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业务用户认可的好ER?

职场   2025-01-31 17:20   江苏  


 内容来源:秦志敏 | 时任员工关系总监 | 宜信



ER(Employee Relations,员工关系)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业务用户,譬如CEO、CXO、部门负责人、业务主管……等等,但由于认知差的存在,ER和用户的关系又非常复杂且微妙。很多时候ER和业务用户无法迅速形成共识,用户认为ER的建议“不够落地”,而ER则认为用户和自己的理解总是存在隔阂。那么,站在ER以及帮助管理解决问题的视角,如何改善与业务用户的关系,做Ta们认可的好ER呢?本文试提出解答。



ER和用户之间为什么有Gap


ER和用户之间产生隔阂的一个核心原因是信息与角色的不透明、不对称。有些信息ER知道,但用户并不清楚。相反亦是如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便是将信息精准归类,进而找到适配的解决对策。通过使用“Johari沟通视窗”[1]这一工具,信息可以被划分成四个区域,分别是公共区、盲区、秘密区和未知区,后三者尤其需要被重视。秘密区是ER或用户单方掌握的信息,未知区则是双方都不了解的信息,如媒体舆情、政府监管力度等等。对于秘密区,ER要做的是多提问,甚至是反问,直到通过发掘最终厘清用户的问题和需求。对于未知区,要多做分享,并带动对方开放心态,以期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以上做法的核心利好是,通过尽量消除ER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动双方在同一课题上更多的共享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控制风险,还可能帮助不同立场的双方殊途同归,共同解决问题。


[1] 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最初是由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1995年提出。



从认知同频开始破局


认知同频


站在业务的视角来看,业务最希望ER能够在正确的场合,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就需要ER能够和业务用户保持认知上的同频,准确理解业务的意图,帮助业务最终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例如,当业务说,“这个人我不想要了”,可能Ta的意思不是开除这名员工,而是希望把员工安排到更合适的岗位上;相应地,对于ER来说,即需要在深刻理解业务需求后,把适用不同场景的多元化解决方案集中提供给业务,这样的共鸣同频无疑是极具正向的。


“救急救火”


突发事件、应急事件最能考验ER的问题解决能力。当应急事件发生时,ER需要全盘考虑,为陷入焦虑及困境的用户提供一个确定的解决方案(包含立场倾向、行为逻辑、如何实现、风险利弊等),并且确保这个方案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和变化。


“既要又要还要”


ER的工作往往需要和多方(员工、管理方、合作伙伴、政府媒体……)角色打交道,平衡各方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为实现“既要又要还要”的客户目标而进行智慧输出的情况。这时,ER要敢于破圈,不墨守陈规;要敢于表达,平衡管理侧的心理安全;最重要的,还要做到合规落地,展现自己的专业度,促进风险最小化。


与用户深度绑定


ER要主动出击,事事想在业务前面,预判不同场景并制定具体的对策,展现自己的专业功底。在处理一件件案例的过程中,ER能够快速积累经验,与用户建立信赖关系,最终实现从“Ta需我有”到“命运共同体”的跨越,与用户深度绑定,提高合作效率,一起面对,共创最佳结果。


把握距离营造“美”


建立关系固然重要,对关系的维护也不可或缺。业务会议、案件复盘、舆情通气、项目合作、专业诊断……ER应主动地与业务用户“打成一片”,在一次次合作、总结复盘、共度难关中,巩固自己在用户心中的专业印象。有合理边界,亦有卓越贡献,这样的关系方能够长期共赢。



ER如何成为用户的最佳搭档


老板、部门主管、供应商、政府机构、律师……等都是ER在工作中可能要接触到的角色之一。这其中的任一角色都可能为ER的工作助力,成为ER职业道路上的“贵人”。那么,ER应如何把握机会,成为用户的最佳搭档,让用户觉得真靠谱、可信赖、能托付呢?答案是展现核心价值,帮用户在该做主的时候达成决策。当业务感到迷茫,无法作出决策的时候,ER可以三步走:


✔ 筛需求:聚焦业务,定向保障。

一方面,ER要努力成为业务的“自己人”,得到业务的信赖与认可;另一方面,为了让业务用户能够听到更多的反馈,汲取建议,ER需要提供给业务伙伴一些专业“补给”,包含诸如答疑解惑,兼顾人效成本的风险转化方案、大案要案的赋能解构、项目并行时的多元方案支撑等。


✔ 打直球:强势输入,培养习惯。

为业务用户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知识输入,包括法律法规、实务案例、工具模板、赋能培训、数据分析等,通过持续的“导引”,帮助业务用户打通“经络”,建立良好的合规行为。


✔ 多进球:正向反馈,结果为王。

案件胜诉、最优成本、最小风险、稳固立场、良好商誉……好结果几乎无需备书,是最具说服力的,这也是ER得到业务用户持续信赖的底气。



ER怎样“进化”?


ER的定位是做企业的“防火墙”,帮助企业规避用工风险。但合规管理并非是ER工作的全部,无论是上级指派、HRBP推荐还是KOL背书,ER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迎难而上,并出谋划策。由此可见,ER的职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可能性,ER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己:


洞察力

ER要在动态的用工环境中发现风险,找准症结,且针对性地提供风险解决方案。


柔韧性

涉及用工合规的事项复杂度较高,但ER要做的就是提供解决策略,把涵盖了法律、常识、管理、沟通、技术等方面的全量信息以最易懂的方式诠释给业务用户,做难而正确的事。


说服力

ER应当具备强大的逆商,在疑难沟通与重点谈判中展现专业能量,与多方打交道时,不论业务用户是多高的职位,均可以被影响,既能够释明风险与利弊,也可以说服业务老板科学选择。


专业性

对ER来说,专业能力是核心也是根本,是解决问题、推广合规理念的基础和动力,因此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双向奔赴”仍需回归自身

ER要想实现与用户“双向奔赴”,最终仍然要回归到提高自身的专业度上,用专业说话。ER可通过提升专业度,变被动为主动,厘清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全面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切实当好企业的“防火墙”,引领用户在合规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市场快速发展,ER在企业中的角色也正经历着迭代和进化。一开始,ER作为乙方支持业务,满足Ta们提出的需求,守住合规边界。再后来,ER发展成甲方,和业务伙伴一同推进合规管理,影响更广泛的“新用户”,共同构建良好的合规环境。未来,随着专业能力的精进,依托全局视野的拓宽,ER将着重培养前置思考的能力,走在业务用户前面,在组织中引领合规认知和管理习惯。从乙方,到甲方,再到做最硬气的乙方,ER在完成自身蜕变的同时,已探寻出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专业之路。


与广大ER同仁们共勉。

注:文章整理于2024年10月


来源:人力资源智享会

注:本文系智享会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并注明来源,谢谢!



人力资源智享会(HREC)是高端、专业、广具影响力的,面向中国人力资源领域专业人士提供会员制服务的企业。截至2024年6月30日:智享会付费会员企业逾4500家,已进入中国的世界500强和全球2000强企业中,逾90%享受智享会各项服务。智享会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人力资源全领域,且形式丰富、立足前沿、全方位满足人力资源人士的“学习需求,采购需求,激励和认可需求”。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




★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智享会HREC
人力资源智享会(HREC)是高端、专业、广具影响力,面向中国人力资源领域专业人士的会员制服务企业。截至2024年,付费会员企业逾4500家,进入中国的世界500强、全球2000强企业中,逾90%享受智享会各项服务。HR学习发展,就在智享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