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泉表示,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秋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们食欲增加,睡眠时间较长,活动少了,能量消耗也相应减少,人体阳气与阴精均藏而不泻,营养物质能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因而这段时间身体适合调理进补,可有效把炎夏过度消耗的身体能量(即中医所谓的“气血”)补回来,令体质由“虚”转“实”得以改善。
据悉,冬季进补的效果可能比其他季节高2-3倍,所以一些平日体虚的市民不要错过了这个绝佳的养生保健节令。
食补指的是利用食物营养功效结合自身情况,通过进补膳食,从而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相比而言,自然生长的食材更易于被人体所吸收,所以食补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但应注意要辨证和适量,不宜滥用和过多。
药补则是针对人体已明显出现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单纯依靠食补不能纠其亏损时,在医生指导下施以甘平的补药,以平调阴阳、祛病健身。其优势在于剂量准确,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每天的剂量和服用的次数;患者服用方便,如药物补钙开盖即食,随用随取,并且容易保存。
钟伟泉认为,只有食物才能保证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的全面供给,而药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远远不及食物充分,所以一般建议先食补,效果不明显才建议同时上药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世间最好的药就是自身之精,所以优质的睡眠是最佳之选。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而进补也应有所不同。中医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强调有“虚”才补。“虚”指的就是人体的气、血、阴、阳等不足,“虚”产生的病症则为“虚证”。中医学将“虚证”分为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等类型,因而进补的时候也需要根据辨证论治。
很多人忽略的是,进补其实应先调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失调,食物营养无法被脾胃吸收的话,再怎么补都是无用之举。因此,如果有消化不良等问题,最好先进行调理,以利进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食补应当适量。过度进补也会影响脾胃功能。即使选择了与体质相宜的饮食,如果不控制好食量,过量进补同样会增加脾胃负担,以致不能消化而使疾病加重,或引起其他疾病。
补品根据性质可以分为滋补类、清补类和平补类。
滋补类药物药性滋腻,补虚力度佳,能治疗血亏、阴虚等病证,如阿胶类的滋补品,适用于秋冬季。但容易上火,脾虚者不易吸收。
清补是指使用偏凉或泻实作用的药物进行补益,其药性寒凉,补而兼清,如单味药麦冬、薏苡仁等,适合夏秋季节,但寒性体质者不适用。
平补是属于一种缓补法,指用甘平和缓的补益药方治疗体虚久病、病势发展较慢者。其药性平和,不寒不燥,如单味药党参、山药等。适合各类体质人群和普通人群中身体偏虚者,一年四季均可服用。
进补时,除了要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差别,还要考虑生活的所在地域,那么南北地区的进补有什么不同呢?
冬季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温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得多,进补应以平补为主,可以适当增加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吃甘润生津之品配以果蔬、冰糖为宜。
最后,钟伟泉医生给大家推荐3款适合广东冬季平补的靓汤,日常在家煲起来吧。
功效:温补肾阳 行气消滞。
主要材料:羊肉500克,白萝卜1个。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冷水下锅,加入姜片、葱段、料酒、花椒等,焯水去膻,捞出后用温水洗净,加入清水后炖煮1小时。白萝卜切块,与生姜一起放入锅中,炖煮半小时至食材软烂,撒入葱花,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
主要材料:老鸭半只,虫草花15克。
做法:老鸭洗净斩块,水烧开后入老鸭汆水,加入料酒去腥。洗干净后放入锅中,放入虫草花、红枣,用大火煮15分钟后改为小火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养阴润燥。
主要材料:猪脊骨500克,淮山200克,玉竹50克。
做法:淮山去皮切块,与玉竹洗净备用;猪骨洗净汆水冲洗沥干。所有食材放入汤煲,加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后加入适量食盐及枸杞即可。
温馨提示:大家也可根据个人体质加入其他药食同源的材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