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届广交会第一期于10月15日—19日成功举办,截至10月19日,共有来自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3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比上届增长4.6%。
第136届广交会第二期将于10月23日 -27日举办,以“品质家居”为主题,集中展示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建材及家具3大板块15个展区,线下参展企业10,040家,其中进口展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267家企业参展。
广交会第二期
展览时间:2024年10月23日—27日
举办地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2号)
第二期主打“品质家居”,建材及家具、家庭用品、礼品装饰品三大板块展览面积均在13万平方米以上,可充分满足全球客商采购精致家居产品的多元化选择。
日用陶瓷,餐厨用具,家居用品,玻璃工艺品,家居装饰品,园林用品,节日用品,礼品及赠品,钟表眼镜,工艺陶瓷、编织及藤铁工艺品,建筑装饰材料,卫浴设备,家具、铁石装饰品及户外水疗设施。
展会沟通技巧、邮件模板
Part 1
展会期间—掌握沟通的节奏
在接待采购商的过程中,建议参展企业一边和客户交谈,一边快速记录客户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姓名、外貌特征、所在地、询价的产品、目标采购量、具体要求等等内容。对于谈得很愉快的客户,参展企业要趁热打铁,在互换名片的同时,为了后续能够快速跟进,建议主动邀请客户立即添加即时通讯APP好友。同时,参展企业可以主动邀请采购商拍照合影,后续再用发送合影照片作为开启与采购商进一步沟通交流的契机。
客户离开展台后,出口企业可以马上利用中国信保“信步天下”APP中“资信红绿灯”功能,快速筛查买方资质,截图留存买方亮灯情况,建议将绿灯客户与红、黄灯客户分开建档留存信息,对于“绿灯”客户,可以开展进一步深入沟通,对于“红灯”和“黄灯”客户,可以借助中国信保资信调查等手段进一步核实买方情况。
Part 2
展会后—客户信息分档建册
Part 3
持续跟踪
Part 4
技巧总结
防骗指南
广交会,作为我国外贸企业的重要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寻找商机、拓展市场的宝贵机会。然而,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也看到了其中的可乘之机,试图利用广交会这一平台进行欺诈活动,出口企业需警惕潜在的欺诈行为,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来看一则案例:
01
基本案情
A公司通过广交会结识了自称东欧某国买方(以下简称“B公司”)公司的员工C。经过磋商,双方签署了《贸易合同》,约定支付方式为OA40天。2024年1月,A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出口一票货物,货值约为55万美元。因货款到期后,员工C失联,被保险人向中国信保申请索赔。
02
海外勘察情况
否认三连:A公司索赔后,中国信保委托海外核心渠道上门向买方追讨和核实案情,却遇到了限额买方的“否认三连”:限额买方否认与出口企业有过贸易往来,否认收到过涉案项下货物,否认员工C及其邮箱属于B公司。
邮箱疑云:经进一步调查,中国信保渠道反馈,员工C的邮箱注册时间为2023年9月29日,注册地为希腊,而并非B公司的所在地捷克。员工C用于与A企业联系的邮箱地址后缀与B公司官方网站的邮箱地址后缀极为相似,但不相同。
印章疑云:B公司出示了其公司印章,与A公司提供的《贸易合同》中的印章确实不一致。
联系人疑云:员工C的姓名与B公司销售经理姓名仅相差一个字母“S”,相似但不相同。
03
欺诈案件共性特点
从以往发生的欺诈案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特点:
一是展会上博取好感。不同于以往通过邮件的“广撒网”模式,此类案件中的“买方”都是在国外专业领域的进出口展会上与我国出口企业进行接触,良好的形象加上专业的谈吐、精致的名片,给出口企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降低了出口企业的警惕性。
二是对产品价格和质量不敏感。为了便于转手甩卖,骗子多把目标锁定在通用性强、非定制化的商品上,比如纺织品、小家电、大宗商品等,买家对货物价格和质量不敏感,不关注产品细节。
三是相似联系人和邮箱以假乱真。此类案件中,联系人姓名和邮箱往往与企业官方网站中联系人和邮箱较为相似,有些仅仅相差一个字母或者一个符号。若不仔细核对,很容易掉入陷阱。
四是货发第三方。中国信保处理的诈骗案件中,货发第三方或第三国是骗子惯用的伎俩,方便他们提走货物。也有不少案件,货发免堆期短的国家或地区。
五是舍得真金白银。不少案件中存在首次贸易时不法分子主动提出支付预付款以获取买方信任,有些预付款比例高达20%,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04
风险防范建议
不法分子诈骗手段日新月异,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识别交易对象。如下风险防范建议供大家在贸易实践中参考使用:
一是收到预付款也不应放松警惕。理论上来说,各国的外汇管理制度相对严格,要求买方通过其自身账户支付预付款。支付预付款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辨别买方身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国家允许在不同的省份(州别)注册相同名字的公司,使得汇款的身份识别效力降低;其次,由于银行电文对于字符的限制,部分买方名称并不能完全显示。因此,在全部货款落袋为安之前,出口企业均不应放松警惕,须时时关注货物情况,在发现可能存在诈骗苗头时及时控制货物,尽力减损。
二是调取限额买方资信报告,有效识别买方身份。一份完善的资信报告,尤其是优质买方的报告,往往包括了买方公司全称、曾用名、贸易名、注册地址、运营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网址、注册号、税号、注册时间、高管人员、股东、雇员人数、财务数据等。出口企业应将从“买方”人员处获得的信息与资信报告进行细致对比,以识别“买方”真实身份。
三是谨慎对待首次交易订单。国际贸易发展到现阶段,极少出现新买方首次贸易下大额订单的情况,出口企业应摒弃“一口吃个胖子”和“投保后万事大吉”的心态,与新买方一般应从小额订单开始,运用必要的风控手段,比如采取高比例预付款+见单付款或信用证等对出口商更加有利的结算方式,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四是贸易过程中有重要变更时谨慎核实。当买方提出取消预付款、更改收货地、更改收货人等重要信息时,应引起警觉,充分评估欺诈风险。尤其是要警惕对方提出的货发第三方或第三国,对于对方提出的临时更改收货人信息或修改卸货港国家,出口企业要谨慎处理。此外,还应选择更加合适的贸易术语,尽量能够控制货权。一旦货物在途时发现对方涉嫌诈骗,出口企业可以及时控制货权,再通过转卖或退运减少损失,避免钱货两空的局面。
五是企业自身加强风险意识。建议出口企业重点针对一线业务人员多开展国际贸易欺诈风险防范培训,将欺诈风险的识别嵌入日常业务沟通交互环节,切实筑牢第一道防线。切不可因对方是老客户或曾有成功交易历史就掉以轻心;对在电商平台、展会上刚结识就要求立即签订合同和支付预付款的买方需要愈加谨慎甄别,多渠道了解对方实力和资信水平,切实防止买方欺诈风险的发生。
部分内容转载自:广交会微新闻、中国信保河北分公司、中国信保湖北分公司
焦点访谈:出口信用保险是稳外贸的重要抓手
应对飓风、照亮课堂、连接星链,中国信保携手我国绿色能源照亮世界
中国信保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国际消除贫困日 国家扶贫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监制&策划&编辑&设计
小中、小国、小信、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