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财务概念,三线以下城市的人,一般一辈子赚的钱不超过200万,二线300万,一线500万。这就是大部分人一辈子应有的开销,而是没有结余。
例如,三线城市体制内副科级,现在退休了,一个月7000,2000年之前一个月连1000都没有家房子是以前单位分的,没花钱。按照一个月7000算吧,实际上这辈子完全没赚这么多钱。
假设从20岁工作到55退休,赚了多少钱呢,总共不到两百万,当然还有退休金了。房子是分的,养老有退休金,生病基本报销,但是一辈子也就赚了不到两百万。
在中国总资产300万,包括了房子的,也就3000多万户。一户一般有1到3个孩子,也就是总共也就有1亿人处于中产阶层。不管是房子,还是存款,其实本质都是财富结余,也就是你赚的钱,包括父母给的钱,然后除去所有日常开销和养老婆孩子,剩下来的结余。哪怕自己住的房子其实不能卖,这也是结余。
上面提到公务员退休的例子,虽然是在三线城市,稳定,但一辈子到退休,也就赚了不到200万。一般情况下,3线城市,地级市,就这个收入,甚至还没有。一般二线城市,月薪8000算不低了,工作35年总共赚336万。一线城市假设一个月赚1万5,刚毕业的时候大概率没有1万5,大部分人当不了高管,后面也会中年危机,就按1万5算,到55岁,总共赚630万。
普通人一辈子就赚这么多钱。
即使是在一线城市,60%的房产交易,也是在400万以下的,80%是600万以下的。600万以上的,80%也就是绝大部分都是贷款7成,然后还贷款的。
问题是挣到200万,不等于能攒下200万,人们对不同纬度的财富感知的坐标系是不一样的。比如,大家经常觉得几百万不是大钱,对比的坐标系是房价。国内一线城市哪个房子,不得三五百万起。很多人只要一谈到X百万,就立刻条件反射一样的作对比的。
为什么不对标兰州拉面?你200万随便买个常规理财,每天收益100多,足够买几碗,为啥要对比房价?因为房子是我们这个时代,被创造出来榨干80%的人的财务工具,所以都要让你和房子作对比。
今天的房价,代表的不是人们今天的财富,而是过去30年和未来30年的财富在今天的折现。过去30年,是这套房子的首付,基本是爸妈和你攒的钱。未来30年,是还这套房子的月供。
所以,价值500万房价的财富坐标系,根本不是“手上立刻有500万”,而是过去30年和未来30年,自己加上家人的所有财富的一大部分。
所以房价的物质支撑合理性就在这里。
再说到1000w是什么概念,按现在的存款,三年定存,息2.1%,每年利息就21万。一年到手21,有多少人现在能赚到?有多少人一辈子也赚不到?只要消费水平尽量不要买大额奢侈品,不赌不吸,这辈子算是很好了。
但是这样还是不敢躺平,为啥?
社会环境根本不让人停下来,停下来,就是懒、坐吃山空、寅吃卯粮,就是不思进取、浪费生命,会完全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一旦出事,根本扛不住。其实,有1000w,真碰到事,转圜余地极大。没有1000w,就算永远不失业,碰到大事了,要一下掏出100w现金,也掏不出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