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腹部自摩》:病是吃进来的!想健康先管住嘴!

文摘   2024-11-04 23:26   山东  


病是吃进来的

腹部按摩与饮食习惯是什么关系?

我认为:腹部按摩是解决疾病出的问题,是被动的,应该算亡羊补牢。重要的办法,是不让疾病进入体内。而这个办法,就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可见饮食对人体的作用是很大的。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与养生保健的关系,认为合宜的饮食是安身益寿的基础。如汉代医家张仲景提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然食有宜者,不宜者,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也。”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我注意养生,在合理饮食养生方面比较注意,但有的人似乎有讥讽嫌疑。现代人都在追求健康饮食,以期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可理解的。有人之所以不注意养生,特别是别人提醒或示范后,同样我行我素,其根源,在于他们贪图口福,舍不得放下所谓的享受。


2012年,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其细腻唯美的画面和对饮食文化的探寻在中国乃至世界吃货间名声大噪,触动无数华人的味蕾和对家乡味道的回忆,引发了美食潮,贪吃一时成风。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2》因政策原因搁浅后,才再次登陆央视。


中华传统文化讲,凡贪求“财、色、名、食、睡”的人,不但对身体不好,对事业发展也不利。现在社会的人,什么都敢吃,所以,什么病也都有了。


我的饮食比较清淡,包括口味清淡,酸、苦、甘、辛、咸五味都不能过偏。记得前不久爱人用骨头炖野生干厥菜,谁知放多了,盐也放多了,吃菜还好一些,喝一碗汤后,感觉整个喉咙都是咸的,还有刺激感、口渴感。赶快烧一壶水来解渴,还是不行。第二天,都不敢再吃了。炒菜都只好少放盐甚至不放盐了。这样,过了好几天才恢复到正常状态。


当然,那次吃了不舒服,其实还与厥菜有关。平常大家都说蕨菜好吃,营养美味,安全无污染,被称为“山菜之王”,一些凉拌菜总离不开蕨菜身影。谁曾料想,这种纯天然食物竟然致癌。


我看到一则报道称:一百多年前,人们发现大量食用蕨的牛会在几周内死亡。上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从蕨菜中提取了一种叫做“原蕨苷”的致癌物质。当然,专家认为:人没有把蕨菜当主食大量食用,偶尔吃一点应该没问题。


饮食清淡除了口味清淡外,还应多食素而少食肉,少饮酒。为什么呢?唐代孙思邈说:“养生要诀,常须少食肉”,认为肥肉美酒,是烂肠之食。所以,在我饮食结构中,肉占了少部分。在机关食堂吃午餐,我一坐到有人旁边,她们一看我盘中菜品,开玩笑说:“哎呀,我都不好意思跟您坐在一起吃饭了。”其实,我也没反对他们多吃肉,我也无权这样做。我只是做好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如对他们有所感悟和启迪,当然最好。


科学的饮食量都说是吃七分饱,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饮食节制呢?


晋代葛洪提出:“养生之旨,食不过饱,饮不过多”。梁代陶弘景解释说:“饮食过多则气滞,百脉闭塞,血气不行则伤形”。

明代《老老恒言》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胃易磨运,乃化精血。否则,多食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

古人从保护消化系统功能阐述了节制饮食的意义。

我认为非常有道理,也是实践证明了的。

我和爱人一向较节俭。节俭是美德嘛。我有过这样的体验:晚饭,当我俩吃完后,发现盘中剩饭菜只有一点,就相互劝着或商量着说:“把它加了吧。”于是采取“光盘”行动,相互匀着吃光饭菜。“光盘行动”好是好,但必须是在保证身体健康基础上。是的,桌上是光了,肚内却饱胀了,饱胀得不易消化了。于是,晚上肠胃得不到休息,有点隐隐作痛。第二天早饭不想吃,连午餐也没胃口。你看,为所谓的节约,而害自己身体。这样的节约,宁愿不要。


后来,凡遇类似情况,我们宁愿剩下,也不硬加餐了。不能将肚子当成垃圾箱,吃不完的饭菜均往里盛。

饮食七分饱,还要因人制宜,你知道吗?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有寒、热、虚、实不同的体质属性,而所有的食物也有温、凉、润、燥、补、泻的特性功效,在食物选择上应当注意与人体体质属性相适宜,所谓“相宜者养形,不宜者伤身”。如虚寒体质的人,宜多吃温热食品而不宜生冷寒凉食品;阴虚火旺的人,宜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而不宜温燥辛辣的食品等。

我也有这样体验。

我属于虚寒体质,平时喜欢温热食品,不喜生冷寒凉食品。即使夏天也不喜冰糕、凉粉之类。以前爱吃香蕉,因其食用方便,入口滑腻不费力。然而,空腹吃了肠胃不舒服,甚至拉肚子。后来才知道,香蕉是大寒食物。这个问题,有的老年人也要注意。因为香蕉食用的便利性,送礼的人喜欢送香蕉,老年人喜欢吃香蕉,结果,有的老年人越吃身体越差,但还不知是啥原因引起或加重的。

大寒食物还有西瓜、甘蔗、黑木耳等。所以,在冬天,虚寒体质的人不要吃西瓜、甘蔗之类。

老祖宗曾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思是要获得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则要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

人离不开饮食。怎样使饮食更加科学有利于健康呢?必须纠正平素早已为我们所接纳甚至依赖的某些不良饮食习惯。

所谓病从口入,一般是指吃、喝进了不干净、有病原体、变质、有毒的食物、水或饮料等而致病,如吃错东西、食物中毒、酗酒等。茶、粥、海鲜、蔬莱东西好,质量好,但吃的方式要科学。如茶、粥太烫,可烫伤食道,引发炎症。

有段时间,我喜欢吃米线。三鲜米线用小瓦罐在大火灶煮好后,端上桌,热汽腾腾,非常暖和,冬天更适合。但这食用方法易烫伤。有天下午三、四点钟,我慢慢感觉喉咙不舒服,咳嗽并有痰。一吞口水,隐隐作痛。我很奇怪,没感冒呀,何来的喉咙炎症呢?后来,我猛然想起中午吃的是米线。哦,原来食道被米线烫伤了。后来我再吃米线,就非常注意,用一空碗,从瓦罐里挑米线出来,晾着慢慢吃。

现在许多人都爱吃咸菜。超市销售的咸菜品种繁多,口味各异,加上包装精美漂亮,诱惑力很强,令人垂涎欲滴。我们有时也买来早晨下稀饭馒头。但要知道,食物被腌制过咸过久,蛋白质会变性产生有毒化学物质,原本属于规定允许范围的化学物质,因嗜食而堆积,长此以往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有些人喜欢吃高脂肪食物,如猪油、牛油猪肚肉、猪腿、牛扒,用动物油煎炸食品等,认为高脂肪食物够味道,香滑可口。要知道,长期吃高脂肪膳食可能导致人体胸腺、淋巴腺萎缩,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癌症如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以及糠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民间有种说法:吃啥补啥。于是有人说,要想皮肤好,就要多吃猪皮。有一次,我与曹先生一起吃饭,发现他特别爱吃腊猪蹄。腊猪蹄皮很硬,黄且厚。看他吃得津津有味,再看他那树皮一样的皮肤,我猛然醒悟,于是劝他少吃腊猪蹄,有利于皮肤和身体。后来,他果真少吃了,再加上腹部按摩,那树皮一样的皮肤不见了,返老还童了。

现在的孩子,偏食、精食问题相当突出,受溺爱的“小皇帝”,偏吃甜食、零食,对“粗茶淡饭”不屑一顾,而对自己喜爱的食物则乐此不疲,经常可以看见小孩子们一个个手拿零售小食包吃。殊不知,这都是垃圾食品啊。

现在,成人食物过于精细,精米、精面、精制糕点……使胃肠永远处于“幼椎”状态。这一来,膳食结构失去平衡,容易造成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而致病,同时抵抗力下降也容易使身体受细菌、病毒入侵而闹病。

有的饮食常识,不可不知,比如说:常吃夜宵会得胃癌,一周吃四个鸡蛋,应是饭前吃水果,喝豆浆不加鸡蛋及糖,空腹时不吃番茄,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睡前三小时不吃东西,少喝奶茶,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每天喝酒不超过一杯,天天喝水八大杯,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咖啡,少吃油脂多的食物等。

其实,还有一些知识,我们也不一定知道。很多人都喜欢吃豆腐,但豆腐却不宜多吃,因为它有五大副作用:

一是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二是促使肾功能衰退: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如果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  

 三是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四是导致碘缺乏: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五是促使痛风发作: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特别是痛风病患者要少食。  

 可见,豆腐虽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过量。老年人和肾病、缺铁性贫血、痛风病、动脉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中医认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因此,病从口入,不仅指食用品质不好的食物,即使好食物也有一个量的摄入,否则会致病。

此外,不良生活方式,如清晨吸烟、空腹喝牛奶、室内养鸟、洗热水澡时间过长、睡觉窗户紧闭等都是不良生活方式,都是看不见的“杀手”,如厕看报也如此。

有人会问:如厕看报为何是“杀手”?因为入厕读书看报,势必延长排便时间,造成肛门充血,从而引起痔疮发作。此外,肛门充血会误导神经系统,刺激“排便感应器”,使肛门长期感到坠胀。此外,厕所一般光线不足,看书读报容易损害眼睛。

其实还有一原因,大家可能不知:如厕看报是对文字的不尊敬。文字是有生命的、有温度的。有生命的文字,才组成一篇篇鲜活文章;有温暖的文字,才让读者感到温馨感动。对文字,应有尊重之意、敬畏之心、关爱之情,应在庄重、高雅、温馨、洁净的地方见面,与文字中的古今中外智者交谈。在污秽之地看报,是对文字大不敬。尤其是有人将看完的报纸往垃圾篓一丢,甚至将报纸踩在脚下吸污秽之物,更是极大的不敬。大不敬,是要受到教训的,患病就是其中之一。巴南区一品镇、安澜镇有一字库,就是古人对废弃纸张集中焚化之所,体现出人们对文字以及汉字发明者仓颉的尊敬。

中国古代读书人读书讲究“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欧阳修说: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是说读书除了正常的专门读书时间外,要利用好“边角余料”的时间,总结起来有走路骑马的马上、睡觉前的枕头上、解手时蹲或坐在厕所上这三个时间可以有所作为。

有一位作者很推崇欧阳修的“三上”,写一篇文章《我的读书“三上”》,还自豪地说“重点发挥在‘枕上’和‘厕上’”。可是,他不知道,这样做是要受惩罚的。事实证明如此。他在文章中写道:

我的厕上读书可谓有历史年头,打认字起就有了如厕读书的嗜好,小时候住平房,用的是公厕,尽管臭气熏鼻,仍蹲坑读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到现在养成一毛病,上厕所不看到文字性的东西就感觉不自在,甚至无法便便,哪怕是个产品说明书都行,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一类的主诉已经近似于“强迫症”,造成生理上的严重后果就是被一老记者戏称的“有痔不在年高”。

你们看,他不是患上了痔疮吗?

他不知道,欧阳修也同样受到了教训:患上糖尿病。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长年患病在身的欧阳修病情越来越严重。躺在床上,两眼昏花,容颜憔粹,骨瘦如柴,全身关节疼痛,难于成眠。他不时要水喝,而小便频繁,昼夜不止。没过几天,一代文豪欧阳修与世长辞,终年66岁。从他的临床症状和诗文、信札,以及请求致仕(即退休)的奏扎中,可以认为欧阳修是典型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欧阳修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春深苦夜短,灯冷焰不长,尘蠹文字细,病眸涩无光。”这是欧阳修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后自写的一首诗歌。

据史书记载,欧阳修对自已的病历记录是详尽和认真的,43岁“眼力昏暗”、46岁“目昏略辨黑白”。54岁时,欧阳修曾说“两目昏暗,已逾十年”,显然40多岁他的视力就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4的人会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旦出现这些病变就会对视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失明。虽说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前提,但糖网病最为棘手的一件事是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些新生血管一旦出现便常常引起视网膜反复出血,造成明显的视力障碍和并发症。 

本文前面不是说“厕所一般光线不足,看书读报容易损害眼睛”吗?你们看,如厕看书,提倡“厕上”的大文豪欧阳修,不是受到了痔疮和糖网病的双重惩罚吗?如果不是对文字不敬,相信他能健康长寿,能写出更多千古绝唱。

留心观察身边对文字不敬的人,似乎都受到了惩罚:如将书籍作座垫,不久痔疮严重动手术;将书籍作电脑垫,文字功夫受到影响,等等。

如今,读书、看报兼如厕,不少忙碌族乐此不疲地在厕所开辟“第二战场”,更有甚者,有些患者曾在装修房间时,在卫生间安置书架、报架,为如厕营造优美的“办公”环境。殊不知如厕时间长不仅不卫生,长此以往还会使直肠静脉长时间受到挤压,诱发痔疮。除了生理因素致病,不排除看不见的精神因素。

有的可能会说:不看报刊看手机行吗?我认为也不行。只要是文字,都不行。我原来也有如此习惯,自认为抓紧时间。其实,这是不对的。当我悟出这一道理后,就再也不看了。

并且,在厕所,不但不能看书报,而且不应该用有字的纸,这也是对文字的不敬。就是对没有文字的白纸,也要有所区别,不能下纸上用,即不能用卫生纸擦脸、嘴、眼等,否则容易生病。

言归正传。有人认为,正确饮食习惯,应该是这样: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此说有道理,即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不过,早上吃的像皇帝,是否理解为早上要吃大鱼大肉呢?非也。其实,早餐食粥最好。

粥,俗称稀饭。食粥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是一种有效饮食方法。食粥可长寿,可防病。养生名著《老老恒言》说:“每日空腹 ,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其老人养生方法是每日早晨空腹时,食淡稀饭一碗。宋代大诗人陆游《食粥》一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寿逾八秩,可见其食粥的补养之效。

为何吃稀饭可长寿?因为稀饭是最好的营养品。从前孩子小时没奶水,也无奶粉,只有用米粉熬米羹吃,娃娃长得白胖胖。长期吃其它食品都有副作用,而唯独白米饭,无论大人小孩、好人病人,年年吃、月月吃,天天吃、顿顿吃,都没问题。这是上帝给人类的最佳食品。

米饭,是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主角之一。一味米饭,与五味调配,几乎可以供给全身所需营养。大米性平、味甘; 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可谓是最佳主食。你知道六种米饭的六大养生奇效吗?最助消化的是糙米,最排毒的是糯米,最养颜的是薏米,最养胃的是小米,最滋补的是粳米,最补肾的是黑米。

稀饭是最好的营养品,从科学角度讲,在于食物经口腔内牙齿咀嚼、舌搅拌与唾液混合,吞咽进入胃后,由于胃壁肌肉运动把食物磨得更碎,并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粥一样半液体状的物质,称为食糜。吃稀饭之所以营养好,在于稀饭状态与食糜相差无几,易于小肠快速有效吸收。这说明稀饭天然与人生理需要相吻合,是最佳营养品、廉价营养品。

稀饭如同奶汁一样清淡,有人不喜欢。其实,清淡的稀饭隐含深刻道理:“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是真”。清白是人生底色,平淡滋养新生命。清清白白面前,是人生的五光十色!平平淡淡背后,是生命的健康长寿!

有人为讲营养,用适当中药和适量大米同煮,称为药粥或滋补药粥,是可以的。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很多米药同用或病后食粥的经验。唐宋以后,历代医家对药粥的应用逐渐广泛,对药粥记载亦日益增多。到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又收载药粥方62首,其中包括很多滋补药粥。清代研究药粥的医家和养生家就更多了,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黄云鹤《粥谱》等书中,均载有大量的滋补药粥。但笔者认为,药粥不能长期吃,或不能长期吃一种,要变着花样吃。毕竟滋补药也是药,是药就不能长期吃,以免产生副作用。在健康无病情况下,最好吃白稀饭。

有人早上爱吃面条,特别是麻辣面。这对于驱除身上寒湿效果不错,但不宜长期吃。长期吃面,嗜辣如命,势必影响肠胃运作。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大有好处,但说起容易做起难。习惯成自然,积习久之,积重难返,要下决心才行。在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对原本不良习惯应有所认识,然后加以改善或改变。


这正是:腹部按摩是祛病,最好莫让病钻进。饮食习惯要良好,疾病统统挡在门。


原文:戚万凯



揉脐拍打拉筋
揉脐拍打拉筋自愈法分享、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