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和GNP均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GNP等于GDP加本国居民从国外获取的净要素收入。产品出海形成出口计入GDP,但产能出海形成的投资收入不计入GDP而计入GNP。
产能出海是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出海新机遇。
中国产品出海面临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等诸多外部挑战,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内部环境,相比于产品出海,国外对中国产能出海容忍度较高,产能出海有望成为新机遇。
复盘日本1985年之后的产能出海历史看产能出海动因及影响:
1)动因方面:
贸易摩擦促使日本加大对外投资以规避贸易壁垒;内需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是推动日本产能出海的内生动力。
2)影响方面:
产能出海提升了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弥补经济衰退期国内企业利润率的低迷,扩大了海外市场,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利润率,并进一步带来国民财富增长。
盈利能力的提升为母公司提供了充裕的现金流,利润回流倒逼企业强化技术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国内产业升级。
一是利润回流提供资金支持,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国内技术升级。二是传统产业产能出海与产品出海相互替代,优化产业结构。三是高技术制造业产能出海与产品出海相互促进,不一定导致大规模产业链转移,并助力了国内产业升级。
缓解了日本国内就业市场的压力。从数量上看,日本国内就业与海外就业存在一定替代关系,但产能出海带来的海外就业定居人数增加,部分弥补了国内就业岗位减少的压力。从类型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出海增加了对国内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从出海紧迫性、海外需求潜力和行业生命周期三维打分模型来看,消费品和科技制造类均将受益于产能出海,其中汽车和电气设备受益最为明显,电子、通用设备、医药制造、纺服等受益也较大。
出海紧迫性维度,汽车、金属、电子等七大行业面临较多加征关税威胁,汽车、电机、纺服、橡胶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海外需求潜力维度,发达经济体产业政策支持电子、电机、汽车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电机、电子和纺服、家具等有较大需求;新兴经济体经济转型和共建“一带一路”蕴含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巨大投资需求。
行业生命周期维度,机械、电子、化工和汽车等行业成长性较高,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已出现产能出海苗头。
风险提示:历史事实对现实解释不完备;脱钩断链导致直接投资关系恶化。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11月16日发布的《从GDP到GNP:产能出海新机遇》
黄汝南,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3080001
刘姜枫,资格证书编号:S0880123070128
汪 浩,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1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