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四野44军131师老战士 全国战斗英雄李玉琛同志
四野第44军131师老战士李玉琛同志(1926年5月—1984年10月20日):吉林省白城子县(今洮南)人。1946年8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12月入党。历任战士、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等职。在解放战争中,多次参加重要战斗,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五次,小功四次,三等功三次。1947年12月在辽宁彰武战斗中,爆破敌高山台子母堡时,负伤坚持战斗,最后炸毁子母堡三座,保证了战斗胜利,荣立特等功,并获得“毛泽东奖章”一枚。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0年9月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生前为广西军区百色军分区顾问。
1996年5月中旬,吉林省军区长春第3干休所的杜春芝给广西军区政治部编研室回信,提供有关她丈夫李玉琛的资料。信中寄来一张四寸照片和一张《捐赠文物收据》。照片上是一位年轻英俊的解放军军官,乌黑的剑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胸前挂满了勋章,显得英姿勃勃,机智、坚毅。翻开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捐赠文物收据》,上面写道:“兹承李玉琛副师长捐赠毛泽东奖章,英雄奖章、模范奖章、勇敢奖章,解放奖章,解放胜利纪念章,全国英雄代表会议纪念章等十五件,本馆对于所捐赠的文物除编目保存以展览研究外,特致热烈的谢忱。”
李玉琛这张照片,是他参加全国战斗英雄模范代表会议时的留影。
初露锋芒
李玉琛,1926年5月出生在吉林省白城子县一位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李春辉,靠长年给地主扛大活挣一点钱养家糊口,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李玉琛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东北气候寒冷,他衣裤单薄又没有鞋袜穿,冬天还要赤着脚放牛。这种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实在难熬,李玉琛总盼有朝一日,穷人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
1946年8月,吉林白城子县来了东北民主联军。李玉琛主动报名参军,在辽吉军区第4军分区独立团当战士,经过部队的阶级教育,李玉琛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决心多杀敌打胜仗,让穷苦人翻身解放。在东北梁树和茂林的军事大练兵中,他勤学苦练,荣立大功一次。1947年2月,李玉琛随部队参加了梁树战斗,8月参加腰高台战斗,在两次战斗中均荣立小功各一次。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先后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消灭了国民党的大量军队,收复了大片土地,并控制和破袭了东北各地的交通线,国民党军队虽还占据着部分大中小城市,但这些城市都处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分割包围之下。东北民主联军已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为了彻底解放全东北,又发动了冬季攻势。李玉琛积极投入了新的战斗。
勇炸三敌堡
1947年12月19日,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2纵队和第7纵队出敌不意,攻取突出于沈阳西北的彰武城。
彰武城位于郑家屯、打虎山铁路线上,面积仅约1平方公里,守敌为国民党军第49军79师三个团,兵力约9000余人。城内范围狭小,敌人就利用城周围的有利地形构筑了若干坚固的外围据点。以求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扩大纵深防御体系。
根据上级命令,第7纵队主要负责扫除城西和西北方向的外围据点,而后攻城。第2纵队则从城东南角进攻。
位于彰武县城西南角的高山台,是个重要的制高点,驻守在这里的是国民党军第79师的一个加强步兵连。他们在这里构筑了地堡群,各地堡群以母堡及数个子堡构成,地堡之间用带盖的交通沟贯通。整个阵地四周,拉有铁丝网,埋有一层鹿砦。各地堡之间均能交叉火力,以补救各堡之间的死角。在阵地前沿,国民党军队强迫老百姓把山坡挖成两丈多高的绝壁,还让他们挑水来泼。当时天气很冷,水泼在绝壁表面,从上到下结了一层冰,又陡又滑,很难爬上去。
当时,李玉琛所在部队已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20师60团,他在3营9连6班当班长。12月中旬,第60团3营奉命进入离高山台三四公里的一个村庄,准备进攻高山台,9连担任突击连任务。连里挑选了三十多个有爆破经验的战士组成爆破组,由排长石玉山任爆破大组的组长。大组里又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三人左右。李玉琛和战士孙学成、刘希有编为一个小组,由李玉琛担任小组长。每个人发给两根爆破筒、四枚手榴弹、一把钳子。
进攻的前夕,营长马青瑞带李玉琛等小组长以上干部骨干三次到现地察看了地形,确定了进攻路线,选择了突破口。
12月22日拂晓,白蒙蒙的浓雾弥漫着高山台,连里发出了进攻的命令。战幕一拉开,双方的火力都很猛烈。几个爆破小组上去都没有成功,战士伤亡不断增加,部队进攻受阻。营长马青瑞负了重伤,由7连连长代理指挥,随着太阳升起,雾也慢慢散去,这对进攻的部队不利。于是,各爆破组采取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这时,李玉琛爬到石排长旁边主动要求让他们组上去爆破。排长同意后,在连里的重机枪掩护下,李玉琛小组迅速迂回到高山台左后侧。
李玉琛对孙学成、刘希有说:“来,踏着我的肩臂攀上去”。接着,他们搭成人梯一个一个爬上了绝壁。李玉琛想:山后边可能有敌人运送给养上山的道路。三个人继续往后山运动。这时,9连的重机枪仍然猛烈地向敌阵地扫射,摆出一个强攻的架势,李玉琛小组往后山运动了一会,果然找到了敌人运送物资上山的小路。在快接近敌人地堡时,他们不直接沿小路上去,而是越过一道土坎,来到敌人地堡前的鹿砦边。
刘希有提议说:“炸掉它吧”。李玉琛答道:“不行啊,这样我们会暴露的”。他们三人合力把鹿砦拉断几根,开出一个可以钻过去的窄缝。三人轻手轻脚地挤过了鹿砦来到敌铁丝网下,发现敌人在铁丝网上挂有手雷和空罐头盒。他们立即用钳子剪断了一道两层的铁丝网,从剪开的口子钻了进去。为了寻找机会炸掉敌人的地堡,他们三人先隐蔽到敌人用高梁秆搭的临时厕所里,观察敌人的火力分布情况,选择接近敌人地堡的路线。
经过认真观察和研究后,李玉琛决定开始出击。“刘希有干掉右边的地堡,孙学成干掉左边的地堡,正面的母堡由我来收拾它。各人的行动要迅速果断”。三个人立刻向各自的攻击目标分别跃进,他们刚前进了四五米远,“哒!哒!哒!”敌人两边的地堡里同时射出了一排排子弹。刘希有、孙学成一下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倒下去了。李玉琛赶忙向旁边一滚,滚到了一个凹地里,见他们俩人倒地后没什么动静,估计已负了重伤,于是他左右开弓向两边地堡投出了两枚手榴弹,趁手榴弹爆炸的烟雾拿起爆破筒向那个大地堡猛扑上去。敌人的子弹啾啾地响,在李玉琛前面一米左右的地方冒起了一股烟尘,李玉琛立刻滚进旁边的土坎下。这时,李玉琛的右大腿被敌人子弹打中,鲜血直往外流,当时他也顾不上包扎了,9连阵地上的重机枪仍然在向敌阵地猛烈射击。连队的火力支援更加坚定了李玉琛炸掉敌地堡的信心,他利用敌人机枪射击的短暂停顿,“刷”地冲了上去将爆破简从敌人地堡的枪眼里捅了进去。里面的敌人发现捅进来的爆破筒,赶忙往外顶出来;李玉琛又拼命往地堡里推。爆破筒吱吱地冒烟,敌人吓得哇哇直叫。说时迟,那时快,李玉琛趁机往下一滚,只听到“轰隆隆”一声巨响,敌人的地堡炸飞了,里面的敌人也都完蛋了。李玉琛在巨大的气浪冲击下被震昏了,他醒来时发现敌人的两个子堡还在向外射击,部队的突击队仍然不能前进。李玉琛想站起来冲上去把它炸掉,但是头痛耳鸣,双脚不听使唤。他使尽全身力量一点一点爬过去,在地上留下了一条鲜红的血印,他坚持着捡起两位烈士的爆破筒,又拼命爬到两个子堡边,把敌人的两个地堡给炸掉了。
李玉琛再度昏过去了,后来在迷迷糊糊中听见有人喊:“6班长,6班长!”,睁开眼睛一看,只见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突击队已通过高山台开始向彰武城前进了,李玉琛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李玉琛小组爆破成功,为部队攻占彰武城的制高点高山台起了重要作用。部队很快肃清了外围据点,逼近城垣。经过各部队多面总攻,最后攻占了彰武城,歼灭国民党军第79师9000余人。
战后李玉琛荣立特等功一次,被第7纵队领导机关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荣获“毛泽东奖章”一枚。1947年12月,李玉琛由于在作战中英勇顽强,训练中勤学苦练,多次立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7月,李玉琛提升为排长。同年9月,随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在解放锦州的战斗中,他带领全排先后七次打退敌人的反扑,守住了阵地,为解放锦州作出了贡献,战后个人荣立大功一次。
1950年9月,李玉琛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代表会议,受到了中央领导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1952年,部队开展文化学习,组织上送李玉琛到速成中学学习文化。他学习非常刻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加上后来的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荣立小功五次、三等功三次。
1953年7月,李玉琛从速成中学毕业后分配到驻守海南的第132师,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1979年10月,年过半百的李玉琛服从组织的安排,从海南岛调到广西军区百色军分区任顾问。1982年4月离休。
李玉琛离休后,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模范行动教育家属子女,积极为部队建设贡献余热。1982年初,上级通知他离职休养时,他正在负责抓百色军分区机关宿舍大楼的营建工作。为了让机关人员早日住上新房,他离而不休,坚持抓到底,到边远山区联系购买建房木材。在施工中,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经常教育督促工作人员,精打细算,不浪费一砖一瓦。他每天同工人一起上下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身患几种疾病,不顾军分区卫生科多次催他检查住院,一直坚持带病干了三百多天,直到新房建成才去住院。1983年,他和老伴杜春芝双双被评为百色军分区的“好党员”。
李玉琛为了改善机关干部战士的生活,主动向分区党委提出种蘑菇的计划,并提出由他和老伴承担这一任务。分区党委同意他的建议后,他就领着全家人平地基、盖草棚、搭木架、整草坯,很快建起了两百多平方米的蘑菇棚。为了掌握种蘑菇的技术,他又多次到菌种场学习,翻阅了大量技术资料,边实践边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玉琛种蘑菇取得了成功,不到半年,就收鲜菇630多公斤,干云耳50多公斤。大家吃上鲜美可口的蘑菇时,都由衷地感谢这位老英雄。
李玉琛还特别注意用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教育家属子女。老伴随军近30年,没有正式工作,从不给组织找麻烦。老伴在野战部队时是家属连党支部书记兼连长,年年评为模范家属。到百色军分区后也积极支持丈夫工作,做一个军人的好妻子。
1984年10月,李玉琛病危时,把儿女们叫到床前,说:“孩子们,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只有一张捐赠文物收据,它是我革命生涯中党和人民给的荣誉,望你们保存好这张收据。记住,不要索取,只求奉献”。
李玉琛生前,组织上安排他到吉林省军区长春第3干休所休养。他在百色病逝后,老伴杜春芝带着孩子到第3干休所定居。
(作者:黄卫东、娄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