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朵花,偏要长成“鸡冠子”

教育   2025-01-03 15:00   浙江  

秋光及物眼犹迷,

着叶婆娑拟碧鸡。

精彩十分佯欲动,

五更只欠一声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企写的,写的是鸡冠花的形、色。


“鸡冠花”这个名字,纯属看脸的结果。你会发现它长得确实像公鸡头上的肉冠。鸡冠花也叫作鸡髻花、鸡公花,原产于热带亚洲,在我国自古即广为栽种,如今全国各地都可见栽培。



不要以为鸡冠花是“一朵”花,实际上它的花极细小,多朵小花聚集在一起,才形成了鸡冠的样子。


鸡冠花品种繁多,株型有高、中、矮3种,株高在30~80cm之间,全株无毛,粗壮,分枝少,近上部扁平,绿色或带红色,有棱纹凸起。叶片卵形或披针形。花序为穗状顶生,呈扁平肉质鸡冠状、卷冠状或羽毛状、扇面状等,中部以下多花,花呈红、紫、黄、橙色。花期为7—10月。



鸡冠花喜温暖干燥气候,怕干旱,喜阳光,不耐涝,但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种植,生长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地疏林下或河边灌木丛中。鸡冠花极易栽活繁衍,在宋朝时就已经十分常见,不是什么稀有品种,所以不太被人们珍惜,反而经常拿来调侃讽刺世事。


比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见到一株鸡冠花,便作诗一首:“出墙那得又高鸡,只露红冠隔锦衣。却是吴儿工料事,会稽真个不能啼。”他巧妙地借用会稽的“稽”字与“鸡”字的谐音,半是赞扬这花与鸡冠长相相似,半是讥笑这花并不能像真正的雄鸡那样高声啼叫。


比如南宋才子欧阳沏因为看不惯小人当道,自己又不屑于朝中的权贵,于是鸡冠花也受了连累——被他用来暗喻那些胆小怕事的大臣。“倚风纵有如丹顶,遇敌应无似锦翰。空费栽培污庭砌,到头不若植芝兰。”借着鸡冠花空有艳丽的颜色,却没有清香高贵的品德,来讥讽朝中大臣们空费粮饷、一事无成。


当然了,也有人觉得鸡冠花有值得赞颂的一面。


明代民间流传一个小故事。说是才子解缙年幼时,私塾先生出了一则对子,上联是“鸡冠花”,大家都答不上来,只有小解缙以“狗尾草”作为对子下联,词字工整,意境切合。自此,解缙被封为“神童”,开始走红。从小机灵到大的解缙后来顺理成章得到了“明代三大才子”的名号,明成祖瞅着机会想为难他一下,于是有一天命他作一首关于鸡冠花的诗。


解缙吟曰:“鸡冠本是胭脂染——”这时没想到朱棣竟拿出一枝不大常见的白色鸡冠花来。结果解缙想了想就把话给圆得天衣无缝:“今日如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意思是说雄鸡报晓,却被清晨的寒霜打得满头银白,所以这鸡冠花也就是白色了。



你们认识鸡冠花吗?你们知道鸡冠花有什么颜色吗?评论区来聊一聊吧!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敬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后台删除。

往期阅读

央视曝光未成年绕开“防沉迷”玩游戏只需4元……

能吃、能抹、能攻击……是什么生物如此神奇?

游戏里的“豌豆射手”竟然真实存在,一言不合就开喷!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博学少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优秀少儿期刊,博学少年品牌系列期刊官方平台,和父母一起关注儿童成长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