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寒的人更容易感冒咳嗽!中医推荐这些“温肺”方法

健康   2025-01-10 10:01   广东  

肺脏不仅怕严冬、降温带来的冷空气,还怕寒凉饮食的影响,正如中医所讲的“形寒冷饮则伤肺”。


当寒凉饮食通过食管,相邻的肺脏就会感受到寒气的影响。想要温肺气,可以试试中医调养办法。



肺有寒,中医“温肺”有方法


肺寒的人容易感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喘、咳清稀白痰等,平时可以多食用温性食物,比如姜、蒜、花椒、茴香、红枣、桂圆、羊肉等。不过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蒸、煮、煲汤等,不能以生冷的形式吃下去,因为脾胃中的寒气也会向上到达肺部,导致肺寒。


如果想要温肺气,可以用生姜、红枣、白砂糖煎汤,以枣熟为度,食枣喝汤,每日一次。在冬令时节服用姜枣汤,可以强壮肺气,抵御寒邪,感冒也就少了。


受寒之后,生姜就不再搭配红枣、白糖了,而是改为搭配葱白、红糖,受寒之后尽快服用,有助于解表通阳、祛除寒气。


若是平时肺气不足,经常感冒、疲乏、气短,或是容易发生鼻炎、气管炎等病症,不妨用黄芪、菊花、枸杞子一起加水煎煮,当茶饮用,有补气益肺、预防疾病的功效。


冬季,可以在泡脚水里加点生姜、花椒等味辛、性温的食药材,效果更好。在纱布包里装入3~5片的生姜(大片)、二十几粒花椒,扎紧后加水煮开,放入盆内使用。泡脚的同时按摩足底的涌泉穴,更能温肾助阳、温肺散寒。


养肺治肺,中医分享8个经典方


防感冒、泻肺火、治凉燥、退低烧……中医在养肺治肺有8个经典方剂,一起来看看。




1、玉屏风散:从元朝就用来防感冒


“玉屏风散”源自朱震亨之《丹溪心法》,由黄芪60克、白术60克、防风30克组成,自元朝就被用来治疗表虚自汗及预防体虚感冒。现在临床中仍广泛应用。


“防风黄芪牛肉汤”用药和玉屏风散完全相同,另外加上牛肉和红枣,能够益气补肺、养心安神、强身健体,建议平时容易感冒、体质虚弱、怕冷的人经常喝一喝,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预防感冒。


做法:牛肉25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红枣10枚。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水中煮沸捞起。在锅里放适量的水,将黄芪、白术、防风、红枣放进锅里用大火煎煮半小时后放入煮好的牛肉块,等到牛肉熟透,将黄芪、防风、白术捡出来,然后加入适量盐、葱、姜,继续用大火再煮8分钟,最后放少许味精即可。




2、百合固金汤:退低烧效果较好

百合固金汤源自《医方集解》,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治疗阴虚咳嗽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肺肾阴虚引起的咳嗽咳痰、气喘,手心脚心发热,颧红盗汗等表现,临床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如辨证属阴虚都可用它来治疗。


做法:百合固金汤由百合12克,熟地黄、生地黄、当归、贝母、麦冬各9克,白芍、桔梗、玄参、甘草各6克组成,请医生辨证后,用砂锅进行煎熬,煎好后就可以口服。


具体运用时,若咳嗽痰多,可以加百部、瓜蒌以润肺止咳化痰;咯血较重,可以加藕节炭、白茅根、白及等以凉血止血。


本方药物多为甘寒滋腻之品,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应慎用。


有些不明原因的低热很难消退,中医辨证大多属于阴虚内热或中气下陷,如果症状表现为低热咽燥、口渴欲饮、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苔发红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试试。





3、养阴清肺汤:清热而解毒利咽

养阴清肺汤出自于喉科专著《重楼玉钥》,重在滋阴清热而解毒利咽,兼以清散祛邪。原书主治为白喉,即咽喉处出现白色的伪膜,同时还伴有咽喉肿痛,咳嗽,发热,鼻干唇燥等症状。


因为方中以滋阴、清热、凉血等功效的药物居多,因此现在常用于阴虚燥热所导致的干咳、咽喉疼痛、鼻干口燥等表现。


如果是阴虚内热型慢性咽炎(症状见咽干、咽痛、咽痒,咳嗽、少痰,喜喝水,大便干结,入睡困难,舌苔比较红,脉搏较细),也可以用它来调理,有养阴清热和利咽生津的效果。


方剂:方中共有八味药物,分别为生地、麦冬、玄参、白芍、贝母、牡丹皮、薄荷和甘草。




4、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

杏苏散源自《温病条辨》,主要功用为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证,主要症状是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浮弦。


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证)、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方剂:由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橘皮、苦桔梗、枳壳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组成,水煎服。


若是恶寒重,可以加葱白、淡豆豉以解表;头痛重,可加川芎、防风以祛风止痛;咳嗽痰多或素有痰饮者,可以加紫菀以温润化痰。需要注意的是,本方辛温,只宜于凉燥和风寒表证,不宜于风温证。





5、泻白散:最擅长泻肺火

泻白散又名泻肺散,始见于北宋钱乙的中医儿科学专著《小儿药证直诀》,系钱乙逝世后,其学生整理而成。泻白散主治小儿肺热盛、气急喘嗽,常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小儿麻疹初期等证属肺中伏火郁热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剂:由地骨皮、桑白皮(炒)各30克、甘草(炙)3克组成,原方中还有粳米一撮。




6、桑菊饮:可防治风温感冒咳嗽

桑菊饮是《温病条辨》中治疗风温初起的辛凉轻剂。风热咳嗽患者多具有咽干咽痒这一临床特点,因此,我们在临证时,只要抓住咽干咽痒、咳嗽、口微渴这些主症,即可使用本方,有辛凉解表、宣肺止咳之功。


方法:自制桑菊饮,可以取霜桑叶10克,菊花10克,白糖少许。将桑叶和菊花加水滤掉杂质,加水1000克左右,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煮10~15分钟,滤去桑叶、菊花,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白糖即可。亦可用开水泡茶饮用。可预防治疗风温感冒及其引起的咳嗽。





7、白虎汤:治发热的主方

白虎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是治疗高热的经典名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


方剂:仅以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石膏虽寒,但它清热不像其他苦寒清热药那样,会伤胃气,也不会引起肾阴损伤,知母既能助石膏清热,本身又能滋阴。所以临床上是治疗外感发热、阳明热盛的主方。


孩子如果发烧了,取生石膏30克,加水大火烧开后再煮30分钟,服用,有退热的效果。但只适合于风热所致发热的。




8、神仙粥:春季体虚易感冒者常食

神仙粥载于《食宪鸿秘》,主治风寒感冒初起,对于体虚外受风寒邪气引起的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白痰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方法:居家食用可以取糯米100~150克,带须鲜葱头(到葱白部分)7~8根,生姜5片,陈醋适量。将糯米、生姜洗净,加适量水至砂锅,水开后加入糯米、生姜煮20~30分钟,再加入葱白,煮至米熟烂,然后加入陈醋10~15毫升搅匀调味起锅,趁热服用。


糯米健胃和中,益气扶正,葱白和姜性温味辛,均具解表发散的作用,能祛风散寒。


提示:中药方剂最好咨询医师后使用。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健康时报微信】


推荐阅读

广东中医药
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