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最大的支持 关注是最好的鼓励
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回复“大礼包”,得规范大全!
推荐阅读:强烈推荐 | 水利天下微信公众号(扩传)
搜索http://www.shuilitianxia.com.cn/关注水利天下网资讯
河道整治,是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的主要内容。由于现有国家标准规范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仍存在差距,相关生态保护修复标准缺乏,一些河道整治试点项目仍沿用传统治理思路,河道白化、硬化、渠化等现象时有发生,亟待转变治理思路。
我们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几十年前也曾遇到过。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当时提出并且实践了一种理念,叫作拟自然。二十世纪初,欧盟、美国、日韩等国家正是在拟自然理念指导下,经历了将硬化河道改为拟自然河流的过程,实现了河道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国际上的这些成功实践,为我国破解治理水患之困提供了重要参考。
1938年,德国风景园林师、建筑师Seifert发表《拟自然水利工法》,首次提出河流拟自然治理的概念,指的是在完成传统河流治理任务的基础上,达到接近自然、廉价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式。随后,各国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拟自然理念的研究和应用。德国拟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学派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认为用混凝土将河道硬化是导致河流污染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强调河流整治必须遵循自然的理念,要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河流治理中。
综上所述,拟自然河道整治理念是指,河道整治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将河流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整体,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各方需求,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注重生态理念、技术和模式的应用,将河流自然恢复、自我净化、涵养水源等功能有机融合到河道综合整治中,严禁侵占河道和裁弯取直,尽量保持河流自然形态,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维护河道健康,积极营造亲水环境。
将河流所在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整体,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河流左右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河道整治目标是多样的。一方面,需满足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养殖等经济功能;另一方面,需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打造景观等生态功能,满足人们亲水需要。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外发达国家就开始了以拟自然理念为指导的河道整治实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发展,汲取了沉痛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1993年和1995年,莱茵河先后发生两次洪灾,洪水淹了一些城市,造成的损失达几十亿欧元。分析洪灾原因,主要是莱茵河流生态遭到破坏,莱茵河的水泥堤岸限制了水向沿河堤岸的渗透。因此,德国进行了河流及沿线岸边回归自然的改造,将水泥堤岸改为自然属性的生态河堤,重新恢复河流两岸储水湿润带,并对流域内支流实施裁直变弯的措施,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减低主河道洪峰量。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改善水质。对水体性质进行分析,确定水体中残留有机污染试验性目标值,并对消减效果和目标值进行后评估,在对比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再次修正和确定目标值。二是恢复生态。对莱茵河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学水生、两栖和陆上生物进行分析,保护和恢复两岸冲击带,恢复鲑鱼、鳟鱼等生境。三是源头控制。对两岸点源排放工业或城市、非点源排放农业和大气、线源排放两岸交通和航运进行调查统计,并通过经济鼓励的方式,进行治理和规划,防止污染事故和保证工厂安全。
主要措施:一是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首先对查尔斯河流进行改造,恢复蛇形、弯曲的河流自然形态,减少波浪对河流的冲击。二是恢复河流滩地和湿地的蓄水功能。按照自然规律重新构造了滩地和湿地,恢复了约12.14 公顷不规则的盆地,重建了约合8.09公顷湿地用来接纳洪水。在查尔斯河上游设置了一个潮汐门,发挥防御洪水和提高对盆地冲刷的双重作用。三是构建沿河公园体系。通过景观规划的手段,建成了沿查尔斯河流域贯穿波士顿全城的带状公园体系。查尔斯河景观规划的成功,主要归功于河流自然状态的恢复与河流滩地、湿地蓄水功能的恢复。
现在查尔斯河及其湿地的面貌,是人类与自然共同协作的结果,是建立在对自然尊重基础上的成果,在维持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保持了自然界的稳定发育。
一是护岸设计采用天然石护岸,河岸栽种柳树及水草等,让鱼虾有生存空间,河岸植被拥有成长环境。二是天然石护岸施工时,石材不需要整形加工,只需对形状及空隙的大小或颜色加以考虑,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重型机具配置巨石,在最下缘放置较大石头,依大小堆积,其间砌石可让人及其他生物自由上下,由人力依石头样式进行调整,并在石头间的空隙栽种植被,另外还在河道中心及两岸的凹部放置了石头。
从土生川施工前不自然、单调的河川景观,到竣工初期的生涩,以及其后两年的发展,现今土生川沿岸植被繁茂,几乎己经看不到以前植入的石头。预期计划逐一呈现,创造丰富、多样的水流,满足不同生物对生息环境条件的需求。这项工程既兼顾了安全、景观及生态,还能结合地方小区的力量,进行例行性的维护工作,使整体工程效果得以长期有效保持。
清溪川流经首尔市中心区,横贯城市东西。1978年,清溪川被完全封闭为一条城市暗河。2002年,韩国政府开始拆掉清溪川上的高架桥以及钢筋混凝土盖板,对入河污水进行截流,引入汉江水源为主要水源,利用中水和雨水作为补充水源,以保证清溪川长期有水。韩国清溪川复原工程将河流环境恢复和历史文化复原相结合,恢复了清溪川的生态和文化风貌,创造了城市文化河流复原的经典范例。
一是河流治理中,将防洪、生态、景观等很好地结合,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河道设计为复式断面,分2~3个台阶,人们可以通过台阶接近水面,开展亲水活动。二是河底防渗层采用黏土和砾石混合物,在清溪川治理中注重生物保护,如湿地、鸟类栖息地等,增加生物多样性。三是在河流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强调自然和生态恢复理念,使人们有置身大自然的感觉;护坡块石和植被为主,同时将人文、时尚等元素融为一体。
一是借鉴德国拟自然理念,将加冷河从笔直的混凝土排水渠改造为蜿蜒的天然河流,河道长度由2.7公里变为3公里。二是构建水循环系统。融入雨水管理设计,公园上游有生态净化群落,栽种精心挑选的植物品种,过滤雨水和污染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减少雨水径流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美化环境;净化后的水输送到宏茂桥水上乐园,最后流到池塘。三是美化河流景观。保留受影响树木总量的30%,移植到宏茂桥公园其他场地。水中种植出水植物,形成荷花群等群落;河边设计草坪缓坡,提高亲水性,也可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四是注重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综合考虑防止水土流失、美学和生态学要求,优化施工方法,择优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植物;在水流速度快和土壤较易被侵蚀的关键位置,配置较茁壮的植物,在比较平缓的区域配置相对柔弱的植物。
加冷河河流生态修复项目是热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河流改造工程,也是热带地区首个应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的河流自然化项目。进行生态修复后,河流与宏茂桥公园融为一体,河流水质改善,景观品质提升。
来源:整理网络媒体、官网等
编辑:水利天下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说明来源
欢迎投稿、入群与商务合作
薛国强:【水利天下】管委会主任兼公号创办人、主编。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程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注册咨询工程师,水利水运双专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专家委员,科普中国专家库专家成员,河湖网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文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政府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评优专家、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协会专家库成员、福建省土木工程系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专家评委、厦门市城市公用事业评审专家、厦门市重点项目建设专家库入库专家、厦门市科学技术局首批科技专家库专家等。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部分推送文章及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致谢忱!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仅标明(或未能标明)转载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您觉得好看,就请点赞、在看、留言、转发、分享一起上吧!