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一味壅补反致害,读懂此方“健运脾胃生津液”

健康   2024-11-03 09:30   上海  

来源:中医书友会

I导读:七味白术散是一张非常轻灵的方剂,既是健脾,又是生津,但并不从养阴增液入手,也不会香燥太过,以“鼓舞”为主,正是以辛味致津液,组方格局是非常妙的。 


论七味白术散

作者/朱锦善
本文摘自《朱锦善儿科临证50讲》(2012)

作者介绍:朱锦善,男,1947年8月生于江西省福安县,中医儿科学家、主任医师、教授,深圳市首批名医、名中医,江西省名誉名中医,深圳市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 原深圳市儿童医院首任中医科主任,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顾问等。1965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现江西中医药大学)。1975年被送至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西苑医院跟随王伯岳先生学习,后又拜江育仁先生为师。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及大学教材30多部。主要著作有《儿科心鉴》、《现代中医儿科学》、《实用中医儿科学》、《朱锦善儿科临证50讲》、《中医育儿》等。


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为宋代名医钱乙所制,是临床上应用甚广,疗效很好的健脾要方。

一、健运升阳补脾

《小儿药证直诀》载:“白术散,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苦竭,烦渴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

人参2钱5、白茯苓5钱、白术5钱炒、藿香叶5钱、木香2钱、甘草1钱、葛根5钱、渴者加至1两,右咬咀,每服3钱,水煎。热甚发渴去木香。”(聚珍本:葛根2两、余各1两)

虚则补之。脾胃虚弱,首当扶补。但如何补脾,其中又自有深义。
脾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又互相为用。胃为燥土、喜润而主司受纳,脾为湿土、喜温而主运化,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枢,最忌困滞脾宜升,胃宜降脾胃调和,气机条达,则运化有力而生津液化气血,以充养全身。
因此,脾贵健运,健脾以助运为要。在用药上忌滋腻燥烈,宜中和平正
钱乙说:“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白术散就是依据这些原则拟定的。
方中以白术为主帅,辅茯苓、藿香,甘淡芳香,健运而不壅滞,用量较重;人参、甘草,功专补益,助白术补脾,但有甘厚之虞,用量亦轻,是取其长而避其短也;木香量少,以避辛燥葛根量大,意在鼓舞
合而观之,方中四君补益脾胃而滋化源,藿香、木香、葛根,芳香条达,轻清鼓舞,悦脾助胃,能理气化湿而更行其津液
全方甘辛微温,助阳气而无刚燥之弊,滋化源又无腻滞之害,寓消于补,意在扶脾助运。更用散剂多服,则脾胃生生之气充而足矣。
所以沈金鳌说:“此方助脾和胃,调中益气,良圣药也。”周学海也说:“此理脾之大法也,故脾胃久虚,呕吐诸证,统能治之”。
脾贵健运,其理明而其义显矣。一味壅补,非但无益,反可致害。不能一谈健脾,仅想到参、芪、术、草。
在临床上,我们也常常遇到不少病例,屡施补益,而脾虚困顿之证仍然不解,此时若适加一二味斡旋疏通之品,则可使食纳顿开,精神爽朗,脾胃之气随之渐旺。

补脾在于健运,这是白术散的方义所在。也是钱乙有关脾胃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健运化生津液

用白术散“生胃中津液”,是钱乙制方所反复强调的一点。

《小儿药证直诀》说:“以药下之太过,胃中虚热,饮水无力也,当生胃中津液,多服白术散。”
又说:“小儿之藏府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凡有可下,量大小虚实而下之,则不致为疳也。初病津液少者,当生胃中津液,白术散主之,惟多则妙。”
闫季忠也说:“惊风或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宜煎钱氏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
一般治法,生胃中津液当施甘寒滋润,而此却反投甘辛微温、健运脾胃阳气之品。
为什么补脾胃阴液可以从健脾胃阳气入手呢?这是和脾胃本身的化气生津的特殊机能分不开的。
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弱则生化无力,津液亦是匮乏。脾胃津液的化生,要靠脾胃阳气的健运,

《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白术散扶脾助运,鼓舞胃气,津液当可自生。

而且白术散用药中和,特别是提出热甚发渴去木香之辛燥,渴者加重葛根之用量,使全方趋于甘平,有生津之能而无伤津之害。
可见钱氏制方用意至深。后世医家多择怀山药、扁豆、人参、粳米、白术、莲子肉等补养脾阴,意义实与白术散相仿
由此可以看出,钱氏用白术散生脾胃津液的观点和方法,实际上为后世补养脾阴学说提供了胚形。
甘寒养阴,自叶天士大力提倡后,已成为脾胃的一大治法。常用方剂如沙参麦冬汤、五汁饮之类。
这与白术散助运生津是大不相同的,各自的主治范围也不一样。
甘寒养阴用于邪热伤胃,津液受损,为滋润补充之法白术散则主要用于脾气受伤,津液不能自生而内耗之证,为健运滋生之法,津液生而烦渴躁热之证可除。所以,钱氏用它治“胃中虚热”。
温阳升运而除烦热止燥渴的,还有李东垣补中益气汤。考李氏治饮食劳倦内伤,脾胃气虚,阴火上冲之证,立补中益气汤,以此“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
脾胃得以健运,则津液生,津液充足而水可济火,大热可除。
这与白术散之理相同,二者皆辛甘温之剂,同归脾胃,共治身热燥渴之证。但补中益气汤重用温补,而升阳用量较轻;白术散则专在健运,而着重鼓舞。
从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汤的组方来看,二者的制方之义实有相通之处,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甘温除热”的机理,不能说没有启发和帮助。

•本文摘自《朱锦善儿科临证50讲》(2012)作者/朱锦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海外国医
弘扬中医文化、海外名中医介绍、中医出版服务、中医学术会议、中医师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