根菱形网格巨柱,仿佛2片平面荷叶枝干,“生长”到地上10米,支撑起长宽各约146米的枢纽区屋盖。“径向叶脉”由弧线形钢结构梁组成,用极为舒展的弧线和曲面造型构筑起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阳光透过屋顶中间的天窗照射进来,营造出星星点点的视觉效果,晴时有“光”、雨时有“伞”,旅客们漫步其间,能切身感受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意画面。

视觉盛宴的打造,离不开项目团队的精诚协作和攻坚克难。钢屋盖投影面积有1.3万平方米,重达3200吨,为确保工期进度最优,项目团队摒弃了分片散拼、吊装就位的传统做法,采用异地拼装、整体滑移的施工方案,在现场布设了4条滑轨、36个滑靴、共108个支撑点位,托举着钢屋盖平滑移动。历时29小时、累计滑动170米后,钢结构屋盖在枢纽换乘大厅结构正上方精准就位,全程“丝滑”,主体结构形变也始终保持在5毫米的控制要求内,创造了国内单层网壳体系滑移距离最长、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施工纪录。

由于施工基坑近乎零距离密贴通车运行中的朝阳站高铁站房,项目团队必须打造足够安全坚实的基坑支撑结构。经过项目团队与设计、建设单位的反复研讨,最终创新打造出“双环梁混凝土支撑”结构,在正负零以下24.52米位置上,设置直径29米、65米的两个主环梁,同时配套辐射支梁、支梁以及混凝土腰梁等结构形式,构成一个稳固的环形支撑体系,为基坑侧壁及地下连续墙提供了坚实的保护伞。这也是此类支撑体系第一次在北京地区的大体量公共建筑施工中应用。


项目建设重大节点回顾


2020年12月13日,项目首幅地连墙开工


2021年8月18日,项目第一根桩基开钻


2022年4月11日,项目超级“双环”支撑顺利合龙


2022年5月17日,项目停车楼第一段B1层顶板浇筑完成


2023年6月27日,项目屋面钢结构滑移成功


2024年5月29日,项目外幕墙及屋面外檐亮相


2024年12月15日,项目完工交付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钢结构
《钢结构(中英文)》杂志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中国钢结构协会联合主办,创刊于1986年,是我国钢结构专业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重点报道钢结构各个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大量工程实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