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国漫之光:评动画电影《白蛇:浮生》

学术   2024-09-02 17:02   北京  

新作评议

  作者:张宗伟
  责任编辑:杨天东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24年第9期

张宗伟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提要:《白蛇:浮生》抓住“正传”叙事“守正”的要领,在电影改编时忠实原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叙事主题、结构主线和核心情节,延续了原传说中白蛇、青蛇、许仙和法海的身份设定,通过白许人妖相恋、白青姐妹情深、法海作梗除妖等角色关系重塑典型形象,用影像书写了中国民间经典爱情故事的“新传说”。影片将中国传统的志怪美学、宋风雅韵的写实再现和经典爱情的浪漫主义等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国风美学的魅力。


关键词:《白蛇传》正传 传统文化 新传说 浪漫主义 国风美学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成为2023年暑期档爆款,该片票房超过了18亿元,豆瓣评分8.3,为追光动画的“新文化”系列电影高调开篇。2024年暑期档,追光动画推出“白蛇”IP第三部《白蛇:浮生》,在“白蛇传说”前两部《白蛇:缘起》和《白蛇2:青蛇劫起》的创新性改编取得成功之后,《白蛇:浮生》回归《白蛇传》原故事的经典爱情叙事,期待这部“白蛇正传”为追光动画“新传说”的“白蛇传”系列圆满收官,点亮“用心讲好中国民间故事”的国漫之光,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一、叙事策略:前传、外传与正传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最早成文可追溯至唐代的《李黄》(又名《白蛇记》)、《李琯》等志怪小说,其中幻化为美女的白蛇都是吃人的妖怪。宋元时期,《西湖三塔记》等平话中的白蛇形象仍以妖性为主,在说书人的反复演述中,白蛇害人及石塔镇妖等奇幻情节日渐丰富。明朝天启年间,冯梦龙《警世通言》收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与许宣(后称许仙)的爱情故事逐渐成型,但故事主旨仍在于“警示世人不要耽溺美色”。清朝乾隆年间,黄图珌的《雷峰塔传奇》戏曲文本中的白娘子形象开始多具人情。其后,方成培在黄本基础上改写了《雷峰塔传奇》。方本的《雷峰塔传奇》塑造了敢爱敢恨的白娘子形象,所写白蛇故事情节最完整,并增加了白蛇生子、受封升天等情节,许仙和小青也成为白蛇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当代以来,《白蛇传》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最具影响的,当属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和台湾出品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它们在保留民间传说原有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和表现手法,使白蛇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经过世代累积,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民间故事形成了三个趋于稳定的叙事要素:第一,叙事主线是许仙和白娘子(白蛇)的爱情故事,小青(青蛇)和法海的地位仅次于主角许仙和白娘子,四个角色缺一不可;第二,故事发生于唐宋时期的江南地区,特别是杭州及周边区域,西湖、断桥、雷峰塔、金山寺等核心场景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第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经典情节有西湖邂逅、白许成亲、端午惊变、盗取仙草、水漫金山、白蛇生子、雷峰塔镇妖、士林祭塔、断桥相会等。

以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整体故事为参照,追光动画在打造“新传说”“白蛇系列”电影时,明确提出了“前传”“外传”和“正传”的概念:“相比于《白蛇:缘起》和《白蛇2:青蛇劫起》一个是‘前传’,一个是‘外传’,《白蛇:浮生》聚焦‘白蛇正传’。”(1)“前传”《白蛇:缘起》(以下简称《缘起》)讲述小白与阿宣的“前世”故事,“外传”《白蛇2:青蛇劫起》(以下简称《劫起》)是基于白蛇民间传说的故事新编,“正传”《白蛇:浮生》(以下简称《浮生》)回归《白蛇传》的核心叙事,讲述许仙和白娘子(白蛇)的“今生”情缘。

“人妖之恋”是“白蛇传”的情节主线,也是该民间传奇故事最大的叙事动力。“前传”《缘起》保留了白蛇和许宣的感情线以及白蛇与青蛇的姐妹关系,但去掉了法海这一重要角色,也就没有了传统白蛇故事降妖除魔的经典桥段,小白只能通过恢复记忆来认清自己的蛇妖身份。没有了法海的阻挠,影片也只好将白许分手的原因改成了小青的劝阻和小白的主动选择。白许“人妖之恋”的爱情主线因为法海的缺席而弱化,《缘起》转而铺设了白蛇为了族群利益而完成自身使命的叙事主线,增添了刺杀国师、身份暴露、寻找记忆、决战蛇母等情节,同时引入官府逼迫百姓捕蛇的情节,形成“官府-百姓-蛇族”三方角力的局势,从而改变了传统白蛇故事的戏剧冲突。“外传”《劫起》在叙事上更是剑走偏锋,完全放弃了白许之间的爱情故事,改成以小青为第一主角,讲述小青坠入修罗城后与男性小白之间的纠葛,在青白两者间设置疑似同性之恋的暧昧情节,白许的感情线则作为“前史”若隐若现于小青的潜意识之中。《劫起》中法海这一角色虽未缺席,但他也不是传统故事中白许爱情的破坏者,而是变成小青追寻执念路上的最大阻碍,承担起完全不同的叙事功能。

作为白蛇故事的“正传”,《浮生》以白娘子(小白)与许仙的爱情主线贯穿。这一主线不仅延续了《白蛇传》的传统故事框架,还承接起“前传”《缘起》的情感脉络:小白历经五百年的漫长等待,终于觅得阿宣的转世——许仙。《浮生》以白许元宵节断桥重逢开启今世情缘,西湖泛舟、府库盗银、白许成婚、开店行医、端午惊变、法海阻挠、盗取仙草、金山斗法、生死情劫、白蛇生子等经典情节渐次展开。影片采用段落式的情节结构,以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串联二人的日常生活,呼应片名中“浮生”的概念,片末以次年元宵节作为叙事时间的终点,形成了叙事链条的完整闭环。在历时性讲述白许爱情故事时,《浮生》还通过闪回将前世情缘、今生相遇以及未来命运紧密相连。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丰富了叙事层次,也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轮回。

从叙事时空来看,“外传”《劫起》完全颠覆了《白蛇传》传说的故事背景,刻意打造出时空交错的“修罗城”,以此为叙事背景。修罗城中汇聚了来自不同朝代的人和妖,他们濒死之际因心怀执念而坠入此间。城中生物弱肉强食、劫难不断。将执念之物投入“无池”可洗去执念,只有克服执念才能经由“如果桥”离开修罗城。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修罗城中,小青等经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终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蜕变。与末世废土风格的修罗城相比,“前传”《缘起》和“正传”《浮生》的叙事时空更加贴近原故事的历史背景,《缘起》的历史背景设定为晚唐末年,故事地点则选在永州城及其附近,以此关联柳宗元《捕蛇者说》提供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浮生》的历史背景设定在南宋时期的都城临安(杭州),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较为繁荣。影片巧妙融入临安的自然风光、市井生活、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等元素,为白许“人妖之恋”的奇幻爱情叙事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浮生》抓住“正传”叙事“守正”的要领,尽可能忠实原故事的叙事主题、结构主线和核心情节。在“守正”的基础上,《浮生》的叙事也不乏创新之举。与“前传”“外传”相比,《浮生》有意增加了不少喜剧元素。另外,通过对“白蛇生子”情节的现代性改写,削弱了原故事中因果轮回的迷信色彩,强化了人性的温暖和生命本身的力量。

图1.《白蛇:浮生》剧照

二、角色设计:妖性、女性与人性

“蛇女”(民间俗称“美女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怪物”意象,早期口头传说和《白蛇记》等志怪小说中的蛇女都是化身美女的妖精,重点展现的是“蛇”意象邪恶恐怖的特征。在历代话本、戏曲和影视改编者的重塑中,《白蛇传》故事中的蛇女逐渐褪去妖性,从害人蛇精变成了闪耀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白蛇传”故事中的女性本身带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在传统男权社会和封建礼教的禁锢中,白蛇作为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青蛇则坚定地站在姐姐一边,姐妹携手对抗以法海为代表的正统力量。在追光动画的白蛇“新传说”系列电影中,第一部《缘起》以白蛇为第一主角,第二部《劫起》以青蛇为第一主角。虽然两片中白蛇、青蛇各自担纲的角色分量不同,但是基于原故事做好白蛇和青蛇的角色设计,处理好两者极具戏剧张力的角色关系,却是创作者的共同追求。

《缘起》中的小白不仅有妖的灵动与神秘,更有人的纯真与善良。在与许宣的相处中,她从一个对人事懵懂无知的蛇妖,逐渐成长为有情有义、敢于担当的女性形象。在与国师的对决中,她不惜牺牲生命来保护许宣和无辜村民。在挑战面前,小白和小青总是并肩作战,共同对抗外敌。小白失忆后,小青主动向蛇母请求带回小白,并在小白与阿宣共同追寻身世的过程中给予坚定的支持。即使知道小白爱上了阿宣,小青也对小白不离不弃,体现了深厚的姐妹情谊。《劫起》中的小青是影片的绝对主角,除了性别转换的小白和仅在开头露面的许仙之外,其他所有男性角色都是反派。影片以青蛇对白蛇的强烈执念为主线,在设计白蛇与青蛇关系时,创作者以隐晦的方式为两者增加了同性之间的暧昧情感。经历修罗城的历练,小青从一个对姐姐充满执念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勇敢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在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体现出某种现代女性的精神风貌。

“白蛇传”经典叙事主要围绕着白蛇与许仙的感情展开,但在《缘起》和《劫起》中,创作者尝试将两位女性从既定人物关系模式中分离出来,赋予其相对独立的人格。《缘起》中,白蛇由于受伤失忆遇到许宣,有了短暂的凡人感情,但在族群利益面前,最终还是选择去完成她的使命。《劫起》中,小青带着对白蛇强烈的执念坠入修罗城,与疑似小白的神秘男性一同寻找离开修罗城的方法,最终发现,小白竟然也同样带着对青蛇的执念来到这里,即便失去记忆,小白在本能中依然惦记着小青。《劫起》在人物关系设计上大胆创新,不过在设置“执念”这一角色的内驱力时,并没交代清楚小青和小白的执念从何而来。

许仙与法海是“白蛇传”传统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两位男性角色。在《缘起》中,法海并未直接现身,但小白与蛇族、国师等势力的冲突,以及小白与许宣(许仙前世)的爱情故事,为法海在《浮生》中出场埋下了伏笔。《缘起》中,许宣出场时仍是凡人,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小白刺杀国师失败,重伤失忆后被许宣救下,二人在寻找小白身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感情。随着记忆恢复,小白的蛇妖身份也被揭露。在知道白蛇身份真相后,许宣甚至为了白蛇主动将自己变成了妖怪。至此,许宣已不再是传统故事中那个文弱书生的角色,而是一个为了爱情勇于牺牲自己的强者。

《劫起》中的许仙无足轻重,倒是法海这一角色得到了强化。传统故事中法海的主要功能是降妖除魔并阻碍白许的人妖之恋,《劫起》中的法海虽然仍是反派,但在经历了一系列冲突和对抗后,他和青蛇之间也逐渐产生了某种和解。《浮生》中的法海不再是扁平的反派角色,而是展现出更加复杂的性格特征。作为得道高僧,防止妖邪扰乱人间是他的职责,但在与白蛇和小青的交锋中,他也面临着内心冲突,逐渐展现出对她们的理解和同情。从《缘起》到《浮生》,法海逐渐脱离了脸谱化的人物设定。从逢妖必管到相信妖怪也有人性,他对妖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也在其内在思想的变化中完成了人物弧光的展示。

既然《浮生》叙事回归到经典的“人妖之恋”,创作者就必然延续原传说中白蛇、青蛇、许仙和法海的身份设定,白青姐妹情深、白许人妖相恋、法海作梗除妖等角色间的关系也必不可少。较之《缘起》和《劫起》,《浮生》中白娘子形象的人性内涵更加丰富,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作为爱情关系中的女主角,蛇妖化身的白娘子坚信,爱情可以超越人妖的界限,她为救许仙不惜以身犯险,盗取灵芝仙草,对抗强敌法海,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执著与坚定。相比于《劫起》中小青对小白的执念,《浮生》中的姐妹关系互补性更强。影片中,白蛇与青蛇的性格各具特色,白蛇坚韧与柔情并存,而青蛇则更加活泼与忠诚,性格上的差异使得她们在相处中更加默契。

《缘起》展现了白蛇和青蛇在“妖性”和“人性”之间的两难选择,白蛇出于对蛇族利益的忠诚执行刺杀任务,却为此陷入个人情感与种族大义之间的挣扎。青蛇出于姐妹情谊为救白蛇而背叛蛇母,也让她陷入了道德和情感的困境。《劫起》聚焦“女性”角色的成长,青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在修罗城中的历练,正是她实现自我价值、赢得尊严的过程。

《浮生》不再陷于“妖性”和“人性”的纠结,也没有刻意放大“女性”议题,而是专注于“人性”的表达。影片中最显著的人性展现莫过于爱与牺牲。白娘子对许仙的无私爱情,以及她为爱情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是人性中最动人的部分。她甘愿放弃千年的修行,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许仙,这种爱超越种族、身份和世俗的束缚,展现了人性中深沉的情感。小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给予姐姐和家庭无私的帮助,展现了人性中温暖的善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无论是白娘子为了爱情与法海对抗,还是许仙在得知真相后依然选择坚守,都体现了人性中无畏的勇气。法海在知道白蛇生子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性中难能可贵的悲悯情怀。

图2.《白蛇:浮生》剧照

三、美学风格:志怪、写实与浪漫

《白蛇传》故事的核心是白蛇和青蛇等异类角色的幻化与人性展现。白娘子从蛇妖幻化为美女,不仅拥有超凡的法力,更具备了深厚的人性情感。她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超越了种族的界限,展现了异类对于人间情感的渴望,也体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白蛇传》所代表的中式志怪美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承载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浮生》在改编时将中国传统的志怪美学、宋风雅韵的写实再现和经典爱情的浪漫主义等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国风美学的魅力。

志怪故事本身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妖怪奇特的外形、超常的法力、灵异的场景等奇幻元素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也给电影的视觉呈现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借助先进的动画技术,《浮生》在改编时将充满神秘、奇幻色彩的志怪元素进行视觉化呈现,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效果。《浮生》对蛇妖的形象进行了巧妙设计。为了避开蛇的恐怖外形,影片中的白蛇和青蛇多以人身蛇尾或完全化为人形的形态出现,通过精心设计的服饰、妆容、发型等来展现角色的魅力。《封神演义》《西游记》中曾经出现过的金毛犼,在《浮生》中成为法海用来压制白青二蛇的神兽。影片利用它金色的毛发和威猛阳刚的气场,与白蛇、青蛇造型的青白色系和阴柔气质形成强烈对比。宝青坊主采用了年轻少女面庞加老狐狸兽首一头两面的组合,这种设计既保留了传统狐妖暗黑的神秘感,又使用红色、粉红色等色彩突出她的妖媚特质,使她成为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具有现代气息的独特角色。影片还精心设计了奇幻的宝青坊、神秘的昆仑仙境、优美的九溪十八涧、壮丽的钱塘大潮、幽深的法海禅寺等奇观场景,让观众沉浸在充满梦幻色彩的空间之中。此外,创作者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与现代CG动画的细腻质感融为一体。山水画卷般的场景设计恍若神话世界,水墨画元素的融入更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东方奇幻美学的独特韵味。

《浮生》的故事背景设定为宋代临安。如何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演绎奇幻的志怪故事?如何通过志怪的浪漫虚幻来增强作品的情感表达,同时借助写实的手法使情感更加真实可信,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创作者为此颇费功夫。创作前期,主创团队查阅了大量文献,前往杭州西湖断桥、九溪十八涧、钱塘江、金山寺等地采风、取景。影片参考了《清明上河图》对宋代街市的描绘,街坊巷陌、酒楼茶肆、码头船舶等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园林、府衙、寺院的设计,借鉴了中式建筑常有的门洞、漏窗、屏风等留白,使得宋风雅韵得以具象化。街头看似不起眼的店铺、叫卖的小贩、络绎不绝的行人,其实都经过巧妙设计,旨在还原生动而真实的宋代市井生活图景。影片中的角色服饰、道具以及场景设计融入了大量的传统符号和图案,如祥云、莲花、龙凤等,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也有效提升了观众的沉浸体验。影片以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作线,串起小白、许仙的浪漫爱情故事,呈现了端午赛龙舟、饮雄黄酒,寒食节吃青团等风俗,正所谓“最是人间烟火气,伴得浮生又一年”,真正让主人公生活的临安城“活”了起来。临安城的繁华景象、亭台楼阁、市井生活等,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写实之美,而爱情主角西湖畔的初遇、断桥上的重逢等经典场景又透着诗意的浪漫。

《白蛇传》作为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而不衰,其影响力深深烙印于国人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之中。白蛇传说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成为国民情怀的标志性符号,根源在于,其深刻反映了许仙与白娘子勇于跨越社会礼教束缚与身份鸿沟,矢志不渝追求真挚爱情的壮举,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梦幻色彩,展现了超越世俗的浪漫情怀。

《浮生》在对《白蛇传》这一经典故事进行现代性重构时,巧妙地在其情感内核中融入了更加贴合当代语境的爱情观与价值观。小白与许仙的爱情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牺牲,而是双方共同的努力与坚持。这种双向奔赴的爱情模式为当代观众提供了关于爱情的深度思考。白娘子形象于温婉中更添一抹侠骨柔情,展现了女性角色的独立与坚韧;而许仙则摆脱了传统形象中的懦弱与犹豫,以更加坚定果敢的姿态,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与对伴侣的承诺,体现了责任与担当的现代男性特质。

影片结尾,许仙来找白蛇再续前缘,法海告诫许仙,人妖殊途,不可沉迷。白蛇卸掉人类身份的伪装,毅然变回蛇妖出现在许仙面前,许仙与白蛇进行了跨越物种界限的深情对视与拥抱。这个浪漫的戏剧性场景也为《浮生》的爱情神话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浮生》不仅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于纯粹爱情的渴望,更以其积极向上的力量,有效缓解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焦虑,为观众提供了一处疗愈心灵的港湾,实现了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情感的和谐共鸣。

注释:

(1)陈晨《〈白蛇:浮生〉系列终篇回到起点,用新时代的方式再现经典》,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248253683719387&wfr=spider&for=pc,2024年8月18日访问。

当代电影杂志
关注国内外电影历史、现状和未来。理论分析、专业评论、深度对话。电影理论、评论,电影创作、产业,学者、创作者、学生和电影爱好者,共有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