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脑梗死患者逐年增多,脑梗死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秋季来袭,气温骤降,卒中等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显著增高。老年朋友要多关注和呵护血管健康,小心脑血管“闹脾气”。
如果向脑部输送血液的血管发生阻塞,即可引起脑梗死,此时,脑组织不能得到充分的养料和氧气,受影响的神经细胞发生坏死,导致各种神经症状与现象。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80%。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群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尤其是秋冬时节更是脑梗死的高发时节。
脑梗死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眩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通常发生在高龄的患者,60岁以上患者更为常见,目前80-90岁的患者居多,起病比较急,会有多种慢性基础病及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长期吸烟饮酒等。
秋冬季昼夜温差大,当人体从温暖的室内环境转移到较冷的室外环境时,交感神经系统立即受到刺激而兴奋紧张,大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和血压升高,心脑负荷也随之增加,导致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增加;大多数卒中患者的血管都存在血管狭窄病变,血管的收缩会中断某些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寒冷的刺激会增加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易于形成血栓;
秋冬季天气干燥,易使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病毒和细菌侵入,可引起急性感染,通过一系列生物生化反应,有可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甚至促使斑块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影响凝血功能,容易促使血栓形成;
秋冬天气转凉,人们往往不愿出门进行户外活动,在室内躺着、坐着的时间大大增加,身体运动量明显减少。加之人们相对饮食会不节制,增加饮酒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因此血脂升高、血糖飙升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加。
对于已患脑卒中的患者如何预防再复发?
本期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汪志云
编辑:王肖航
校对:张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