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涯中都要经历无数次的考试。考试是对孩子一段时间内学习状态的检测,而绝非对孩子学习好坏的一次定论。如果只盯着这次考试的成绩,那就输了。
考试最大的目的,是透过成绩,发现问题,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帮助家长认识孩子。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反思之前的学习情况,孩子也要利用考试反思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正确看待、分析考试结果,挖掘考试背后的教育价值,比执着于考试得了多少分更重要。
透过成绩,看到问题
每次考试后,孩子和家长看了一眼成绩,就将试卷丢在一边不管。
试卷不是废纸,若家长只看到成绩,就会忽略了背后的问题。
有教育专家提出,考试的首要功能就是诊断。
最大程度地挖掘考试的教育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提高。
我们要透过数字看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问题,用“言传”去鼓励孩子,用“身教”去影响孩子。
“望”——看孩子的状态、态度
如果孩子考差了,垂头丧气,就转移他其注意力,不再关注成绩而是关注试卷本身。
如果孩子考好了,得意洋洋,就提醒他“胜不骄,败不馁”。
“闻”——听孩子的想法
让孩子反思没考好的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还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是考试时间分配不合理……
“问”——问孩子这些问题
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这道题还有其他的做法吗?
“切”——帮助孩子分析试卷
立足试卷本身,帮助孩子分析错题原因和知识漏洞。
立足孩子本身,发现孩子的态度问题、专注问题、习惯问题、能力问题等。
立足别人成绩,关注别人和自己的差异,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好的方法和经验。
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果
孩子在学习生涯中要经历无数场考试,影响孩子成绩的不只有学校教育,也有家庭教育。
那些害怕考试的孩子,往往是害怕家长,怕被打骂。
任何一场考试过后,不同的家长,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家长:用成绩来威胁孩子
孩子考好了,家长说:真棒,不愧是我的孩子。
孩子考砸了,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才考这么点分?
这样一来,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不管考好考差都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同,逐渐失去信心。
第二种家长:用成绩来衡量孩子
孩子考好了,家长说:我家孩子就是争气,这次又考100分。
孩子考砸了,家长说: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比你优秀多了!
这样一来,孩子觉得自己是为了父母学习,因为自己没考好,父母就不爱自己。
第三种家长:用成绩来鼓励孩子
孩子考好了,家长说:真不错,再接再厉!
孩子考砸了,家长说:只要全力以赴,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行了。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正视学习与成绩,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一次考试得到进步。
家长要摆正心态,穿过分数的迷雾,正确评价孩子。
当你收到孩子的期中考成绩单时,无论成绩高低,都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积极的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能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全看家长如何栽培。
“粗心”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当孩子说自己只是因为粗心而丢分时,家长就要引起警惕。
粗心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让孩子这样反思:
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2、“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记牢了吗?
3、“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平时做题的习惯对吗?
孩子在考试中丢的每一分,都是之前在学习中挖下的一个坑。
小学阶段的考试,难题只占了5%左右,95%分数都是不该丢的。
大多数的能力问题,其实都是习惯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这5大习惯:
1、专注学习
考试中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习惯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专注,必须从平时开始培养。
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打扰他,监督他不要分心走神,最好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仔细审题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孩子会抓关键词,会正确理解内容,会快速想起对应知识点等等。
利用日常生活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如和孩子讨论当天的新闻,让孩子概括文章大意。
3、独立思考
平时做作业都要抄答案、依赖父母的孩子,不能够独立完成考试。
家长要让孩子重视每一份作业,学会自己思考,运用原理,总结解题思路。
4、整理错题
准备多几个厚一点的本子,不光要孩子抄下错题,还要完整写上解题思路和过程。
整理错题关键是坚持,如果孩子忘了,家长就要时不时提醒、督促孩子。
同样的题目一错再错,不是因为孩子不记得,而是他根本没掌握。
错题本的意义,正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并且通过反复学习将这个洞填满。
然而,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利用错题本。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错题本只是把错题再抄一次而已。
真正会学习的学生,都会把小事一一做到极致,哪怕只是完成错题本。
这是一位毕业生的错题本,她说,自己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错题本有80%的功劳。
学霸的错题本,往往有几个共通之处:
①每个学科至少一本,需要活页,每次考试后都马上往不同区域补充错题。
②错题本内板块鲜明,一眼就能看明白错题的知识点、错在哪里、正确答案及同类题型。
③使用不同的颜色做标记,方便一眼看到重点。
④时不时翻看错题本,反复重做错题,并在旁边补充同类题。
整理错题,本身就是一种复习的方法。
不断集中精力复习错题,就是把自己有限的火力集中到短板上,这样提分效率最高。
5、戒掉手机
电子屏幕很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若孩子沉迷手机、电脑游戏,就很难一心一意地学习。
跟孩子约定好使用手机、电脑的规矩,最好在18岁前不让孩子拥有个人手机。
阅读,拉开孩子的差距
除了“粗心”外,另一个问题也很容易被家长和孩子忽视——“做不完”。
孩子要是剩最后几道大题没做,就怪老师出题太难;
孩子要是作文没写完,就怪老师前面的题出太多。
为什么同样的试卷,有的孩子全部做完还有时间检查,你的孩子却做不完呢?
阅读能力,正在拉开孩子的差距。
好几年前,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就说过:
“再不阅读,孩子连试卷都做不完。”
果然,我们也在见证高考的题量、字量逐年增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如果孩子只学课本上的知识,就会比其他孩子少了几百万字的阅读量!
1、所有学科都考察阅读水平
阅读能力差的孩子,读题慢,容易审错题,有时连题目都读不懂。
坚持阅读,学好语文,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重视孩子的阅读力,应该是所有家长和老师的共识。
2、课外知识考察难度更大
现在的考试,远远超出了课本上的考察范围。
缺少阅读,缺少对课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孩子就很难取得高分。
当我们不再把孩子局限于课堂与课本,孩子就能从课外获得更多源头活水。
3、提高成绩主要靠阅读
大量阅读的孩子,一部分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学习成绩不断提升。
坚持阅读的孩子,不断开发大脑,也比同龄人更加聪明。
要想孩子爱读书,父母先做读书人,给孩子做好榜样。
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最让家长头疼的,应该就是孩子说“不会做”。
尤其是语文试卷空着的阅读理解,数学试卷空着的应用题,英语试卷空着的听力……
老师不可能一道一道详细说,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说。
孩子“不会做”,说白了就是“不会学”。
1、指导孩子方法
辅导孩子时,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让他养成依赖的坏习惯。
要教孩子怎么学,比如利用工具书,比如先复习再做作业,比如向别人请教等。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适合他的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其学习习惯。
以下四种学习中的好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
仔细审题的习惯
不要拿起笔就写,看清楚题目要求,知道考察哪部分知识,再按要求答题。
说做就做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设定做事的时间期限,让孩子承担不守时的后果。
独立学习的习惯
让孩子对写作业有一种仪式感,每次做作业前先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每次写作业时不能随便放下笔做其他的事情。
练后反思的习惯
每次作业或考试后,都要总结反思,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没学会,哪些地方没掌握好。
2、鼓励孩子尝试
想要跨越学习难关,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如尝试解答一道难题,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孩子常常畏难,害怕失败,我们就要鼓励孩子知难而进,不要怕犯错。
就像请教老师同学一样,第一次总觉得不好意思,但多尝试几次就不会害怕了。
3、摆正孩子心态
和成绩相比,孩子的心态和态度重要得多。
与其纠结孩子多丢了几分,不如告诉孩子,每次考试都是一次自我检测,我们要争取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
98分和100分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只要孩子不气馁、不放弃,还愁考不了高分吗?
写在最后:
胜败乃兵家常事,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分数。
别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学习如同长跑,贵在持之以恒。我们都要做好孩子长跑路上的引路人,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为他们坚持不懈地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