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宣传展示中央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新使命新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的新担当新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组织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大型融媒体宣传报道活动。围绕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交通强国、能源强国和美丽中国等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题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央企故事,立体展现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牢记嘱托
为中国飞机装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
“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2023年9月1日,一封饱含深情的重要回信,来到了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创始人李志强手中。
去年8月,“李志强班”8名职工代表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十年来在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航空发动机研制方面取得的成绩,表达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看到来信,我想起了十年前同大家在车间交流的情景。这些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初步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航空发动机研制战线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一台先进航空发动机由数万个零件组成,数量众多、材料特殊、形态各异,遍布周身的外部管路就如同发动机的“血管”,装配的精密程度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差错。
中国航发黎明厂区。
“李志强班”负责的正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总体装配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李志强班”职工,希望他们牢记使命责任,坚定航空报国志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只有人人都是‘李志强’,才是名副其实的‘李志强班’。”这是“李志强班”班组共同的信念。
“就拿看似最简单的拧螺丝来说,既不能拧紧也不能拧松。”李志强说,紧了,超过它的疲劳强度,在飞行当中,可能就会震折或者脱落;松了,会造成固定的附件松动。一个螺丝虽小,装配不到位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李志强在工作。
“装配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李志强不厌其烦地向徒弟们强调。
10多年来,虽然班组人员有不少变化,但“李志强班”的追求从未改变。
“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李志强班员工的身影。”“李志强班”现任班长温尚志说。
“李志强班”现任班长温尚志。
遇到装配技术难题时,温尚志像师父李志强一样,带领班组骨干和技术人员一起查资料、摸原理、定思路,设计出既能减少人员劳动强度又能提升效率的装配方法,把每一次任务都当作“军令”,展现出“李志强班”装配“铁军”的风采。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李志强班”弘扬传承,一批新生力量正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班组共培养出高级技师17名,技师12名,高级工25名,占班组员工总数90%。班组成员攻克了多项航空发动机装配关键技术,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00余件,完成创新项目30余项,申报发明专利30余项,解决装配技术难题50余项。
“自主创新”是总书记回信中的一大关键词。
创新,要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也要承担风险。
面对保稳和求进的选择,中国航发黎明用实干给出答案:总书记有要求,我们就会有行动。
生产线升级换代成为发力点——
通过全链条周密论证,中国航发黎明大力改革传统生产线,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建立了多条数字化生产线。一台台AGV无人运货车穿梭行进在生产线上,机械手通过“智慧大脑”进行精准工作。零件安装、测量、加工、运输,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零件加工效率、加工一致性得到大幅提升。
从工序改革上要效率,要质量——
“过去,交付一台合格的航空发动机,需要整机磨合试车一次,试验合格后,还需要将航空发动机分解到最小零件状态,而后重新组装,再进行一次整机试车。”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党委书记范世新介绍说,生产周期长、装配工作量大、试车成本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
经过科学评估,中国航发决定在“李志强班”实施“一装一试”试点。
领受任务后,“李志强班”科学制定检查标准,优化装配试车流程,精心组织效果评估,“一装一试”不断取得新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检验了“一装一试”的可行性。
现在,一台航空发动机装配试车时间大幅缩短。
“李志强班”,正是我国航空事业千千万万科研技术人员默默奉献的缩影。在一代又一代“李志强班”的努力下,中国的飞机将会拥有一颗又一颗越发强劲的“中国心”。(宋晨、李枫)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校对:黄 静
责编:庞大川
校稿:焦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