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战友老于休假了,假期结束回了单位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领导办公室,说自己想要今年退役。听闻这个消息,不少战友都很吃惊。因为休假之前老于还在说,现在地方工资不高,转业回去工资还没有现在一半多,到时候养家都困难,他要努力在部队多干几年。就休假回家了一个多星期,回来就要退役,战友们都觉得老于态度转变得太大了。老于说,实在是不走不行了,家里孩子管不住了。
老于有个儿子,今年刚上初一。小学时,学科少,作业少,孩子没什么压力。但上了初中就不一样了,学科增加,作业增多,每天放学晚,回家还要写很久的作业,孩子一下子不太适应,再加上青春期叛逆,就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
老于说,自己回家后,和孩子、爱人各自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孩子和爱人都说了很多自己的心里话,老于听后感触很多。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老于最终做出了退役的决定。他觉得,高工资固然重要,但远没有孩子成才,家庭和睦重要。
不难发现,近年来,问题儿童、问题少年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很容易在受到挫折后采用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而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军人家庭当中。众所周知,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大部分军人家庭,长期两地分居,军娃们都是在没有父亲在身边的环境中长大。
长期和父亲分离,孩子会因为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因素,这种因素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日后还有可能会成为影响成年后身心健康的潜在危害。
当前,虽然随军方面的政策越来越多,可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大部分军人家庭并不能实现团聚。长期两地分居的军人家庭中,往往存在这些问题:
一是军人回家时间少,常常被定义为家庭经济的支持者。过去,大部分已婚军人一年也就回家一次,虽然现在回家次数增加了,但假期数量没有增加。
一年到头能跟家人团聚的时间,就一个月左右。有战友说,一年假期分两次休,每次回家刚跟孩子熟悉了,就要归队了。等下次休假,又是如此。
见都见不到,何谈陪伴?陪伴都没有,更不要谈教育了。在家庭中缺席的军人,对家庭最大的贡献就是每个月把工资如数上交,保证家庭的开销。
有的甚至是连工资都交不了多少,别的更不必多提。
二是受生活环境影响,身为父亲的责任感不强。军人在军营中,过的是群体生活,已婚、未婚的都住在一起,空闲之余,没有柴米油盐的困扰,也不用下班回家辅导作业,日常讨论的除了工作,可能就是游戏,大家都过着类似单身的生活,家庭责任感不强,沉睡的父爱更是难以唤醒。
不少战友休假回家,不是拿着手机躺床上,就是拿着手机躺沙发,要么就是出门呼朋唤友的相聚,孩子想让陪着玩一会,可能都会嫌烦。而且在很多战友看来,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那就是尽到了为人父的责任。根本不知道,父亲的责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三是母亲会觉得父亲在照顾孩子方面做得不好,拒绝让父亲参与。军人不在家期间,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母亲成长,有些母亲性格强势,喜欢按照自己的观念育儿,有的会认为父亲的教育理念不对,或者是认为父亲在照顾孩子方面做得不好,不让父亲参与孩子的教育。
本身很多父亲的责任感就不强,被拒绝后,更是当起了甩手掌柜。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家庭发展的希望,所以孩子的家庭教育,真的是极其重要。军人作为孩子的父亲,虽然长期分离,但应尽的责任不能缺席。
一要在日常多加关心孩子。不难发现,有的战友日常根本不关心孩子,不少连孩子几岁了,都得思考一下才能回答上来。还有一些战友认为,孩子的衣食住行这些细致的工作,应该是母亲的责任。实际上,孩子是两个人的,责任也是两个人的。只有日常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孩子才会与自己亲近,才有利于父子关系的建立。
二要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很多孩子提到爸爸的时候,可能想到的是他不在家,休假回来的时候,不是天天出去喝酒,就是在家看短视频、打游戏。
作为父亲,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可以用通信设备与孩子多加交流,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孩子身边的时候,更要多陪伴,多互动。
三要增加有效陪伴。有效陪伴,指的是全身心投入。可以选择与孩子做游戏,一起看一部电影,看一本书,或者是言语沟通,言传身教,让孩子从细节中感受父爱。而母亲也要适时给父子俩创造单独的亲子时光,让孩子更好地感受父爱。
有人说,最容易的就是做父母,不需要学习,不需要考试,领了结婚证就可以无门槛升级。但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简单。身为军人,身为父亲,当好兵,站好岗很重要,关心孩子、教育好孩子,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