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2024年第9期“重写电影史”栏目概要

学术   2024-09-11 17:01   北京  

重写电影史




作者:陈莹 等

责任编辑:檀秋文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24年第9期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教育电影运动”探析

陈莹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副教授


提要:自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以来,教育电影运动在国内广泛开展,形成了有别于商业电影的文化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自1936年起主导全国电影教育运动的推行,拍摄首部教育电影《我们的首都》并发放至全国各地放映。这种面向观众的电影放映建构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仪式化的展演空间,使作为抽象概念的民族国家变得清晰可见,教育电影因而成为组织社会动员与国家权力扩张的媒介基础设施。然而,囿于各地电影放映的分散实践、教育电影内容枯燥乏味、受众的观影主体性与政府受限的治理能力,教育电影运动的效果难以彰显。


关键词:教育电影 《我们的首都》 空间生产 媒介基础设施 视觉展演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9期第52页


民国“教育电影”概念及其政治话语生成


宋彤鑫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2级博士研究生

提要:民国“教育电影”作为一个外来概念在中国的产生,既是国际“教育电影运动”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国民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树立独立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之一。“教育电影”传入中国后,很快引起了国民政府官方的注意,并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探索。对“教育电影”的概念界定和学术舆论构建,传达出国民政府立足于民族主义和国家话语的政治诉求,使得“教育电影”成为民国时期在政治和文化之间游移的官方电影意志的象征。


关键词:教育电影 理论 概念 政治话语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9期第61页


略论早期电影在青岛的传播及影响

——基于中国区域电影学视角的考察(1898—1949)


纪亚文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史博公


中国传媒大学

电影研究所教授

提要:青岛作为国际化的口岸城市,其早期电影业的发展历程既是我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西方文明从舶来品到本土化演变的典型样本。早期电影在青岛的传播状况映射了西方殖民文化的双重效应,它镌刻着我国现代民族文化的成长足迹,体现了青岛的地域魅力与城市个性,在中国区域电影中具有颇为独特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青岛 租界 早期电影 本土化 中国区域电影学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9期第67页



当代电影杂志
关注国内外电影历史、现状和未来。理论分析、专业评论、深度对话。电影理论、评论,电影创作、产业,学者、创作者、学生和电影爱好者,共有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