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560 篇原创文章
好的论文需要融入其他人的观点。然而,许多写作者在论文引用上屡犯错误,比如引用过少,甚至根本不引用。原因可能是懒得去查原文,或者以为凭记忆就能重述出来。而有些写作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引用过多,缺少自己的评议。原因可能是对评论引文的能力不自信,或者没有充分理解引文,因此很难阐释其含义。针对该问题,杰拉尔德·格拉夫和凯茜·比肯施泰因在其著作《高效写作的秘密》中给出了论文引用他人观点的三条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引文要相关
引用不只是将他人的观点用引号标示起来,简单将引文从原来的语境中抽离出来。在选择恰当的引文之前,你要了解它们的用途,也就是在你决定插入某段引文的地方,它能起到多大的支持作用。选择引文时一定不要“掉书袋”,而要确保它能支持你自己的论证。
然而,找到相关的引文不总是轻而易举的。实际上,在你成文和修订的过程中,原本与你的论证或者关键论点相关的引文可能会随着正文的变化而失去意义。写作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你有时可能会觉得自己找到了特别好的引文,能充分支持你的论证,后来却发现,随着论文的展开,焦点发生了变化,引文也失去了用武之地。因此,深入写作和修订中的时候,正文论证和引文选取之间往往是一个往复的过程。
二、引用要配套
除了找到相关的引文,你还需要恰当地呈现引文,让读者明白如何相关、意义何在。引文不是不言自明,你需要加上“配套措施”,代其立言。
没有配套措施,直接插入正文的引文有时会叫作“孤悬”引文,因为它们孤零零地悬在那里,没有被做任何解释。比如“苏珊·博尔多针对女性和节食问题写道‘1995年电视进入斐济之前,当地从未报告过进食障碍案例。英美电视节目开播3年后,也就是1998年,62%的受调查女孩说自己在节食。’我认为博尔多是对的。她的另一个观点是……”,在这段话中,作者引用时没有充分解释原因,所以读者很难重构博尔多的论点。作者没有说明博尔多是谁,这段话与作者自己的观点有何联系,也没有谈这段话“对”在哪里。他只是把引文扔在那里,紧接着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点上了。
要想把引文配套好,需要把它夹到“引用三明治”里,其中“顶上的一片面包”是引用声明,“底下一片”是后续说明。引用声明应写清原文作者,设定好语境;后续说明应解释引文意义,以及你对它的认识。比如,运用这一技巧,上面那段关于博尔多的话就可以这样来表述:
女性主义哲学家苏珊·博尔多谴责道,西方媒体对女性身材和饮食的执念已经太深了。她主要控诉的是,全球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引导下认为自己身材肥胖,需要节食。以斐济群岛为例,博尔多指出“1995年电视进入斐济之前,当地从未报告过进食障碍案例。英美电视节目开播3年后,也就是1998年,62%的受调查女孩说自己在节食”。我认为,博尔多的观察是准确的,因为在我看来,我认识的许多女性都对自己的体重忧心忡忡,不管她们来自何方……
上面这段“配套”材料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既忠实于博尔多的原文,又有作者自己的脉络。比如段落中多次提到“节食”这个关键概念,而且加上了“西方”“文化”限定,从而呼应了博尔多引文中的“英美电视节目”。且后续说明没有简单重复博尔多的话,而是在适当呼应的基础上,将论证朝着作者自己的方向引导。实际上,“配套”将博尔多的话与作者的话结合在了一起。
三、引用要总结归纳
许多写作者不愿归纳,原因可能是他们懒得回头去阅读、思考相关文献,也可能是害怕花太多时间在其他人的观点上会不利于独立思考。这样导致论文看上去像是纯靠“然后/另外/而且”拼凑起来的论证。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归纳他人的论点就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法之一。鲜明的观点需要与其他人的主张联系起来,因此有效地归纳其他人说过的话就很重要。一般来说,好的归纳要在引述和聚焦之间求得平衡,既要忠实地呈现原作者的话,又要突出它在何处让写作者产生了兴趣。比如,你想要的论证的是父母而非快餐公司应当为儿童肥胖问题负责,为此你的归纳就应该强调已有研究对快餐工业与父母的论述。那么你可以这样写:
在《请不要谴责食客》一文中,戴维·金泽恩科谴责了快餐工业,说它为今日“肥胖传染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津泽恩科宣称,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监督子女的食谱,所以今天的儿童容易被成本低、热量高的快餐连锁店的食品侵害。但是我认为应该为儿童肥胖负责的是父母,而非连锁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