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裁员潮与人才荒,这些是新晋“金饭碗”——

汽车   2024-09-22 15:00   北京  

导读



汽车圈的“人来人往”正在加速,一年之内数十家车企裁员,有企业去年增员超过十万人。变革中的汽车产业面临怎样的人力结构调整?哪些人员会被永久淘汰,哪类群体有丰富的跳槽机会?在新的汽车时代,什么样的岗位最为关键,什么样的从业者是稀缺资源,最核心的汽车人才又将推动产业走向何方?



减员:一年20多家车企裁员


近日,裁员浪潮席卷全球汽车产业,9月已经波及3家车企,今年累计20多家企业裁员。

国内日系车企的裁员大多一片和气,东风本田的“慷慨”被业界广为称道:补偿方案中“N+2+1”的“N”代表员工服务年数,一年对应一个月薪资,“2”是额外补偿的两个月工资,“1”是特别奖励的一个月奖金,部分员工能够获得20多万元,再加上温情脉脉的欢送会,为业界塑造了裁员的优良典范。



与此相反,部分裁员场面不免难堪,比如近日多位网友爆料,上汽大通与到期员工协商赔偿方案,涉及加班补偿事宜,企业涉嫌为了减少补偿突然关闭钉钉考勤系统,避免员工查询加班打卡记录,这样的爆料被戏称为“休克式裁员”。

国际视角下,大众首次考虑关闭本土工厂,可能裁员1.5万人,引发工会的激烈抵制。据公开信息统计,近一年来,大众、通用、本田、日产等整车巨头都有裁员动作,特斯拉、理想、极星等车企,还有博世、大陆、采埃孚等产业链巨头纷纷裁员,涉及全球20多家企业8万多人。



人事剧烈变动是产业深度调整的缩影。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李喆乐告诉北京交通广播,新能源汽车改变了造车门槛,塑造“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概念,使得部分传统业务模块不再重要,岗位需求相应减少。同时,全国汽车产业大约6000万产能,一半处于闲置状态,淘汰出清过程中必然涉及减员,因此汽车“裁员潮”是产业变革中的人才结构调整。



深度调整中,哪些板块的人员可能被永久淘汰?汽车分析师、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告诉北京交通广播,除了大家熟知的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和空调的研发制造也有颠覆性变化:传统燃油车的底盘结构中动力系统在前面,新能源汽车的底盘需要容纳电池包,大多是平整结构,两者有根本性不同;空调方面,燃油车利用发动机余热,新能源车使用电能,空调工作原理不同,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要求也完全不同。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李喆乐认为,综合来看,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随着AI融入汽车业,从事重复劳动的岗位都可能被彻底淘汰。



增员:软件研发月薪近5万元


车圈的人才有来有往,增员也是汽车人力资源的一大主题。上述大规模裁员的本田工厂门口,就有新势力企业摆摊儿招聘;高合宣布停工时,不少车企HR冲进盐城工厂,有的一次性招揽数百人;刚刚过去的就业季,被特斯拉毁约的应届生受到蔚来、极氪HR的公开欢迎。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更是公开表示:“请友商高抬贵手,少挖我们的人”。

根据汽车人才研究会的统计,一年以来,比亚迪增员超过13万人,近日员工总数达到90万人,吉利、长安、蔚来、理想等车企各自增员1万人左右。猎聘大数据显示,2023应届硕士需求增长最快的赛道中,新能源汽车排名第一,需求同比上升151%。



汽车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产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5%。其中普工/技工招聘职位数占比23%,排名第一。近期,比亚迪郑州基地启动2024年第二次招聘,规模多达4000人。对此,汽车分析师、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向北京交通广播介绍,新能源与燃油车差异明显,不过制造环节仍有不少重叠之处,比如四大工艺中,只有最后一步的总装有些区别,冲压、车身、涂装的工艺基本类似,岗位重合度很高,传统车企的成熟工人对新能源车企也很重要。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李喆乐告诉北京交通广播,由于年轻人大多流向服务业,较少选择进厂“打螺丝”,使得普工的招聘难度逐年上升,这个现象并不局限于汽车行业。



从匮乏程度看,新能源领域的人才需求最大,其中软件研发方面的高端技术人才最受热捧。猎聘的数据显示,在汽车重点职能中,算法工程师薪资最高,2023年实际年薪38.7万元。在智联招聘的统计中,从2022年到2023年,车载软件研发岗位的招聘月薪增幅18%,其中模拟芯片设计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高达48478元/月。汽车分析师、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分析,这些人才与产业链上高价值的零部件密切相关,同时这类技能属于核心技术,高校和机构没有培训项目,相关人员大多具有半导体、互联网的从业背景。随着智能化竞争加剧,这些跨界人才在汽车行业将持续供不应求,如果同时具备管理才能和经验,位居管理岗位,年均薪资往往突破百万元。



趋势:复合型人才最稀缺


整体上看,汽车从业者仍然有较为稳定的待遇和成长空间。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李喆乐向北京交通广播介绍,2023年汽车行业人均工资15.8万元,同比增长3.1%,高于12.1万元的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时,汽车行业主动离职率5.6%,降到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体现出人才结构调整的进程正在加速。



发展趋势上,研发岗位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2014年,我国汽车行业的研发人员占比只有6.4%,2020年达到10.5%,与跨国车企持平,去年行业研发占比攀升到12.9%。最近三年,新能源研发入职率保持在30%以上,智能网联研发的入职率在40%左右,2023年汽车整体研发人员的“入离差”(入职与离职)高达12.4%,充分展示了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决心。



在各类涉及人才的讨论中,车企领导层一致认为,“复合型人才”是未来的稀缺资源。新时代的汽车远远不止机械制造,还涉及物理、化学、电子、材料、通信、计算机、半导体各类专业,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李喆乐举例说,未来的汽车工人不仅要懂制造工艺,还要懂编程,并且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融会贯通地使用工具设备。汽车分析师、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告诉北京交通广播,“复合型人才”门槛高,至少需要6-10年时间深入“懂得”汽车,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年龄上大多是40+的成熟从业者,并且具备持续高效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汹涌而至,人才的更迭进化不断加剧,这不仅是行业转型的侧写,更是深入转型的驱动力和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推荐阅读:
突发!奥迪或关厂引发震动
8月份合资车企销量发布
合资变国产!比亚迪拿下腾势汽车100%股权:奔驰退出
新能源汽车遭遇“地库禁令”,安全与权益“两难”如何解?

1039汽车天下
北京交通广播品牌栏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