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在城轨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如何与多种交通方式融合,构建高效、智能、绿色的交通体系,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2024 年年会暨中国轨道交通绿智融合发展(广州)论坛的现场,以交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为主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接受了深度专访。在采访中,李德仁院士剖析了轨道交通与低空经济等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构建智能化交通体系的关键路径,描绘出未来交通更为清晰的宏伟蓝图。
(5分钟完整版)
在李德仁院士看来,长达一万公里的城轨交通,首要发展重点是要做好基础工作,为实体建模,包括地上、地下模型的构建,同时要完善安防系统。“由于城轨交通人流量大,必须保证安全第一,实现安全、绿色、智慧化发展。”李德仁院士说道。在智能化管理方面,李德仁院士认为,武汉在交通管理中,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对800万辆汽车和500万个驾驶员进行智能化管理,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这表明智慧化管理大有可为。
目前,中国低空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美国有33万架飞机,通航占比达80%,而中国只有18000架飞机,通航占比不到20%,但中国有14亿人口。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像大疆的无人机就非常出色,供家庭用的低空有人机(4-8座,50万-100万售价)的研发和销售要加大力气发展,它们除节假日家用外,可作为低空经济的投资,支持各种应用,创造更多更大产值!未来,有人机和无人机应并行发展且相互融合,李德仁院士对低空经济的发展充满希望,相信它将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蓬勃发展。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个人出行享受,比如从乡村到大城市的大机场、高铁站的快速通勤,让14亿中国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缩小城乡差别。还能应用于紧急医疗救援,快速将患者送往医院,像送往中山医院这样的优质医疗资源地。而且,在日常管理中,它可以用于森林、农场等的管理,以及交通运输的监管等。
而低空经济与轨道交通的融合蕴含着巨大潜力。低空经济能够为轨道交通覆盖不到的区域提供补充,两者融合可以构建起更为立体、高效的交通网络,拓展人们出行的范围和方式。未来,乘客可以从城市中心乘坐轨道交通便捷地到达机场或郊区的低空飞行基地,然后换乘低空飞行器前往更远的目的地,这将大大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不止是低空经济,李德仁院士认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也是至关重要。“我们应将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天上交通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智慧交通大脑进行统一管理。”李德仁院士说道,例如,我们将北斗高精度服务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精度可达3至5厘米,汽车启动时提供服务,运行中数据传输给相关部门用于智能交通管理和地图更新,停车时数据清零,确保数据安全且高效利用。他提出,要实现交通智能化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如公安部交管部门、住建部、交通部等。
展望未来,在李德仁院士的“交通蓝图”中,他期望构建一个覆盖全国国土面积、从城市到乡村的智能化、绿色、低碳的交通网,这个交通网将轨道交通、高铁、大飞机以及低空经济中的有人机、无人机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串联起来,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为14亿人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服务,这不仅将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将创造世界奇迹,让中国在交通领域继续引领全球发展。
图文编辑:潘奕婷、余超婧
视频来源:人民城轨视频号
视频编辑:林 宇
审 核: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