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的耳机图标🎧,即可收听全文内容
施宇澄 Alina,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实习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红十字会与新月联合总会,亚太体育联合会总会等国际组织。喜欢旅行、写作、音乐剧。梦想是进入联合国工作。
今天她将作为采访嘉宾,向我们讲述她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在追梦路上不断前行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也是心之所向
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和千千万万的考生一样,施宇澄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从小喜欢语言、喜欢钻研不同文化的她,在机缘巧合之下选择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
“确实当时面临着很多选择,之所以最后选择就读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项目,一方面是川外三年本科,一年硕士的培养模式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在实验班里,还有机会继续学习英语和西班牙语,丰富自己的国际组织知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施宇澄这么描述着自己的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国际政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专业选择。尤其是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时代背景下,施宇澄同届的很多同学为了稳妥,选择了就业率较高,前景更有保障的汉语言和财务专业。
但施宇澄依然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18岁时候特别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有考虑过就业的问题”。
相比于许许多多的同龄人,18岁的施宇澄无疑是幸运的,在他人在期望与现实之间彷徨的时候,她对自己的未来已有了清晰而坚定的目标。在这个信息流繁杂的世界上,施宇澄找到了独属于她的北极星。
大学伊始,梦想启航
大学期间,施宇澄将自己的生活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绩点、实习、社团活动、竞赛,还有科研。大一时向来喜爱与人交流沟通的她,为了专注自己的学习,避开干扰,几乎足不出校。教学楼和图书馆成了她一年间最频繁光顾的地方。
所谓“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寻找自己第一份实习的施宇澄深有体会。大一的她只有四级成绩,既没有雅思成绩,也没有实践经历加持。在投递简历时,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封控,情况可谓雪上加霜。
为了尽快丰富自己的简历,施宇澄选择大量参加论坛活动,在会场上踊跃发言。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自己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希冀凭借自己的积极表现得到更多的机会。
除此之外,在填补个人经历空白的同时,她不断在各个平台上寻找可以胜任的岗位。在大一的寒假,施宇澄就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正式踏上了国际组织追梦的道路。第一份实习,施宇澄作为主要负责人策划了一场80余人的线上读写分享会,历时2个月,她修改了12份策划案。这段经历也成为后续她申请国际组织的实习基础。
谈起自己的国际组织实习,最让施宇澄难忘的莫过于国际红十字会与新月联合总会的面试。由于时间限制,她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完成文书,而在此之前,施宇澄从未书写过联合国相关机构递交的文书,只能一边上网学习一边调整简历,终于赶在死线前提交了格式标准的全英文文书。
提起这次”速度与激情“的经历,施宇澄笑称时至今日依然能回忆起当时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她已经可以熟练地阅读和书写各种各样的英文文件。成熟的专业技能是努力的最好证明,是一个人简历最好的背书。在和生活的第一次交锋中,施宇澄凭借优秀的能力和强大的内心先胜一筹。
面对采访镜头,施宇澄回忆起自己三年追梦的本科生活。“首先,我肯定是认为绩点是最重要的,因为绩点代表了你的升学的一个根本的点,其他更多的是锦上添花。此外我可能大一的时候参加一些竞赛,但发现可能相对于比赛,我更擅长做一些实事。我确实有段时间不清楚之后的就业情况,但是我知道丰富简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作为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的同学,相对来说很多的跟国际组织相关的学习是最对口的,所以我在选择实习的时候有一定的往这个方向去靠。”
在向外的索取和内在的建立中,施宇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从追寻光到成为光,目标明确的她把大学生活过的忙碌而充实,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实现效率最大化。在其他同学午休时,她见缝插针地完成自己的实习工作;在晚课结束时,她留在图书馆复盘和温习一天的功课,对一天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从接到第一份实习开始,施宇澄先后做过口译,笔译,会议主持等等。在她眼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路,就是书。
请尽情感受,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
“生命本没有意义,意义是人为赋予的。”
施宇澄如是说道。作为一个外向的e人,施宇澄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观点见解讨论问题,享受着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在闲暇时间,她会利用集会,手机软件等多个渠道和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一些small talk。不同文化的人们,无穷的远方,被现代社会发达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连接成网,真正做到了“息息相关”。
也许语言比文字更直接,也许面对面交流比电脑屏幕更真诚。带着这样的想法,施宇澄听到了来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对当今世界迥异的看法。
“我觉得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怎么样去判断沟通是否有效?如果我们能够面对面的沟通,可以有效避免一些误会或者说增进一些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线上的码字。”
谈起自己做跨国交流的初衷,她强调经历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即使现在的翻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施宇澄坚持认为语言是知识文化的载体,而沟通不可或缺。翻译像语言这块多面体的水晶投下的影子,更多反映了字面上的准确。其中蕴含的内涵与隐喻,如果没有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了解,深层的沟通将难以发生。
沟通与交流带给了施宇澄更加开阔的视野,也让施宇澄萌生了出去走一走的想法。她的足迹已经覆盖北美、欧洲、东亚、东南亚。阳光、沙滩、海浪,热带海岛的风情深深吸引了她。那里蓝天白云相连,椰树摇曳,海风轻拂。谈及自己喜欢的岛屿生活,她笑着说道:“要不以后想办法来这里工作好了。
三年来,施宇澄常常在心里叩问自己。为此,她不断尝试各个领域的工作,走出舒适圈。
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这是想要的的生活吗?或许是初心难得,又或者是经历的丰富让她看清了心底的热爱。在犹豫、纠结之后,施宇澄还是决定沿着开始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有了这些经验之后,我其实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工作方向,比如新媒体,短视频,主持人或者是大厂企业等等都是可以考虑的。之所以还是想留在国际组织,除了专业优势在这里,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自己的初衷一个交代吧。”
面对2024年即将迎来的留学生活,施宇澄显得轻松而坦然。“稳定的情绪内核“这个网络热词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施宇澄,一个韧性十足,目标坚定的女孩,在强大的压力下也能从容不迫。在人生这场伟大的冒险中,她大笑、做梦,闪闪发光,与众不同。
文 | 唐慧暄
APPLY NOW!
更多项目申请及奖学金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项目官方网站
https://tiltingfutures.org/program/
项目申请链接
https://apply.tiltingfutures.org/apply/
Tilting Futures 翘动未来创立于2008年,是专注于青年领导力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目前开放申请的行动实验室(Take Action Lab)项目,旨在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疾病预防、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行动实验室项目周期为四个月,通过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当地组织和社区的实地实习与实践,系统学习如何解决真实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Tilting Futures 与上百家慈善基金会及组织和个人保持紧密合作,为所有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申请人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
点击查看更多项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