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名达楼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3320会议室成功举办。
应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朱虹教授(江西省原副省长、南昌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敏教授(国务院中国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李红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副总编辑(正局级)、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左玉河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原副所长)、张宝明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河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晁天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史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方志远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史会评专家,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原院长)、张艳国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学者特聘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南昌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校长),等等。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加文教授、党委副书记汪洋教授在会前看望了与会专家学者。
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国雄教授受学校委托致辞,向拨冗莅临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向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并致敬;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李平亮教授代表学院,向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和感激,向以张艳国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史学科团队表示礼赞和礼敬,对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1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高兴和喜悦,并表示,一定发奋努力维护好、巩固好、推进好中国史学科来之不易的良好态势和大好局面。本次研讨会由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弋霞教授主持。姚弋霞指出,这次会议组织得很好,学校高度重视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充分肯定中国史一级学科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关心支持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发展并拨冗莅临本次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作为分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校领导,自己有责任与大家一道,把中国史一级学科办得更好。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史学科全体教师、硕博研究生参与。
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张艳国教授以《前不负古人,后启发来者》为题,作了学科发展总结报告。他聚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十年奋斗史,深刻总结过去取得的七大成绩,深入剖析现实存在的三大瓶颈,前瞻性提出四条思考和发展建议。他指出,十年奋斗同心行,十年辛苦不寻常;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感谢享有国际学术声望的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亲自指导与关怀,要感谢江西省原副省长朱虹同志的精准支持与帮扶,要感谢学术界同仁特别是马敏教授、李红岩教授、左玉河研究员、张宝明教授、晁天义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无私帮助与付出,要感谢省教育厅、学校党政和中国史学科团队的一路同行、协力奋斗。
他指出,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从成功获批,到形成学位点建设、学术研究质量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学者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体化推进格局,到实现学科建设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自由自在状态到自觉自强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和巨大跃迁,取得了七大方面的重要成就,体现在:以博士点建设为牵引,学位点建设暨研究生教育上层次、出质量;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孵化出多个坚实的学科发展平台;勇于追踪学术研究前沿问题,推出了一批具有思想穿透力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重视加强学术交流互动,主办或承办多次重要学术研讨会;高度重视学科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领衔、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成才,不断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始终体现史学研究的现世情怀和社会功能,为服务社会发展起到鉴古知今、资政利世作用。
他强调,在看到过去成绩的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锚定发展目标,坚定发展定力,坚决克服制约博士点建设和发展的三大瓶颈:一是克服骄傲自满、“内卷”“躺平”的心态和行为,事业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靠、要”出来的;二是克服平庸平常、满足一般、止于“考核合格”的心态和行为,要有做“有思想穿透力的”史学研究和推出“有思想穿透力的史学精品力作”的状态和目标;三是克服“乱、散、垮”的“学科兴亡”周期律,既要靠学科带头人组织引领,更要靠团队合力、集体战斗力、整体竞争力。舍此,学科建设和发展就形不成不竭动力,就聚不起强大合力,就提不高广泛效力。
他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抓住制约学科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不断予以有效解决;特别是要聚焦学科、学者、学风和学生四个关键环节,对标对表检查:一要明确学科发展的重点和高度,不能迟疑、不能彷徨、不能动摇,更不能瞎折腾、折腾“瞎”;从现在起,就要突出、重点建设中国史一级学科,向着一流学科目标冲击。二要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培养学者、关爱学者、呵护学者和服务学者的良好人才机制和人才环境;好的人才机制和人才环境吸引、推动人才成就事业,否则,就不可能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三要提倡健康向上、团结奋进、严谨求是的好学风;健康向上的好学风就是勤奋钻研、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学风,团结奋进的好学风就是要把“讲团结”作为衡量党员领导干部、学者学术的一把尺子,严谨求是的好学风既来自于学者治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态度和立场,又来自于学者的内在品格。四要按照“立德铸魂、铸魂育人”的根本要求,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把学科真正建立在学生成长需求上;“以父母之心待学生”是老师应有的情怀,“以人梯待学生”是老师应有的胸怀,“以发展的眼光待学生”是老师永恒的期待,要积极探索,形成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自己的人才培养答案。
最后,他勉励江西师大史学人:一定要感恩奋进,以大步流星朝前走,披星戴月往前赶,风雨兼程向前进的精神风貌追赶目标!一定要把来之不易的博士点继续建设好、发展好、守护好!一定要牢记章开沅先生“一定要建强办好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的殷殷嘱托!
在张艳国教授的总结报告之后,围绕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进行指导性发言。
朱虹教授指出,在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10周年之际,组织召开这样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十分必要,十分重要。艳国教授的总结报告站位高、定位准、指向远,饮水思源,这是对已故章开沅先生最好的缅怀和最高的礼敬。希望博士点能够在传承前人之路的基础上,继续走好未来之路:一要加强江西本土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弥补短板和空白;二要加强历史著述的普及工作,扩大历史学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三要加强历史资源的挖掘工作,讲好江西故事、中国故事;四要加强历史书写的创新工作,探索开发新的问题域和研究场。总之,只要团结一致向前看,解放思想朝前走,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征程中稳步走向、走近、走进全国前列。
马敏教授代表国务院中国史学科评议组,向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1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艳国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十分精准,数据十分丰富,内容十分详实。从10年建设的成果来看,可以肯定地说,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放在近十年全国省属高校学科建设中来说,都堪称非常突出。艳国教授所讲的七项成绩,以及七点思考或者说经验,每一条都值得重视和推广;希望会后能够进一步凝练,形成经验总结报告,呈报国务院中国史学科评议组,以便推广。他希望,博士点在传承发展和继往开来中: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保持学术创新力;二要进一步规范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三要加强历史教材编写,重视并提升史学活动的普及性;四要加强历史研究数字化建设,重视大数据、云平台与史学活动的贴合性。总之,只要能够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团结向前,昂扬向前,就一定能够继续得到各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就一定能够探索出新的具体的方法和路径,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跑道和赛道中持续发力、再创辉煌。这是对曾经和现在仍然在帮助和支持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工作的各界同仁好友的最大尊重和回馈,也是对章开沅先生教诲和牵挂的最好纪念和慰藉。
李红岩教授指出,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真可谓“弹指一挥间”。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在章开沅先生来赣进校指导10周年之际召开的这场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这是中华民族尊师重道优良传统的一次生动体现。走好学科建设和发展道路,就要对前人的帮助和指导常怀感谢、感激和感恩之心,而不能“身在庐山中”却“日用而不知”;就要像艳国教授那样,激情似火地拿出十二万分的精力、活力和智力,奋勇向前,而不能有丝毫懒散之意和懈怠之心。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在史学理论研究、秦汉史研究、明清史研究、红色文化研究等方面特色鲜明,此后应当在注重专题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等研究,坚持在守正创新中继续探索前行;既要做有思想的历史研究,也要做有历史的思想研究。惟其如此,才能不负前人,不负时代。
左玉河研究员指出,艳国教授带领团队,凝心聚力,经过十年奋斗所取得的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成就令人敬佩、令人感动。这次学术研讨会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而且展现出奋斗者“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居安思危意识。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希望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能够在立足已有学科方向的基础上,抓住当前学术界研究由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向新中国史转向的契机;能够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更加注重自主培养一流人才,并且还要想方设法营造留得住人才的良好环境;能够在科研成果推出方面立志高远,拿出更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只要团结,才能奋进;只有团结,才能奋进。相信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建设一定能够在团结中继续奋进和远航。
晁天义教授指出,艳国教授报告中流露出的满是真情和实感,令人动容,确实能够打动人、鼓舞人、启发人。艳国教授带领团队在建设中国史学科的十年奋斗史中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传承与发展之路也任重道远。要想避免落入学科建设道路中可能出现的“人亡学息”陷阱,就要注重学术流派的内在生成,而学术流派的领军者首先要成为集学问家、思想家、战略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四合一”式的名家大师。这当然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和培育过程,但是只要保持恒心和定力,就一定能够通过学派生成推动并走好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之路。
张宝明教授指出,艳国教授的发言是精心准备的,听者无不心潮澎湃,足见他对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爱得深沉”。这场学术研讨会,以及各位专家的发言既有历史的高度,又有人文的温度,还有学术的向度。“慎终追远”“天时地利人和”“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这是古人和历史留下的智慧启示。这些启示及其带来的效能已在十年来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建设奋斗史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过去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只要永葆过去路途中的冲劲、干劲和闯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继续发掘好、利用好学科特色资源和优势,风雨无阻,开拓创新;只要始终勇于、甘于和乐于让人才站在“C位”,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未来征程中就一定能够实现从“人无我有”向“人有我优”的跨越式转变。
方志远教授在视频发言中指出,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获批与建设,离不开章开沅先生的亲切教诲和指点迷津,离不开出席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朱虹教授和马敏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离不开几代江西师大史学人的接续奋斗和努力。他认为,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重大成就的取得并非“水到渠成”,“水到”未必成渠,更多的时候是成“灾”、成“滩”。他特别强调,艳国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不是“重要贡献”;其中的故事和艰辛,朱虹教授、马敏教授、万振凡教授等人都是亲历者或见证人。他表示,自己未能出席此次学术研讨会,这是一大缺憾,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特别希望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能够继续在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下,越办越好!
研讨会自由发言阶段,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生导师万振凡教授、陈晓鸣教授、刘劲松教授、石嘉教授等先后发言;他们向章开沅先生以及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自己将会继续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力争在中国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积极参与、贡献更多,同心协力把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办得越来越好。
张艳国教授在闭幕式总结发言中指出,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性发言令人震撼、令人感动。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得很成功。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不是句号而是分号;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一场十分庄重的学术仪式。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团队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始终牢记章开沅先生“一定要建强办好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的厚望,愈行远则愈有力!希望博士点能够尽快将各位专家学者的厚爱、支持和建议转化为实践的动能和效能,以纯净的心、明亮的眼和铁打的脚板,向着光明的未来出发!希望博士点能够以编制学科发展“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尽快设计制定好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指南,实行网格化、立体式管理,多维度、全方位开动,搭建起更加完备的育人体系!希望博士点能够在会后进一步深化总结十年建设中的奋斗经验,特别是按照已有计划推出博士点建设1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继续用高质量成果回馈支持和帮助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建设和发展工作的各界同仁与好友!
会议前期,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2022级中国史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以马敏教授为主席,由李红岩教授、左玉河研究员、晁天义教授、张宝明教授、张艳国教授、万振凡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各位专家学者对肖春、肖建文两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示肯定,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李云系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史2021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