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土耳其研究共同体(Turkish Studies Consortium)是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的指导下,由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等各高校土耳其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组织的一个平台,旨在促进国内土耳其研究教学人员和相关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助力提高土耳其相关的研究和教学质量,并促进中国与土耳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平台不定期发布《土耳其研究共同体通讯》,及时反映土耳其相关的新闻大事、土耳其研究教学成果、相关的国际交流活动。通讯欢迎国内外土耳其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原创评论,也鼓励学生撰写评论,分享学习感想,让通讯成为一个内容丰富、视角广阔的交流媒介。《通讯》电子版内容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更新。
特别报道1
第四届土耳其研究共同体年会暨青年论坛顺利开展
2024年5月25日,第四届土耳其研究共同体年会暨青年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百年大变局下土耳其的变与不变”,由土耳其研究共同体主办。
2023年,土耳其在跌宕起伏中度过其建国百年纪念。2024年,新的不确定因素继续困扰着这个国家。最为突出的是埃尔多安总统在赢得2023年总统大选几个月之后,在2024年3月的地方选举中目睹他领导的正发党遭遇前所未有的失利。土耳其正在经历剧变。这些变化对于埃尔多安个人、他领导的政府和政党、以及土耳其意味着什么?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性、社会性根源是什么?土耳其社会正在经历的变化又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这个国家的历史延续?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土耳其研究专家和青年学子们共聚北京语言大学,从土耳其的内部事务与外部关系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推动土耳其相关的研究、教学及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新时代背景下中土友好合作。
本次年会分为上下午两场研讨会。上午是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多位教师围绕土耳其外交和土耳其政治与社会发展两个主题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下午是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三十余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青年论坛,研讨主题包括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与历史、外交、社会文化等。青年学子们彼此评议,共同讨论。很多同学第一次参加类似研讨会,在与其他师生们的交流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加深了对土耳其研究的理解。
研讨会结束之后,沈志兴老师和寿慧生老师表达了对青年学子们的热忱祝愿,希望他们能从兴趣出发,勇于创新,扩展思路,寻找能让自己长期钻研的课题,深入挖掘,并从土耳其本土情境出发,摆脱西方话语和思维的限制,探索自己的学术道路。年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特别报道2
学术译著《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文明重构》出版
2024年5月,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教授与博士生张楠合译伯纳德·刘易斯的书《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文明重构》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伊斯坦布尔,旧称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也是历史上三大帝国的首都。作为东西方之间的门户,亚洲与欧洲的文化在此碰撞、融合。1453年,“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这座城市,使之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在奥斯曼人的统治下,这座城市从拜占庭的残余缩影再次成为广袤帝国与繁荣文明的中心。
在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中,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东方学家”的中东史大家伯纳德•刘易斯描述了15世纪至17世纪奥斯曼帝国伟大时代的城市发展及其文明重构。刘易斯依靠奥斯曼编年史家、诗人和欧洲旅行者的第一手资料,以当时的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视角,配以奥斯曼的散文和诗歌,生动再现了伊斯坦布尔及其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苏丹、宫廷官员、宗教学者等各大阶层的面貌。
作者简介:
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 1916一2018),举世知名、望重学界的中东历史学家,曾任英国伦敦亚非学院中东史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毕生致力于中东研究,精通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对于伊斯兰教神学和律法,以及中东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学艺术皆有广博精深的造诣。著有《中东两千年》《现代土耳其的兴起》等。
译者简介:
张楠,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耳其研究。
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耳其历史、中东文明和全球史研究,著有《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等。
学术文章
摘要:近年来,土耳其武装无人艇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无人艇装备领域重要的力量,从作战概念设计、装备发展、技术实现和试验验证等方面梳理了土耳其武装无人艇的发展。首先总结了土耳其武装无人艇作战概念和主要武装无人艇发展现状,归纳了各主要武装无人艇的作战用途、平台特点、作战能力和任务载荷搭载情况;其次介绍了各武装无人艇搭载的模块化导弹武器载荷、反潜任务载荷等无人任务载荷,讨论了各任务载荷的主要技术和战术指标;然后分析了土耳其武装无人艇开展的自主航行试验、导弹实弹射击试验、遥控武器站实弹射击试验、反潜作战试验等,重点指出了各项试验的显著特点;最后进行了土耳其武装无人艇与世界典型无人艇的对比,进一步概括了土耳其武装无人艇的主要发展特点。系统性地对土耳其武装无人艇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可为无人艇论证和研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要:小许理和是荷兰历史学家,长期致力于晚期奥斯曼帝国至土耳其共和国时期的历史研究,其所著《土耳其现代史》是一部颇具影响的综合性史学著作。通过与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对比阅读可知,许氏著作有如下特点:强调历史延续性,反对割裂帝国与共和国的革命史观;通过考察奥斯曼/土耳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进程,聚焦于不同时代境遇下普通人的生活,反思现代化范式中重政治和思想、轻经济和文化的传统;强调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共和国多族裔和多文化的特征,在立场上摆脱土耳其民族中心叙事。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土耳其现代史》的“超越”既受益于土耳其史研究的纵深发展,也是时代需求的映射。
2024年3月31日,西北大学博物馆助理馆员周杰和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共同发表学术文章《从对手到伙伴——俄罗斯与土耳其关系探析》,载《土耳其研究》第4辑。
摘要:近年俄罗斯和土耳其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在经贸、军事和外交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俄土两国关系也深刻影响着东欧、中东、中亚和高加索的地区局势。本文回顾了俄罗斯和土耳其双边关系的演变历史,梳理俄土在经贸、能源和政治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分析两国在利比亚问题、克里米亚问题、纳卡问题上的分歧,并对两国关系进行展望。本文提出,俄罗斯和土耳其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因,是两国多领域合作关系的“互补性”;受到土耳其“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政治思想的影响,俄罗斯和土耳其两国关系在一系列地区问题上面临挑战。
2024年3月31日,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段九州发表学术文章《政商关系与外交政策:以土耳其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关系为例》,载《土耳其研究》第4辑。
摘要:随着土耳其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国家,其国内的商业协会,尤其是与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正发党)关系密切的伊斯兰主义资产阶级商业协会逐渐崛起为重要的政策参与者。土耳其商业协会参与外交政策的方式有:建立与国家的互动平台、参加国家领导人的正式访问、参加政府间会议和谈判以及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本文以土耳其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关系为例,研究商业协会在正发党执政的土耳其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在土耳其对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外交政策中,土耳其商业协会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土耳其在埃尔比勒设立领事馆、促进库尔德商人在土耳其的“合法化”以及在双方安全关系紧张时充当协调力量。
2024年3月31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国家民委环黑海研究中心研究员忻怿发表学术文章《试析土耳其对外军售的内容、特点与影响》,载《土耳其研究》第4辑。
摘要:作为新兴中等强国,土耳其基于相对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与奋发有为的对外战略,在后冷战时代逐渐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对外军售国。土耳其对外军售服务于其周边战略和“泛突厥主义”外交,成为埃尔多安政府扩展地区影响、实现地缘抱负的有力砝码。基于韩国、乌克兰等国技术援助,土耳其相关武器装备发挥出特定的非对称作战效能,在纳卡冲突、俄乌冲突等地区危机中扮演了“游戏规则改变者”的角色。土耳其军售范围突破西亚,走向北非、东非乃至东南亚、东南欧。受土尖端制造业能力局限、美土关系等牵制性因素影响,土耳其对外军售的潜力与未来效果存疑,但依旧不可低估,特别是其弹道导弹研发和外售计划以及无人机外售行为服务于土耳其中等强国外交实践,将深刻冲击地区格局。
2024年4月15日,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解芳发表学术文章《1923年《洛桑条约》与土耳其境内希腊裔问题的形成》,载《历史教学问题》2024年第2期。
摘要:《洛桑条约》划定了土耳其和希腊两国边界,使双方在相互制衡中实现了东地中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也成为了土希紧张局势的源头。一方面,自1923年《人口交换协议》在内的《洛桑条约》签订以来,两国没有发生武装冲突。另一方面,土希人口交换和权利保障条款引发的土耳其境内普世牧首问题、希腊裔财产问题和其身份问题等导致了双边紧张关系。免于人口交换的希腊人便成了土耳其境内希腊裔问题的根源,即“希腊裔土耳其人”成为土希两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方堡垒和工具。尽管1930年《安卡拉公约》的签署使两国关系得以缓和,但事实上土耳其仍对境内希腊裔保持谨慎态度。土耳其政府的排他性政策并没有兑现政府保障公民平等权的承诺。
2024年4月15日,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白若萌老师和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王三义教授共同发表学术文章《“近东价格革命”的名与实—苏莱曼盛世之后的经济变动问题辨析》,载《历史教学问题》2024年第2期。
摘要:“近东价格革命”指的是奥斯曼帝国从16世纪60年代开始银币阿克切贬值、国内物价猛涨,直到17世纪上半叶才得以缓解的经济现象。这一时期的价格波动引发了帝国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改变。“近东价格革命”外因与欧洲银币涌入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有关,内因既和政府的银币贬值政策有关,也和这一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相联。这一时期的金融波动对奥斯曼社会的蒂玛持有者、加尼沙里军、城市工匠、农民、官吏等阶层,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肯定,特定时期的经济变动反映了奥斯曼帝国盛衰的某些阶段性特征。
2024年4月23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和巴基斯坦博士研究生Rahat Shah共同发表学术文章《The impact of Pakistan-Turkey maritime cooperation on regional peace》,载《Australian Journal of Maritime & Ocean Affairs》2024年第1期。
摘要: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not solely to shed light on the maritime cooperation between Pakistan and Turkey but also to analyse whether it has any impact on regional peace. Ergo,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a crucial question, what effect does Pakistan-Turkey maritime cooperation have on regional peace? In order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is study uses the balance of power theory. Pakistan ought to balance its naval power with that of its rival India in order to accomplish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the region. At present, the two countries are asymmetrical in terms of military power. Since 1947, they have fought four wars, which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eace of the entire region. To acquire regional peace and prosperity, Islamabad and Ankara have gone beyond religiou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 and turned to maritime cooperation. Turkey has become Pakistan's second-largest arms export partner, exporting modern submarines, frigates, destroyers, and other equipment over the past 20 years. Since 9/11, they have held numerou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naval exercises to deal with any form of maritime security threat.
2024年4月23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杜东辉讲师发表学术文章《复合身份政治视野下土耳其的中亚政策探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4年第2期。
摘要: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身份塑造一国的"关系半径",并产生"对外排斥"与"对内整合"两种行为模式.多元身份国家在面对不同的合作对象时,往往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对身份资源进行个性化筛选,形成复合的身份认同、角色期待和政治实践.在复合身份政治的框架中,复合是手段,身份是方向,权力和利益则是动力.以此观之,土耳其的中亚政策是其三重国家身份(突厥语国家、伊斯兰国家、欧亚国家)、三重角色期待(突厥语国家一体化的领导者、中亚伊斯兰思潮的塑造者、欧亚大陆的"枢纽国家")和三重政治实践(亲缘政治、教缘政治、地缘政治)的复合和嵌套.复合身份政治是土耳其追求身份自主的写照,但其塑造的多元角色在"群内国家"尚未获得足够的认可,在"群外国家"也没有获得有效的承认.面对身份冲突,土耳其需要在身份诉求、国家实力和体系条件之间寻求必要的平衡。
2024年4月27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刘义教授和博士研究生辛思思共同发表学术文章《埃尔多安时期土耳其宗教事务局的功能演变与政教关系》,载《世界宗教文化》2024年第2期。
摘要:宗教事务局是土耳其共和国体系中的一个特别设置,至今已经走过百年的历程。特别是自2002年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执政以来,宗教事务局在亲伊斯兰的政策下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在执政初期,受世俗主义传统的影响,宗教事务局采取了比较低调的适应和转化策略,其公共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相关的家庭和社会政策领域。2011年埃尔多安和正义与发展党的地位比较稳固后,宗教事务局的作用日益突出。宗教学校和课程成为一个突出领域。2016年的未遂政变将宗教事务局推向了国家政治的前沿,成为了维护国家团结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宗教事务局的功能转化,体现了当前土耳其政教关系的重大变革。
2024年5月,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执行主任杨晨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马瑨婷共同发表学术文章《The Three Initiatives and China’s Middle East Policy》,载《Belt & Road Initiative Quarterly》夏季刊。
摘要:The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and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are the three important initiatives proposed by China in 2021, 2022, and 2023, respectively. These initiatives focus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security and civilization, with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provide Chinese solutions to global challenges.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is flourishing the garden of world civilizations; as for the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become an engine for promot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as for the GlobalSecurity Initiative, the Saudi-lran reconciliation is an important attempt by China to build a security governance system in the Middle East,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lthough the Middle Eas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China, this series of initiatives does not mean that China will engage in strategic competi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iddle East. In a word, China will not fall into the trap of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2024年5月,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硕士研究生郭鑫根发表学术文章《Türkiye’s Efforts to Combat Islamophobia: Responses, 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载《Belt & Road Initiative Quarterly》夏季刊。
摘要:This paper explores Türkiye's responses, 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combating Islamophobia. From the Turkish perspective, Islamophobia has exerted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negative impacts on Türkiye. In response, Türkiye takes steps from two dimensions of reality and perception.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ürkiye employs a combination of bilateral diplomacy, multilateral diplomacy, and foreign propaganda. At the spiritual level, Türkiye emphasizes its national image and soft power. As a Muslim country, Türkiye's efforts to combat Islamophobia highlight the factors of Türkiye’s national interests, the moderate Islamic attributes of the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of Islam, In the fight against Islamophobia, Türkiye also faces numerous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intricacy of Islamophobia, the entrenchment of stereotypes, the obstruction from other Islamic countries, and the rise of right-wing populism in Europe.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proposed by China may become another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addressing Islamophobia.
2024年5月1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钮松研究员发表学术文章《正发党在土耳其地方选举中遭遇“最惨失利”》,载《世界知识》2024年第9期。
2024年5月1日,山东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TUGBA SUN发表学位论文《“一带一路”倡议下土耳其与中国的产能合作》,来源:山东财经大学。
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土耳其的产能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前人研究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双方产能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局限性,并提出有价值的可行建议。本文首先梳理了产能合作的概念、历史发展、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接着,详细分析了中国和土耳其产能合作的背景与重要性,指出双方的互补性和合作的战略意义。在主要领域和项目案例分析中,探讨了双方在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合作和农业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分析,突出了合作的实际成果。同时,揭示了中土产能合作的特点和亮点,如政府支持的力度、企业间的合作模式创新等。然而,本文也提出了产能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如文化差异、政策不确定性和合作模式匹配等,以及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挑战。此外,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案例对中国和土耳其的产能合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通过借鉴经验和教训,中国和土耳其可以更好地推动产能合作的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双方的合作升级方向提出了有价值的可行建议。这对深化双方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不断提升合作的水平和效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2024年5月10日,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亚研究所李捷教授和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冀保冰共同发表学术文章《军用无人机出口在土耳其进取性外交中的角色与作用》,载《西非亚洲》2024年第3期。
摘要:阿拉伯剧变后,土耳其外交中的进取性导向日趋明显。在此背景下,土耳其有意将无人机出口作为外交工具,服务于进取性外交政策。凭借国际市场不断增长的无人机需求,土耳其得以利用无人机出口强化军事政治关系、交换所需利益、间接干预地区冲突、改善双边关系,对内巩固了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国内基础,对外塑造了对土耳其有利的地区地缘格局,且拓展了土耳其地缘政治影响力,整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无人机本质上属于军事武器,土耳其以对外军售的形式来拓展自身影响,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为:军用无人机出口凸显了土耳其外交理念的内在矛盾,弱化了其人道主义叙事效果;招致土耳其地缘竞争对手的反制,增加其地区竞争压力;加剧了全球无人机扩散,损害了土耳其试图建立的“负责任”国际形象。
2024年5月13日,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吴长青教授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程海燕共同发表学术文章《土耳其及中亚五国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历程、困境与策略》,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摘要:文章追溯了土耳其及中亚五国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困扰土耳其、中亚五国国际中文本土化过程在观念和操作两个层面的困境。文章提出了达成本土化观念层面共识、稳步解决“三教”问题、充分借助当地华人华侨的影响力三大解决措施,以期对促进中文在世界各国的本土化传播提供可行性借鉴。
2024年5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魏益帆发表学术文章《土耳其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对希腊裔族群的整合》,载《许昌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摘要:希腊裔族群是土耳其政府正式认定的三大少数族群之一。尽管官方在一些条约、文件中对希腊裔少数族群做出了诸多保护性的规定,但土耳其单一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希腊裔族群在民族整合政策下仍然被“土耳其化”,处于社会边缘地位。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一百年来,希腊裔族群人口数量的大幅下降是土耳其单一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对少数族裔整合政策的结果。历史上希腊、土耳其两国关系的恶化和塞浦路斯问题的发酵加重了土耳其政府和社会对希腊裔族群的敌意,20世纪90年代后土耳其政府为满足加入欧盟的要求,部分调整了族群整合政策,涉及语言、宗教等的立场有所调整,但并未放弃土耳其化这一族裔整合政策的基调。
2024年6月15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李亚男发表学术文章《土耳其国家安全战略:演变、特征 与实践》,载《国家安全研究》2024年第1期。
摘要: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百年来,国家安全机制经历了从军方主导到文官政 府主导的变革过程,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思想也逐渐从凯末尔主义向埃尔多安主 义过渡。当前阶段,土耳其国家安全战略中基于地理文化的两面性、基于历史宗 教的扩张性、基于地缘现实的进取性特征凸显,全方位塑造其维护国家安全的具 体实践,引导其安全政策走向,推动其在差异化的身份认知和普遍化的国家利益 之间寻求平衡之道。
媒体文章
2024年4月2日,解放日报记者安峥发表评论文章《地方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出炉,土耳其反对党迎来罕见胜利》,载《解放日报》。
2024年4月4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经贸产投中心主任、特聘教授陈玉宝发表评论文章《土耳其地方选举落幕 执政党再失首都和第一大城市》,载《潮新闻》。
202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驻土耳其分社记者沈钧发表评论文章《土耳其电视剧出口快速增长》,载《人民日报》。
2024年4月29日,辽宁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李艳枝发表评论文章《伊斯坦布尔:跌宕起伏的城市变奏曲》,载《光明网》。
2024年5月31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经贸产投中心主任、特聘教授陈玉宝发表评论文章《土耳其在对俄罗斯制裁中的斡旋和博弈》,载《城市金融报》。
2024年6月10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执行主任杨晨副教授就土耳其外长哈坎·费丹访华发表评论文章《Fidan’s visit and the future of the Türkiye-China relations》,载土耳其媒体Harici。
2024年6月23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顾坚发表评论文章《加沙冲突的尽头是拉法?》,载《南风窗》。
学术动态
2024年4月21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土耳其研究中心助理刘新越参加北京大学第四届“博望天下”区域与国别研究博士生论坛,并作题目为《为征服而辩护:托克维尔关于殖民阿尔及利亚“合法性”的思考》的学术报告。
2024年4月27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土耳其研究中心助理刘新越参加“中东史学通史(五卷本)”开题报告会暨第三届“中东史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议程,并作题目为《勒扎·努尔与土耳其的后凯末尔主义史学》的学术报告。
2024年4月27日,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教授在大理大学参加“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并发表报告——《中国与土耳其现代化道路的比较》。
2024年5月10-12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顺利举办“土耳其外交、安全与经济政策”系列讲座与工作坊。
2024年5月15日,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参加刘晗教授的《海国宪志:全球化时代的比较宪法》新书研讨会,并发表报告——《比较宪法学与区域国别研究》。
2024年5月15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土耳其研究中心助理张楠发表研究报告《土耳其基础教育评价发展:概况、进展与趋势》,载于《全球教育评价研究报告(No.1)》一书。
2024年5月18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主任郭长刚教授应邀参加第三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暨第二届“湖北大学·长江论坛”。
2024年5月19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讲师杜东辉博士参加第二届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交流会暨“文明交流与传承”青年论坛。
2024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土耳其研究中心助理刘新越参加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土耳其研究共同体年会暨青年论坛,并作题目为《用文字继续战斗:勒扎·努尔与土耳其共和国早期的回忆录书写》的学术报告。
2024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土耳其研究中心助理沈莎莉参加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土耳其研究共同体年会暨青年论坛,发表题为《语言与政治:共和国早期的土耳其语言协会》的学术报告。
2024年5月25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执行主任杨晨副教授率队参加第四届土耳其研究共同体年会暨青年论坛。
2024年5月27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土耳其语研究中心张荻老师为土耳其语专业学生作了题为《土耳其女性主义与女性政治参与》的学术专题讲座。
2024年5月28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土耳其语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兴教授为土耳其语专业学生作了题为《土耳其与北约关系研究》的学术专题讲座。
2024年5月28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土耳其语系举办了考研考公经验分享及留学经验分享会。
2024年5月29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土耳其语研究中心景雪云老师为土耳其语专业学生作了题为《2016政变以来的土俄关系》的学术专题讲座。
2024年6月1-15日,应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执行主任杨晨副教授邀请,纳杰梅丁埃尔巴坎大学全球与地区研究所主任Gokhan Bozbas教授为上海大学本科生讲授《中东社会与政治》课程。
2024年6月3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刘义教授、杨晨副教授、王佳尼讲师、杜东辉讲师参加“上海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首届政治学工作坊。
2024年6月8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刘义教授应邀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做题为“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土耳其的过去与现在”的学术讲座。
2024年6月8日,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教授在西北大学参加“跨学科视野下的文明起源研究”学术研讨会,并发表报告《比较视野下亚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起源焦虑”》。
2024年6月12日,土耳其全球与地区研究所主任Gökhan Bozbaş应邀在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做题为“中东近期热点问题”的学术讲座。
2024年6月16日,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教授在新疆大学参加“开放的新疆:印象与期待”座谈会。
2024年6月20日,土耳其社会研究所(Institute Social)所长İpek Coşkun Armağan女士应邀在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做题为“土耳其的社会转型:人口、家庭和教育”的学术讲座。
2024年6月21日,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参加教育部中东联合研究院联席会议暨区城国别学视域下的中东研究论坛。
2024年6月24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与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当代土耳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暨中土关系”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召开。
2024年6月26日,上海大学土耳其中心留学生哈桑·阿尔廷(Hasan Altın)参加第五届“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国际研讨会。
2024年6月27日,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教授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参加第五届“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国际研讨会,并发表题目为《抗日战争背景下的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与土耳其》的学术报告。
来源:土耳其研究共同体通讯
2024年4-6月 第2期(总第20期)
排版 | 马超
编辑 | 马超 梁文妍 冶伟良 刘松颜 吴欣淼
编辑:叶章旭 责编:杨 晨 编审:郭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