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65岁包信和,常进任中国科大校长(副部长级)

文摘   2024-10-11 17:02   安徽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消息,日前,中央批准:常进同志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包信和同志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职务

10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彭金辉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同志,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向群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同志主持会议。

官网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是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
学校于1958年在北京创建,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郭沫若任中国科大首任校长,并将“红专并进”写进科大的校训。
1970年科大南迁到合肥,历程颇为坎坷。当时的科大仪器设备损失超过三分之二,教师流失过半;到1972年,全校仅有教授9人、副教授13人。
如今,中国科大的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超过700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45%。中国科大的毕业生,“千生一院士,八百硕博生”,平均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产生一名两院院士。
公开简历显示,常进,男,1966年7月生,籍贯江苏泰兴,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他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常进是“暗物质探测时代”开创者,“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空间伽玛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是中国空间天文学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1992年,常进自中国科大硕士毕业后,加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宇宙高能电子、高能伽马射线。然而,高能粒子并不像名字听起来那样“高能”,因流量太弱,唯有高性能探测器才有机会观测它们。
1998年,常进发现,采用高能量分辨的薄探测器也能探测高能电子。
正巧当时美国科学家要在南极通过高空气球观测宇宙射线。常进仔细研究了这个探测器,发现可以用它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但是,美国科学家认为这个想法太疯狂。最终,常进的努力让美国人信服了,同意将南极气球实验数据交由他分析。这个项目最重要的一篇论文,是由常进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2008年《自然》杂志上。
这篇论文成为找到暗物质探测的“钥匙”,第一年即被引用400多次。2009年11月,香山科学会议召开,讨论空间观测暗物质粒子可行性;2010年12月,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在紫台成立;2011年12月,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正式启动。
2015年12月17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悟空”号卫星送入太空。“悟空号”卫星(又称: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研制发射的首颗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悟空号”卫星的成功入轨,昭示着中国人此后有了自己的空间天文卫星。发射当天,《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评论,“‘悟空’号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

暗物质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常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曾解释,“我无法告诉你暗物质有什么意义,但科学上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改变人类生活。量子力学发现时,没人知道会对人类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但现在每天的生活,玩手机、看电视这些活动都离不开100年前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现。”

2019年,常进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2020年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此番,常进正式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这是时隔近十年之后,中国科大再次迎来校友任校长。
此前,包信和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出生于1959年8月的他,已年满65岁。
1959年,包信和出生于江苏扬中,1975年高中毕业后,城镇户口的他曾经被下放到农村老家干了一年半的农活,用包信和的话说,那时“什么农活都干,什么农活都会干,是生产队的八分劳力”。之后,他被分配到了县城的扬中县兽药厂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时,包信和进入最后一轮,但没有被录取。1978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买了几本基本的参考书,一边工作一边复习了一个多月,没想到高考成绩在全县位列前茅。因为在兽药厂工作过,也穿过白大褂,配过药水,包信和选择了复旦大学化学专业。
1981年刚恢复研究生招生,包信和正好要考研究生;刚上了一年研究生,国家又试行硕博连读,1987年,包信和拿到了恢复高考后复旦第一批颁发的博士学位。
1987年,包信和博士毕业后,留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1989年,获德国洪堡基金和马普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协会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包信和回到国内,但没有直接回到复旦大学,而是去了位于东北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9年,包信和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2015年,重回复旦大学任常务副校长。2017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自从2017年任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后,包信和就长期居住在合肥,准确地说,是长期居住在中国科大的校园里。他在学校的专家公寓里有一套居所,距离办公室走路不过三四分钟。
“我感到非常好、非常方便。”包信和对于这样的安排很满意,“我晚上就待在办公室里,基本上12点回家,从办公室出门到躺到床上,只要花一刻钟。
在2020年10月,一则关于包信和的抖音短视频流传甚广,在中国科大少年班新生开学合影时,包信和正好路过,便被邀请一起合影,他用手捋了捋头发,和同学们一起大喊“茄子”。视频中的一个细节获得不少网民的点赞:在被邀请合影之后,包信和径直走到队伍第三排的最右侧,而不是站在队伍的“C位”。
包信和校长上任以来,中国科大在医学学科、新工科建设和高端科研平台建设等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学校也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包信和来到中国科大之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学校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医学学科建设,以期弥补中国科大学科设置的劣势。
与此同时,经过多方协调,2017年12月,原安徽省立医院也成为中科大直属附属第一医院。经过数年的发展,如今中国科大医学学科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附属医院实力排名也稳步提升。
201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正式被任命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约半年前,是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向我抛来的橄榄枝!”
“他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真心想帮这里做点事。”谈起葛均波,包信和赞叹不已。“一开始,葛均波还有些顾虑,我对他动之以情,说安徽6000多万人口,缺乏好的医疗资源,生了病都希望去上海,所以上海医院的病人中有26%都是安徽人。我这么一说,葛均波也觉得安徽确实需要一个好医院,需要好医生。”包信和“揭秘”说,像葛均波这样的顶尖人才,用金钱是打动不了的。
一些改变已经可以看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的排名,从全国100名开外,已经连续六年进入全国百强。在最新一轮(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第20位,等级A+;在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年度榜单中,位列全球医疗机构第40位,中国医疗机构第6位。
此外,在国家公布的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当中,由中国科大主持和参加的就有两项。最近,中国科大人工智能、深空探测、碳综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基础研究成果,也都陆续应用到国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当中。
此番,包信和正式卸任中国科大校长,其校长任期已超七年,成为中国科大校史上任期第三长的校长,仅次于创校校长郭沫若(近20年)与第七任校长朱清时(10年)。
“星宇知事”观察到,近年来,安徽连续数任省委书记均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国科大
202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举行团组会议。包信和在活动中表示,“安徽一直有这样一句话:怎么支持中国科大都不为过。我们真是都非常感动,也是倍感鼓舞和鞭策。在这里我也想说,中国科大怎么回报安徽也都不为多”。
对此,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现场表态:“我和王清宪省长,包信和校长随叫随到,始终秉承对中国科大的诉求:有求必应,不讲条件。是怎么支持都不为过的这么一个理念”。
2024年6月底,梁言顺接替韩俊出任安徽省委书记。履新仅一周,7月6日下午,梁言顺出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值年返校纪念大会暨人才安徽行——中国科大校友专场活动。
梁言顺指出,“安徽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当好中国科大的‘后勤部长’,对科大的诉求鼎力支持,对科大的事情全力办好,以‘自家人’的态度和‘马上办’的速度保障科大师生学习愉快、生活愉快、创新愉快。”
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郑栅洁表示,安徽与中国科大协同发展前景可期、大有可为。安徽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科大科研创新,全力支持科大科研成果在安徽转化,全力支持科大人才队伍建设,全力为科大提供更好生活保障,共同努力把科大办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李锦斌也曾表示,中国科大国际校区建设既是科大的大事,也是安徽的大事。50年前我们以“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让科大师生吃饱”的力度,与科大结下了“倾城之恋”,今天我们更要以“倾省之力”支持中国科大国际校区建设。

*资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京报、上观新闻等

*声明:本文首发于“星宇知事”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星宇知事
知事不言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