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而生术

美食   2024-06-12 07:22   北京  


昨天,偶尔看到一句话:

“明道而生术。”


这句话特别好,因为它把道和术的关系,用极简的语言,生动的表达出来。


以前公众号的简介,是“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昨天我把它改为:“明道而生术,明心可见性。”


记得十年前,一位大哥告诉我一句话:“明于事而不暗于道”,深以为然。


这句话源自于“雍正王朝”中的一个开外挂的狠角色:邬思道,邬先生跟北京城的设计者“黑衣和尚”姚广孝有的一拼。


“明于事”,代表用术而不畏惧,

“不暗于道”,代表不刻意彰显自己符合什么道。

本质上,就是明道而生术的意思,

但是,明于事而不暗于道,

既有儒家入世的现实意义,

也有道家自然而然的风骨。


昨天,我想只有庄子他老人家,可以表达“明道而生术”这句话其中的洒脱,也就是操舟若神和空船理论。


“操舟若神”

出自庄子·达生篇。

表达的意思是:

一个会游泳的人,会很容易学会驾船。


所谓道法自然,操舟若神,

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除恐惧


学会游泳就不怕驾船,

也就是输得起,

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战。


第二阶段:熟能生巧


就是卖油翁的“我亦无它唯手熟尔”。用现在流行的词语,是在非舒适区刻意练习,简单而专注,很快就可以掌握所谓的技能。


第三阶段:运用自如


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学习的终点。一通百通,“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空船理论”

源自庄子·山木篇。

讲了一个人情绪的演变过程,

用叔本华的解释是这样的:

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横在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


诚然,如六祖慧能大师,听一句话就可以悟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慧能大师,

为什么能够一句话而悟道?


禅宗史上有一个公案,

公案也就是案例的意思,大部分都是很好玩的故事。


《指月录》卷十二,夹山悟道的故事。

夹山和尚因缘际会,求道于船子和尚。

这个故事,看似一波三折,结局很悲催,实际上,如果细细品读,

 这个公案可以是明心见性的好故事。


剧透一下,船子和尚不傻,他凿船自沉,只是表达了一种相,也是一种对道的决绝,啥是信心,有信才有心。


信谁?

相信自己。

其他的人,

都是助缘。

心性之学
明心可见性,明道而生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