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室中,来访者的所有问题都是“包装”过的情绪和情感。
心理咨询的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拆开“包装”,自由地用语言表达出潜意识中的情绪。
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受到咨询师能力、经验的限制。有时候,咨询师的个人特质也会造成对来访者的误读:
当一位生气的来访者恰巧攻击到了咨询师的某个情结,咨访双方的情绪相遇,究竟愤怒的指向对象是谁?
或者咨询师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经成为咨询的阻碍。
这可能是市面上少有的、关注
咨询师情绪的课程
情绪和情感是贯穿整个咨询的主线。有人说,对情绪的处理效果支撑起了心理咨询的价值。
然而,“咨询室中的情绪”这个话题实在是太细碎了,咨访两方的情绪、情感发生在咨询的时时刻刻。
很少有人愿意、也很难把这些零散的片段“剥离”出来。
"
咨询师就像一个炼丹炉,和来访者情绪工作的前提是:咨询师有足够的承纳情绪的能力。
——张维扬
"
更难得的是关注到咨询师的情绪。
或许你能在个人体验中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但仍然无法解答:如何在咨询情境中承纳它。
深切的相遇
解读咨访双方的情绪应对
01 认识咨询室中的情绪
这门课将从基础情绪知识开始,告诉你情绪源于何处、如何认识情绪、以及怎样帮助来访者应对情绪。
老师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分析几类常见情绪以及它们的心理机制。
你还将学会识别包括压抑、转移、见诸行动在内的常见情绪反应,以及如何处理创伤背后暗含的情绪、情感。
这部分的内容将帮助咨询师,在最大程度上感受自己、感受来访者的感受。
02 情绪是咨询师的资源
在这门课中,张老师将带领你寻找咨询师自我照料的资源、厘清情感与伦理设置间的关系、分析临床互动的原则。
你将了解应对情绪的策略、理解主体间性带来的影响、从情绪的视角看待移情与反移情的过程、熟悉投射的必然过程、学会通过阳性互动和阴性互动在咨询室内有效释放情绪的能量。
简单来说,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咨询师这一侧究竟发生了什么。
学会辨别咨询过程中哪些情绪是来访者的、哪些是咨询师自身的、哪些能够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将情绪、情感作为咨询的“助推器”。
课程亮点
亮点1 精神动力学+后现代哲学双视角
整个课程基于精神动力学的理念,讨论了处于移情、反移情核心位置的情绪。
同时也在后现代建构主义的框架下指出:所有的情绪和情感都是主观建构的,可以在人际互动中被影响。
来访者的情绪、情感具备传递信息的功能。
而你可以学会怎样将自己作为工具,解读背后的信息,帮助来访者重新构筑情绪。
亮点2 紧扣临床情境
当情绪发生,咨询师随之要解决的问题是:
情绪的来源、目的和功能是什么? 识别情绪之后能够做什么? 如何应对情绪变化? 怎样把情绪转化成为咨询的“工具”? ……
【现在报名,立即听课】
原价2099
2人拼团,仅需1199元
👇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参团👇
咨询课程,老用户可私信你的任一糖心理客服或顾问报名(微信好友列表,搜索“糖心理”)
新用户请添加下方客服!!老用户不要重复添加,否则会造成处理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