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一梦入敦煌 一眼续千年
文摘
2024-09-30 23:20
甘肃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考察,并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勉励敦煌文物工作者,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时,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创建于公元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历经了千余年繁荣与沧桑。1944年,敦煌研究院前身“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结束了敦煌石窟近400年无人管理、任凭损毁、屡遭破坏偷盗的历史。一梦入敦煌,一眼续千年。80年的漫长岁月里,敦煌文化和莫高窟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远道而来。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西部尽头的甘肃敦煌,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藏。图为9月26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
莫高窟开窟造像的历史,是一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谋求繁荣兴盛的历史。肃立在敦煌研究院常书鸿塑像前,樊锦诗深有感慨。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便加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光阴荏苒,作为“敦煌的女儿”,她在敦煌已经工作了61年。“没有强大的国力,便没有如今敦煌莫高窟的风采。从当年的举步维艰到今天的蓬勃发展,莫高窟走出甘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樊锦诗在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座谈会上感言。
9月24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左一)、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右一)和2024年刚入职敦煌研究院的钟芳蓉(右二),三代“莫高窟人”畅聊敦煌文化。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文物能够透显出其内在的文化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开始了对莫高窟的全面保护和研究。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研究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进入21世纪,敦煌研究院在保护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今天,莫高窟作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敦煌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敦煌文物保护,最主要的对象之一就是壁画。那些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持续绘制的壁画,在历经千年风霜后,面临起甲、空鼓、霉变、变色等病害影响。
7月25日,在莫高窟第55窟内,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在修复壁画。
莫高窟第55窟内,壁画修复师柴宗香一站就是一整天。于方寸之间施展妙手,让壁画枯木逢春。“我是真喜欢这些壁画啊!一想起自己的工作能延续文化瑰宝的生命,便充满成就感。”柴宗香感慨。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我们持续对壁画病害进行修复,基本上抢救性的保护修复工作已经完成。现在开展的部分洞窟的修缮工程,只是针对局部问题。加上预防性保护体系的布设,我们对洞窟的健康状况持续监测,目前90%的洞窟非常稳定。”
9月26日,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左)与同事一起在实验室观察实验数据。
在前辈探索壁画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年轻的莫高窟人通过文物数字化的研究与实践,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变得越来越年轻。
在莫高窟第341窟内,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的90后女孩儿吴绍侠与同事们一起对壁画进行数字化采集。谈起自己的工作,她满是自豪:“我们应用数字化技术留给后世相对完整的石窟壁画影像,使艺术珍品从洞窟走向大众,也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7月24日,在莫高窟第341窟内,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的青年工作者们在做数字化采集。
敦煌莫高窟能够青春永驻,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的付出。80年来,他们扎根大漠之中,积淀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成为敦煌研究院80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
7月23日,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固体培养基中挑取微生物菌落。随着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多。
“干着干着,这份事业就成了一种使命。”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于宗仁感慨,“我们这些人都将是历史的过客,但莫高窟会一直在,守护她的人会永远年轻。”
“国家对我们的团队和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认可,这也激励我们,要把莫高窟保护得更好,以高科技保护敦煌,以新理念传承文化。”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晓宏说道。
数字电影为游客欣赏敦煌艺术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图为7月26日,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欣赏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00后女孩儿钟芳蓉今年刚加入敦煌研究院。“能在这里传承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是我的荣幸。我们要拿好‘接力棒’,贡献青春力量。”她说。
时光,让敦煌这片土地逐渐古老,但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莫高窟,却永驻青春。新时代,古老的敦煌绽放出青春芳华,走进人们的心灵,走向世界的舞台。敦煌,这座艺术宝库的不朽价值,永远铭刻在历史深处。
(作者:刘宇航 尚杰 王冰雅)
(来源:光明日报)
甘肃省文物局
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向全社会介绍甘肃丰富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为公众提供最新文物保护利用资讯。感谢您对甘肃文物事业的关注。
最新文章
“用心用情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甘肃省文物局帮扶工作侧记
张德芳: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在西北汉简中的体现和印证
甘肃“四普”进行时之政策法规标准㉓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武威:文化仓储地加码“两创”
甘肃多方发力让千年简牍重焕时代光彩
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供需对接研讨会在京举办
文物普查基层行:以创新举措提升文物调查质效
陇南武都:“别有洞天”之美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打造简牍文化百科全书,《简牍学文库》编纂出版项目正式启动
甘肃6+3!“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公布
甘肃戏曲闪耀2024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有效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的甘肃省博物馆实践
《南佐遗址保护规划》庆阳市级汇报评审会召开
观中国最古老“桌游”,赏秦汉社交“顶流”
文物安全周周谈 86丨文物保护单位执法巡查办法(一)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冬春季旅游线路
习近平: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这个古建筑群“削平”山顶,和秦始皇有关
“简”述廉洁 : 一封两千年前的司法实录
指尖乾坤 一影千年
文物会说话丨文物里的“冬天”
冬日嘉峪关关城, 一幅未完待续的冰雪画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敦煌壁画中的丝路商旅与文化交流
如何为“仗剑走天涯”觅一把“宝剑”?汉代古人有“国标”
甘肃“四普”进行时之政策法规标准㉑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之石窟寺及石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文旅融合展新姿 诗画陇原引客来——甘肃深挖文化资源赋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四普”进行时】探寻历史 守护文脉——会宁县稳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天水:五大文化点亮古城文明之光
王兵在庆阳市调研
共叙守护传承 共赴敦煌召唤
丝路文旅热掀起中国冬季“反向游”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 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公布,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的2个案例入选!
炳灵寺石窟暂停开放的公告
文物安全周周谈 85丨文物保护单位执法巡查办法(二)
庆阳香包:纤纤素指绣万象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两代青年的求索之旅 这部音乐话剧让敦煌“年轻”起来
定西冬日美景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家级名单,甘肃2处上榜!
从春节申遗成功感悟习近平文化传承理念
起猛了,甘肃文物里有“显眼包”出没!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甘肃“四普”进行时之政策法规标准⑳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之古建筑
《遇见·陇东南》 宣传片发布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写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春节,申遗成功!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