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阿妹情意长
朱发强||福建
1999年8月,我从云南双江前往澜沧。没想到这段路很难走,坡陡、弯急,前面又刚好下过雨,车子容易打滑。不过沿途风景不错,加上拉祜族的建筑风格、村庄布局独具魅力,让我深深沉醉。
客车缓缓行驶在蜿蜒而泥泞的山路上,山路两旁是茂密的森林,和煦的阳光从山坡上斜射过来,透过树叶的缝隙,在路上洒下斑驳光影。正当我沉浸于沿途风景之时,路边的一幕吸引了我的注意。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拉祜族人正在田间劳作,他们的动作协调而有力,汗水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一边劳作,一边齐声高歌:“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那歌声悠扬而质朴,穿透尘埃,直击心灵深处。我们都被这份纯粹的快乐与和谐深深打动,司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车,静静地聆听这美妙的乐章。
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抵达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夜色中的澜沧,被雾霭笼罩着,两旁的建筑忽隐忽现,像是进入了仙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小吃的香气,勾引着我们的味蕾。最让我惊喜的是,许多拉祜族男女正聚在一起,身着节日盛装,跳着欢快的舞蹈,唱着悠扬的歌曲。据说,那天是他们的“阿根杜”节。我被这份热闹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与一位热情的青年交谈中,我得知《芦笙恋歌》这部电影就是描写他们拉祜族人民的;其中的主题歌《婚誓》,歌颂了澜沧一带拉祜族人民的纯真爱情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我颇为震撼,原来从小熟悉的歌曲唱的就是这里!
《芦笙恋歌》不仅是一部反映拉祜族人民英勇斗争历史的电影,更是一曲关于爱情与自由的颂歌。影片中,拉祜族青年男女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故事如同澜沧江水一般,滔滔不绝,生生不息。特别是那首《婚誓》,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为拉祜族文化的一张名片,让外界得以窥见这个古老民族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澜沧的夜晚,我仿佛能听到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声音,在我耳畔轻轻讲述着一个个关于爱与自由的故事。
拉祜族,这个被誉为“猎虎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他们世代居住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崇山峻岭之间,以狩猎为生,同时也擅长农耕与纺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拉祜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芦笙舞、口弦音乐等。在澜沧的两天里,我有幸见证了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无论是街头巷尾传唱的歌曲,还是那多姿多彩的舞蹈表演,都透露出拉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珍视。
那天晚上,我们在广场上玩到很晚,拉祜族小伙子、姑娘们把我们十几个汉族客人围在圈内,一直唱歌一直跳舞,气氛相当热烈。他们的舞跳得十分奔放,歌也唱得非常嘹亮。记不清他们到底唱了多少首歌了,只记得聚会结束前他们又唱起了《婚誓》,只为向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表达那份浓浓的情谊。
我到过云南很多地方,说真的,云南的少数民族朋友太热情好客了,澜沧这里的拉祜族也一样。他们能歌善舞,一句句“阿哥阿妹情意长”唱得你都舍不得离开。它不仅仅是一句歌词,更是拉祜族人民挚纯情感的真实写照。他们的情谊,就如同澜沧江水一般,永远流淌在我的心间。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朱发强,笔名:阿强,现居福建厦门,从事建筑行业。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建筑+市政)、一级造价师。业余时间喜欢写写文章,主要发表在《厦门日报》《井冈山报》等报刊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