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姚望
学校:中国农业大学
经历:我来自四川成都,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稻的施肥管理与提质增效,2024年3月开始入驻江村乡村振兴科技小院,目前正在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小院学习和工作,完成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稻的施肥管理和提质增效,简单来说就是跟肥料打交道。来到开弦弓村,我很想用自己的专业为村民们做点什么,一次村上调研的经历,让我慢慢有了思路。
一天,经过小清河边时,我碰巧遇见有个阿姨在施用一把红色的肥料,便抓住机会和她攀谈起来,“阿姨好,我是中国农业大学的驻村学生,您这是施的啥肥料呀?”阿姨很友善,“这就是普通的化肥,村口肥料店买的,还有种绿色的。”边说还边拿出肥料展示,“就是这种,绿色的效果还更好些。”另外,我还询问了阿姨习惯的施肥频率、用量,以及还有没有施其他肥料,例如有机肥?阿姨表示只施这两种化肥,大概半个月施一次,凭经验进行用量的把控。
从那以后,我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走访调研了解村民种植蔬菜时的化肥使用情况。经过了解,我发现,村民们大多都熟练掌握了蔬菜的栽培技术,但存在施肥管理粗放、多凭经验施用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计划开展科学施肥培训,旨在让村民们吃得更健康。
为了搞清楚肥料的种类和养分含量,我来到了村口的肥料店了解情况。我查看了红色和绿色两种肥料的包装袋。原来,红色、绿色两种肥料都属于复合肥(化肥的一种),绿色效果更好的原因是因为其各项营养成分含量更高。老板说,村民们种菜大多都是买这两种肥料,前些年有的村民还自己堆“有机肥”,但近些年来,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村民们大多不再堆肥,转而购买复合肥料,复合肥见效也比较快。
经过这次走访调研,我决定以“绿色增产、科学施肥”为主题,为村民们开展一次肥料使用的讲座培训。
活动中,我以“为什么绿色肥料效果更好?”为切入口,给村民们科普了如何通过肥料袋上面的标识和数字,简单识别肥料的养分含量,并对叶菜类蔬菜的科学施肥进行讲解,向村民们介绍施肥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推广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和无机肥(即化肥)配合施用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施肥方式,无机肥优势明显,能迅速提供作物所需的速效养分,促进作物快速生长;而有机肥则通过缓慢释放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持水性、透气性和肥力,长期使用还能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健康。两者配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
另外,考虑到村民们在购买有机肥方面的顾虑,我还设置了“自制液体有机肥”环节——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果皮,将其剪碎后装瓶,并加入红糖和水发酵1-2个月,待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稀释后用于浇花浇菜。“液体有机肥”既可以将瓜果皮废物利用,又能减少肥料成本,村民对此十分感兴趣,许多人回家都开始自制“液体有机肥”。
为了让培训惠及更多村民,每次的活动地点都设置在开弦弓村的不同自然村落。在村内蓝天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协助招募下,每次活动都有许多村民前来参与。截至目前,已在南村、北村、荷花湾等地开展了“绿色增产、科学施肥”培训活动,覆盖人数超80人。
本次培训希望帮助村民们树立绿色施肥的概念,提升开弦弓村种植蔬菜的产量品质。通过针对性的讲解,村民们对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些年纪较轻的阿姨还主动向我咨询有机肥的购买渠道、施用注意事项等,活动的意义得以体现。
明年,我计划打造“绿色增产、科学施肥”培训2.0版本,一是细化培训内容,分季节、分品种定期进行时令作物科学施肥方面的技术指导;二是联合村委会、肥料店等多方主体,一起将科学种植方式推广到周边村庄,扩大农事培训工作的影响辐射范围,希望新的一年能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服务,通过农业科技“下乡”,让江村变得更美更好。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江村科技小院 姚望
编辑:沈卓琪
美编:沈怡庭
审核:邓云枫
校对:李皓
签发:陈娟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