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AM易道文章有价值,请读者朋友帮忙转发点赞在看评论,支持AM易道创作。
AM易道本文与文中提到企业(如有)不存在任何形式商业合作、赞助、雇佣等利益关联。
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仅作为辅助阅读之用途,无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AM易道导语:
在3D数字创意产业加速发展的今天,一项开源技术再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边界。
还记得昨天AM易道为大家介绍的10秒内将2D图片转为3D模型的InstantMesh黑科技吗?
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尝试从3D模型直接转换为动画模型的神器:Make-It-Animatable框架。
这项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腾讯PCG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对3D模型的"闪电级"动画绑定:
只需1秒,就能让静态的3D模型获得完整的动画能力!
这意味着,从InstantMesh生成的模型,到艺术家手工创作的角色,甚至是3D扫描获得的模型,都能立即变身为可动的生动角色。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团队选择了完全开源的方式分享这一突破性成果。
开源信息在文末。
AM易道认为,Make-It-Animatable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拥有了从创意到动画的制作能力。
技术创新:解构1秒动画的魔法
从下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个神奇的转换过程:
无论是卡通人物还是写实角色,无论是标准姿势还是特殊造型,系统都能快速生成精确的骨骼结构和动画控制系统。
这种"万物皆可动"的通用性,背后蕴含着三大核心技术创新:
1. 粗到精的形状表示
这项技术首创了一种类似"先轮廓后细节"的处理策略。
系统首先进行粗略的形状分析,就像素描画家先打形,确定角色的整体结构。
随后通过层次化采样策略,重点关注手指等需要精细控制的区域。
2. 基于粒子的通用编码器
从技术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到,系统采用了创新的粒子化表示方法。对具体技术细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原文。
这就像是将3D模型转换成了一种"通用语言",不管原始模型是什么形式,系统都能准确理解其结构特征。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几何感知注意力机制,能够精确捕捉模型的局部细节特征。
3. 结构感知的智能建模
下图展示了系统如何理解角色的骨骼结构。
骨骼结构是动画效果的核心。
通过一种创新的因果注意力机制,系统能像经验丰富的动画师一样,准确理解角色各个部位之间的层级关系。
这确保了生成的骨骼结构既符合角色特征,又满足动画需求。
开源实测:从静态到动态的魔法时刻
Make-It-Animatable项目的完整开源为我们提供了亲身体验这项黑科技的机会。
通过深入的实测,让我们一步步还原这个令人惊叹的过程:
部署测试环境
项目提供了两种使用方式:
在线Demo(https://make-it-animatable.jasongzy.com/)
本地部署:适合需要批量处理或进行二次开发的用户
多场景测试效果
第一个测试是疯狂动物城兔子警官角色,传统的T型结构输入,效果非常不错:
此文展示的技术根基,研究团队选择了开源,AM易道为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