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颜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觉》
1.
西方艺术里,经常会出现圣母。
早期圣母的披风都是黑色的,后来换成了蓝色。
为什么?
因为蓝色颜料……超级贵,这里说的不是普通蓝色,而是作画的那种,不会褪色的蓝色颜料。
那玩意需要用特殊的矿石,经过很多流程才能生产出来。
正因为这种蓝色颜料贵,所以有面子。
富豪们会愿意画重金,让画作里出现蓝色,当然也不能太多蓝色,不然太贵了。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一位艺术大师,几个月工作的酬劳,也不如画布上那一点儿蓝色颜料值钱。
所以,怎么识别、采购到蓝色颜料,也是一个画家的重要工作。
还要做好防盗的准备,不然少了一瓶蓝色颜料,损失惨重。
画家嘛,其实就是给富豪、有钱人、新兴资本家们干活的。
他们需要接受雇主的要求,并且合理地完成工作。
所以看那个时期的画,就可以多一点观察:画家是怎么尽可能用少的蓝色染料,来把画作,制作的足够好。
艺术是一种“解决方案的展示。”
需要了解当时他们的创作限制,才能理解一幅画作的精彩绝伦之处。
2.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叫做“真正的大师都是带着镣铐起舞”。
我现在看很多经典画作,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
依然感受不到这里面的门道,不觉得有什么牛逼之处。
为啥?
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大师,当时他的镣铐是啥。
如果我知道,哦,这一幅画最大的“镣铐”,是要少用蓝色染料的同时,把圣母披风画成蓝色。
要让雇主又有面子,又少花钱,还需要表达出某个特定的主题。
那我就能懂了。
一幅画作,就像是一道数学题的答案。
答案有啥好看的啊。
那个“审题”、“解题”的过程才有意思。
我们普通人看艺术展,就只看到了“画作”这个答案。
不知道“题目”是啥,那不只剩拍照发朋友圈了么?
2.
米白色、脏白色、米黄色,是现代社会里的流行色。
但在过去,这是穷人的颜色,因为大部分人接触的都是这种自然的、带一点点暗淡的颜色。
反而明亮的黄、红、蓝色属于高级上流人士的颜色。
因为纯色颜料很贵。
最近几百年里,各种颜色都可以被轻松调配出来了。
颜色本身,失去了价格属性。
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一代人,就那么喜欢大红大绿色了。
3.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优秀的设计师无法速成。
虽然现在有大量的速成设计师,但如果不具备庞大的人文历史阅历,没有经过美学教育熏陶。
那也就是能用用工具罢了。
做出来似是而非的东西,是经不起考究的。
我还是需要在下一次的包装袋迭代中,请知名设计师操刀,做一轮我们猫粮的VI设计。
那预计是2-3年后了。
4.
「色彩」这本书无论是排版,还是内容,都比「图像」那本书要差很多。
这两本书是最近在小红书上爆推的,价格不低,两本加起来要150-200元。
我查了没有电子版,所以才买实体书。
在小红书上,主要介绍的也是「图像」这本书,然后顺带提了一嘴,说有个姊妹篇叫做「色彩」。
看来推广的人自己也知道,「色彩」这本书的质量不如「图像」,也没啥梗和实用价值。
色彩估计不会再读了,图像还值得以后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